「Time to Live 」杂谈

admin 2021年7月25日22:31:24评论133 views字数 3102阅读10分20秒阅读模式
「Time to Live 」杂谈

写在前面

「Time to Live 」杂谈

好久没更新,大家莫怪,这就奉上我们团队小伙伴Medici.Yan的最新文章,文章只是一家之言,有什么不全面的还望大家拍砖交流。

「Time to Live 」杂谈

正文来了

「Time to Live 」杂谈

先来看张图:


「Time to Live 」杂谈


ping 命令想必接触到计算机的人多少都用过,没用过?那你听过吧。没听过?额......你一秒钟前不是听过了吗?好了听我给你吹一下:

Ping 全称是 Packet Internet Groper 网络诊断工具,名字源于声纳定位。Ping 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另一台主机是否可达。该程序发出一份 ICMP 回显请求报文给主机,并等待返回 ICMP 回显应答。以前有个 DOS 攻击的名字叫 "死亡之 Ping",不过现在的主机没那么渣了,能经受住死亡之Ping了。


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 Ping 是这样的:

大神大神,我上不去网了怎么办? 先 Ping 一下
大神大神,我买 VPS 了,你给我看看怎么样?先 Ping 一下

大神大神,我能上QQ,但是访问不了网页...... 先 Ping 一下

大神 ... ... 好吧这次我要 Ping 什么?

其实上面这些情况见得都不想见了,那为什么今天要发这篇水文呢?
咳咳咳,用了这么久,你能准确地说出上面图片上的每个字段的内容是什么含义不?
这还不简单,


「Time to Live 」杂谈


什么是 TTL 呢?额... ... 这个 ... ...

好了,那今天来说说关于 TTL 的一些事。

想起来写这篇文章呢,是因为微博上的一张图。

「Time to Live 」杂谈

看出什么了没?我告诉你啊,上面的图里面 TTL 的值是随机的!随机的!随机的! 什么意思呢?嗯,先不说,后面会讲。


先讲讲什么是 TTL:Time to Live ,该字段指定 IP 包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网段数量,中文翻译是 生存时间值。


最初这个字段是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减去在这台路由器上数据转发消耗的时间的整数值,就是说每个路由器上减的不一样。然后科技就发展嘛,现在那种转发数据包会花上1秒钟以上的古董路由器已经几乎没有了,所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这个值都是减1。


是不是有种数据包在打出租车的感觉?数据包在出门的时候,假设它带了 32 块钱,然后每经过一台路由,就交1块钱的过桥费,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兜兜里还有20块,然后问你经过了多少个收费站,是不是很好计算?

所以发展到现在,这个字段的含义已经变成了跳数计数器了。


那么,当你自信满满,带了32块钱出门,实际你到目的地需要40块钱,这显然是到不了的,但是你不知道呀,你就出门了。每过一个收费站,你就给人家掏1块钱,掏着掏着,钱没了,下一个收费站问你要钱的时候你没钱了,呵呵呵,对不起,不给过,这个时候,这个数据包就会被路由器扔了。然后这个收费站就打电话给你家,说你没带的钱不够,那么下次你是依旧这么潇洒地带32块出门还是说多带点出门,这就不是这里要讨论的了。根据这个特性,我们把 ttl 的值从 1 增加到通了为止,这样就可以得到沿途的所有路由信息,有个程序叫 traceroute (windows 平台上叫 tracert) 就是做了这样一件事。


现在我们再来看 TTL 随机的那张图,哦〜〜难道是中毒了所以 TTL 发出去的时候随机了?

错啦Ping 命令里面显示给你看的那个 TTL ,并不是你发出去的数据包的 TTL ,而是和你通信的对方,他设定的初值,然后一路走到你这,扣了多少税之后,剩下的那个数字。


举例子了啊,比如A和B通信,A与B之间有2台路由器,A设定初值为64,然后经过两台路由之后,到B这里,显示的就是62。那么A如果设置初值为100,到B这里显示的就是98, A 设置的初值为1,对不起,B收不到。


为什么要有这么个字段存在呢?如果有个管理员没有规划好路由,搞了个成环的路由出来了,你想想啊,你要下一个xx资源, 请求了资源,人家服务器愿意把数据给你了,但是到了半路上路由器不开心了,A把你的包裹给B, B又踢给C,C又传给A,就是不给你,气死你气死你。这还不是主要的,你想想啊,这个包就一直存在这个网络当中了,就这么走啊,走啊,走啊,直到你的网络崩溃了。想想你去找有关部门的解决问题的时候,他说让你找相关部门... ... 最后你没耐心了,于是你就不找了。

「Time to Live 」杂谈回到正题之第一层

「Time to Live 」杂谈

吧,回到正题,那么你就很容易想到了第一层意思。

对方主机故意搞了个小程序逗你玩的。我靠,他傻啊,搞这个随机程序,很容易丢包的啊。我又想说个题外话了,刚刚我们说到这个 ttl 初始值是由对端设置的,但是呢,每种操作系统的默认的初值是不一样的,默认情况下,Linux系统的TTL值为64或255,Windows NT/2000/XP系统的TTL值为128,Windows 98系统的TTL值为32,UNIX主机的TTL值为255,所以,有些时候是可以靠这个来判断对方服务器是什么操作系统的。


聪明的你想到了路由器的跳数不是一样的,那这个值就不靠谱了啊。其实你仔细看,这些数值的差值都是32,在 RIP 协议里面,跳数大于16就会被视为无穷大,也就是不可达。这个数字在很大的网络里面是不合适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两台主机之间通信不会经过32个以上路由器。


那能不能改这个值呢?当然可以了。但是一般会想到去改这个的人,实在是太少了。Nmap 扫描操作系统的时候,其中一环就是利用了这个特性。


所以,对方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防止黑客带着0day 来搞他?理论上来讲,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

「Time to Live 」杂谈到正题之第二层

「Time to Live 」杂谈

再来讲第二层意思,可能是在路由没有稳定的情况下发起的请求。

之前说了一大堆,现在讲起来就很好说了。形象地讲,就是走了条比较绕的路到你这了,这时的数值自然是不一样的了。其实多台路由器并不一定是比较绕,说不定这边的路由器很洋气呢,还很快。


这种情况也只是发生在路由没稳定的情况下,但是呢,浮动不会太大,刚刚已经讲过了,不可能超过32个路由器。看这张图,这浮动的有点厉害啊,显然我又白说了一大堆。

「Time to Live 」杂谈

回到正题之最后一层

「Time to Live 」杂谈

讲最后一层吧。

路由器是中间设备,工作在网络层上,也就是在路由器上,每次都会把你的包拆到 IP 层这里,看一下目的地址是什么,然后它查路由表,选下一跳地址,然后重新封包,发给下一跳路由器。那么如果是传输的路上,有个路由器把节操吃了,改你的包的 ttl 行不行?当然可以了。想想你小时候上课和女神传纸条吧,再想想那些帮你传纸条然后改你写的东西的小伙伴。这尼玛上辈子都是折翼的良辰啊。


那这改 ttl 有什么意思呢?我还是用例子来说啊,你们学校,为了不让你玩 LOL, 如果学校直接把 LOL 屏蔽了,那你肯定会想着办法出去上网打游戏。但是呢,机智的学校会把 TTL 给你改成随机的,一部分数据包能传到服务器那里,一部分呢,传不过去,传回来的包也是这样搞。嗯。。年轻的人会觉得是 LOL 服务器太渣了,慢慢地,这用户体验就下去了,再慢慢地,你就不玩了。我去,这才是最机智的办法好吗?

「Time to Live 」杂谈

写在最后

「Time to Live 」杂谈

上面说的是 IP 包的 TTL ,配置过 DNS 服务的同学都知道,在配置 Zone 文件的时候需要指定下 TTL ,默认是600。这里的 TTL 指的是缓存的生存周期。


好了说下我的一个不切实际地想法。如果在公网上有两台主机A和B,通过 netfilter 把 postrouting 的所有数据包的 ttl 值全改成 255, 并且,A把源地址是B的数据包通通转发给B, 然后B上的配置和A上差不多,就是把来自A的数据包通通转发给A。


我书读的有些少,理论学的不扎实,至于这到底有没有可行性什么的,我也不知道,只 是一时兴起乱想了这么多。我的目的是想引出下一次的文章。《Python 版 Ping命令编写》。


「Time to Live 」杂谈
inn0team只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小的安全团队
微信号:inn0team
「Time to Live 」杂谈
长按便可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就可以跟我们的yan牛在评论区交流
「Time to Live 」杂谈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nn0team):「Time to Live 」杂谈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7月25日22:31:24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Time to Live 」杂谈http://cn-sec.com/archives/353586.html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