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情报工作

admin 2021年11月4日04:00:50评论192 views字数 8091阅读26分58秒阅读模式

近代日本的情报工作

        

近代日本肇始于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时期的日本在逐步摆脱西方列强的压迫后,转而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战略,其目标从「征韩」到「独占蒙满」再到「征服全中国」和「称霸亚洲」,乃至「称霸全世界」。情报机构充当了对外扩张的急先锋。

一、近代日本的情报组织

明治维新时,维新人士山县有朋对欧美诸国的军事制度进行了考察,决定建立新的军事领导体制和近代作战指挥体制。1869 年日本设立兵部省负责军事工作,1871 年兵部省设立陆军参谋局掌管军令,「参与筹划机密事务,编辑兵要地志以及管理谍报事宜」。参谋局下设间谍队,负责测量地理、绘制地图。1872 年兵部省拆分为海军省和陆军省,陆军参谋局改为陆军省参谋局,1873 年陆军省参谋局改称第六局,1874 年根据桂太郎建议重建参谋局,山县有朋担任局长。参谋局条例明确规定,参谋局局长负责日本陆军全军的定制节度,研究兵谋兵略。平时弄清地理政志,战时则制定战术战略计划。桂太郎同时建议,向欧洲和中国派遣武官,前者的目的是获得资料,研究欧美的军事制度与技术,改革日本的陆军,而向清国派遣武官,「当然并非出自研究学问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得改革的资料,目的在于视察其国兵制及其实际状况,一旦事有缓急之际,则运用于实地」。1875 年福原和胜大佐被任命为驻华使馆武官。福原先在上海召见了驻在将校传达有关指示,然后到北京赴任。这是日本在外国公使馆设置武官之滥觞。根据山县有朋的训令,福原的出入起居均需遵守公使馆的既成规定,事事需得到公使允许后方可实施。「凡视察其国兵制、军法以乃至兵家地理、军事形势等,则遵循参谋部以往研究的方法,对这些方面进行实地检验。尤其需注意其国与他国交往上的关系,报告其利害强弱之形势等情况」。武官同时也是日本在驻在国的谍报工作负责人。参谋局向在华谍报人员发出指令,要求他们听从使馆武官的指挥,各种报告均须通过武官上报参谋局长。但到 1902 年,海军大臣指示驻美武官直接将报告上呈军令部及其他军事部门。这意味着军方开始撇开外务省直接传递往来文件。

参谋局专设「谍报提理」,负责战时谍报、年度谍报预算的制定,派遣海外的谍报人员每周或每月要向「谍报提理」提交报告。1878 年 12 月改称参谋本部,从陆军省中独立出来,实现了军事行政与军令的分离。《参谋本部条例》第四条规定,参谋本部长平时负责「陆军的定制节度,军队编制部署,详悉地理……洞悉异邦形势,以便参与决策时不留破绽」。「洞悉异邦形势」的途径,当然是搜集情报,具体职能由管东局和管西局负责,其中管东局负责搜集「桦太、满洲、堪察加、西伯利亚」,管西局则负责朝鲜至清国沿岸,「需备好朝鲜至清国沿海有事之日供参考用的图略」。

1872 年,海军省独立组建,下设秘史局等五个局,情报工作由秘史局兼管,同时专设翻译局翻译国外资料。1884 年海军省设军事部掌管情报工作。该部第五课掌管「谍报」,其下属信报室负责收集有关外国海军力量及其兵制方面的资料,调查派遣至外国的舰长、特别派出员、公使馆武官等发回的报告中有关外国海军的情报,编辑室负责汇编、翻译外国海军书籍。该部第三课水路室负责「研究支那朝鲜海等外国航路」。1886 年,海军省军事部编入参谋本部,参谋本部设立陆军部和海军部。

海军部下设三个局,其中第三局负责外国情报工作。该局第二课职责为调查邻邦军制及其他情报,研究「派遣将校」有关邻国的报告,调查邻国航路及其沿岸地理政志。1888 年海军参谋本部成立,下属第一局接替海军部第三局的工作。1889 年海军参谋本部改称海军参谋部,其第三课掌管情报工作。1893 年,参谋本部撤销,原参谋本部内的陆军部改组为陆军参谋本部,原参谋本部内的海军部改组为海军军令部,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内分设独立的情报部。

陆军参谋本部第二局是日本陆军的军事情报机构,设有俄法意德课、美英课、中国课、谋略课。谋略课内分设谋略班、情报编研班、宣传班,主要任务包括派遣间谍、收买特务、造谣煽动、挑拨离间、制造事端、绑架暗杀、策动政变、制造分裂、扶植傀儡建立伪政权等等。

海军军令部第三局负责情报工作,它的主要业务是详细研究外国军事体制、航线地理政志,调查外国情报。第一课为欧美情报,第二课为邻邦情报、航线地理政志。1903 年军令部废局为班,第三局改称第三班,其职能为:搜集各国兵制和国防力量方面的事项,各国海军力量和舰船,各国陆海军在东亚的状况和动静,等等。

日本十分重视兵要地图的测绘。1871 年陆军部参谋局设立间谍队专门负责侦察地理,测绘和编辑地图。1873 年参谋局改称第六局,组建测量课专门负责测绘工作,1874 年参谋局设立了负责编绘地图的第五课以及负责测量的第六课。在此期间,参谋局相关人员在法国武官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近代地图测绘技术。1878 年参谋本部成立后,专设测量课与地图课。1884 年两课合并成测量局。1888 年测量局改称陆地测量部,下设地图课、地形测量课、三角测量课。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陆地测量部先是抽调测量员进入中国东北测量,后又成立临时测图部,在东北大规模地公开测量。该机构一直存在至 1945 年。陆地测量部持续性的地图测绘工作,帮助日军获得了大量的中国兵要地图,为侵华战争创造了条件。海军也设有水路部,专门收集和调查水文兵要资料、编绘海图、编辑航道志等。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后,水路部突击印制了大量中国沿海、海湾航道图,派出测量船在中国水域测量,为日军寻找登陆点,配合日军作战。

宪兵队成立于 1881 年,最初是一个军事警察机构,后来发展成武装组织和秘密警察的混合体。它既负责国内的反间谍、反骚动事务,也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进行残酷镇压,逐步发展成一支独立势力,其权力比多数西方国家的宪兵部门要大得多。

利用民间秘密社团配合官方情报机构的工作,或者让他们单独行动,是日本情报工作的一大特色。这些秘密社团在本质上都属于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其成员来自日本社会的各行各业。1881 年,由平冈浩太郎组建的玄洋社是日本第一个真正在国外进行秘密间谍活动的组织,它在汉口、上海、天津、釜山和俄国控制的中亚地区开办妓院,通过色情服务搜集情报。1901 年,内田良平创建了黑龙会,最初从爱国的浪人中招募会员,搜集俄国和中国东北地区的情报。1886 年,荒尾精创办汉口乐善堂,以营销眼药水(精水)、药材、书籍、杂货为掩护并提供经费,开展「中国调查的试行调查」,范围重点在中国西北、西南地区。汉口乐善堂《外员探查须知》规定,探查人物包括君子、豪杰、长者、侠客、富豪,并将其姓名、住址、年龄、行踪详加记载。调查内容则包括各地山川土地形状、人口疏密、风俗良否、民生贫富、被服粮秣等等。1889 年荒尾精返国,向参谋本部提交了 2.6 万字的《受命书》,对中国的朝廷、内政、人物、兵事、欧洲四大国(英、法、德、俄)的对华策略作了详细分析。1890 年,荒尾精又在上海创设日清贸易研究所,招收 150 名日本学生入学,以研习中国语言(北京话)、了解中国商事习惯及社会状况为任务。1892 年,根津一依据汉口乐善堂和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的中国实地调查材料,编成《清国通商总览——日清贸易必携》,共二编三册 2300 余页,分地理、交通、运输、金融、产业、习惯等项,成为当时日本人从事对华各项活动的百科辞典。

1898 年,「东亚同文会」在东京成立,会长为日本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麿,其成员大都是「中国通」。1900 年,东亚同文会在上海设立东亚同文书院,下设调查部、调查编纂部、支那研究部、东亚研究部。东亚同文书院先后派出 14 批「中国通」以「旅行」为名,到中国各地实况绘制五万分之一标尺的军用地图,测绘路线包括新疆、内蒙古、西藏,往往精确到地表的一棵树一间房,涵盖路径、矿场、水源等相关信息,标注尤其细致。这些地图在日军侵华过程中起到向导的作用。

二、情报工作与日本的对外扩张

在近代日本的对外扩张中,情报机构充当了急先锋。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情报机构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治政府将对外扩张作为国策,而扩张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国。1871 年 3 月,江藤新平在给右大臣岩仓具视的进言中指出:「支那之势,人民愚技艺拙,国政不振,盗贼频起,衰败至极,俄国一旦与美、德联合进攻,必能得手。如此则皇国危如累卵。」为了化解这一「累及」日本的危机,江藤新平建议向中国派出僧侣,安插奸细或专派间谍,调查中国地理人情,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当中国「发生无理之事时」,与俄国联合或者日本单独征讨中国。兵部省第六局(情报)局长鸟尾小弥太认为,「研究邻邦中国的军事是当务之急,于是上书献计于山县陆军卿,努力策定初期陆军东亚对策的根干」。

要制定对华政策就需要有关情报,而当时的日本对中国实际状况知之甚少,连西乡隆盛都不知道烟台究竟在中国何地。鸟尾决定开展大规模对华情报搜集活动。计划自 1873 年起,连续三年派遣谍报人员秘密来华,潜入指定地区收集情报。收集的内容则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收集的是:(1)政体、法令、民心是否服从。(2)全权大臣的方针及其品行。(3)官员职责范围及其人数。(4)语言风俗人情。(5)财政国库状况。(6)有无人才。(7)与外国交往待遇状况,条约利弊所在。(8)商业方法及进出口品等。(9)两税法等所有田租税赋情况。(10)满汉人种权利差别等。以上十条包括政治、外交、经济、社会、语言、风俗等各方面,涵盖了战略情报工作的方方面面。乙种搜集包括中国详细的军事情况。如:(1)海陆军的兵制、军队的组织状况。(2)士兵来源与武举情况。(3)军队数量。(4)枪炮生产及其所需弹药的优劣。(5)执掌全权的军官人数及士兵的人心向背情况。(6)军舰数量及其马力吨位。(7)在所有战法、战略上,现今正专心从事的研究,现在是否还使用李、戚的兵法。丙种搜集则包括山岳高低向背、河海深浅状况、地理成郭要冲、经纬度与地理上的位置;各地暑寒风雨气候状况;植物、物产、土人粮食、饲料及薪炭状况;户数、人口概数;城镇状况及各地的盛衰史;矿山情况;土地肥瘠;风土病及土人预防法;运河及水利状况;马匹及其饲料或其他可供负重的家畜。

从以上内容看,鸟尾制定了一个有关中国的详细情报搜集计划,涵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兵要地志等战略情报内容。至甲午战争时起,参谋本部给谍报人员的情报搜集计划,基本上都是在此三种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的。该计划的出台,是日本对华情报工作走向计划化、系统化的重要一步。

1878 年 12 月桂太郎任参谋本部管西局长。他认为,弄清中国以西邻邦兵备,探查其地理政志供参谋总长用兵参考,是管西局长的职责所在。在他的指导下,日本制定了长期对华谍报计划,定期向中国各要地(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广州、汉口)派遣谍报人员(称「分驻将校」),建立谍报机关,在上海设立谍报管理联络中心(称「管理将校」),领导、管理、监督「分驻将校」。所有的谍报员任期 3 年,第二年需在内地旅行 2 个月,第三年需旅行 4 个月,以搜集各地情报。为了明确「管理将校」的职责,桂太郎制定了《管理将校须知》,使「管理将校」成为日本对日谍报活动的中枢。他制定的《清国派出将校兵略上侦察须知》共五款,对谍报计划和侦察要点作了详细说明,是一份针对性极强的谍报搜集纲要和指南。其第一款为寻找登陆地点。登陆点构筑有堡垒时应该探明地形,避免炮击,寻找港湾时要调查船只数量,没有港湾时如何使军队登陆。第二款规定侦察时要找到对方弱点,考虑如何利用地形,以何种战术、兵种应战。第三款根据交战目的明确侦察重点,即对方的首都。第四款为兵略上的要地,第五款为清国的军队,强调不应因为清国的落后而轻视它,而应摒弃偏见,虚心考察。《清国派出将校须知》仍为谍报搜集要领,包括运输状况、粮食薪炭、被服宿营、兵制及各制造业,注重后勤保障、兵要地志、交通运输方面的调查。桂太郎的工作,使参谋本部的对华谍报工作从组织、制度、计划上得到了全面落实,由此建立了「弄清朝鲜至清国沿海的地图政制、大规模进行谍报活动的体制」。

日本谍报人员多称为「驻在将校」或「管理将校」,有时也称为「滞在」、「驻在」。1902 年 1 月后出现一个新的名词即「驻在武官」。常驻上海的谍报人员称「上海驻在武官」,常驻济南的称「济南驻在武官」。但这种「驻在武官」不同于真正的驻外武官。前者是非法的谍报人员,后者则是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军事外交官。参谋本部使用此名,只是故意混淆两者的区别,掩盖非法的谍报活动。「驻在武官」逐渐成为参谋本部长期驻外谍报人员的通称。

1872 年 9 月,日本留守内阁代理大藏卿西乡隆盛在征得外务卿副岛种臣和参议板垣退助的同意后,派遣陆军少佐池上四郎、陆军大尉武市正干和外务省官员彭城中平到中国,调查中国东北地区的地理、政治、军备、财政、风俗等情况。他们伪装成商人,从上海乘船经烟台到营口,然后往奉天「旅行」,在中国逗留了近一年,获得了大量情报。池上四郎成为「近代日本遣华间谍之第一人」。回到日本以后,他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情报写成《满洲视察复命书》,指出「满洲的常备军积弊日久」,「士兵怯懦」,「常备军几乎徒具虚名」,中国「颓废衰落,不堪一击」,并认为「以今日之状态,不数年中国将土崩瓦解。现今为我国解决朝鲜问题之最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一重要判断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884 年,宗方以「学生」身份周游中国北方各省,游览了北渤海湾沿岸的战略要地,为其政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情报。

日本情报人员在了解到清廷的虚骄腐败的同时,也了解到中国潜在的物资和人力优势,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战争潜力巨大,若举全国海军之力则无论在舰队数量上还是在吨位上都对日本形成绝对优势,陆军上,满清仅淮军在辽东山东一带就 7 万多人,加上朝鲜尚站在清政府一边,尚有数万兵力可用,但是清政府消极避战,自从日本派大军进入朝鲜后,内外臣工多有建言,应如何应对则声音不一,但保全和局却是主调,当权者既怕「衅自我开」会给日本造成借口,又相信「量过交涉全论理只曲折,非恃强所能了事」,故希望与列强出面干涉或调停,对战争准备不足。综合以上情报,日军认为清政府战争准备不足,国内战和意见不一,「速战速决」利于自身掌握战争主动权。清政府战争潜力巨大,人力物力资源丰富,战争拖延越久对自身越不利。正确的情报分析为日本制定「速战速决」战略提供了依据,从而奠定了日本迅速取得侵华战争胜利的基础。

日本非常重视战术情报的搜集,潜在敌国的军事部署、军队调动、军事地形、铁路运输能力等直接与作战相关的情报是其搜集的重点。池上四郎详细记载了辽河几月几日开始封冻,何时人马可以在河上往来,何时解冻等信息。1878 年参谋本部成立后,其重要任务就是对「支那、朝鲜、桦太、满洲、勘察加、西伯利亚沿岸」的「地理」、「政志」进行详细考察,「为有事之日,做好其参划之图略」。1884 年陆军参谋本部派小泽豁郎赴福州从事间谍活动。小泽从法国驻福州领事佛朗顿那里搞到了法国人偷偷勘测绘制的福州城防炮台图。左宗棠挥军南下福州,小泽贿赂清军落魄军官黄竹斋,获得了清军作战所用机要图册。1887 年,参谋本部又派陆军中佐山本清坚、陆军大尉藤井茂太等人,到华北地区进行间谍活动,调查中国沿岸登陆地点、军队运送方法以及登陆后的战略目标等。他们由山海关沿洋河、滦河、北塘河、白河至大沽口一带长达 200 多里地区进行调查,其获得的情报对甲午战争中参谋本部制定作战计划起到了很大作用。

1892 年 2 月,日本参谋本部派遣陆军少佐福岛安正潜入中国腹地,对包括中国东北在内的广大地区进行「考察」,收集到大量军事情报,为日本对清朝开战提供了详实的情报依据。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明治天皇亲自授予他旭日勋章和奖金。1893 年日本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率大批军官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为发动侵华战争做最后的准备。他历经釜山、仁川、汉城、天津、北京、南京,直达长江流域。一路上,他详细侦察了各地的兵力、装备、地形,部署了间谍网。他在 1893 年 5 月 14 日的日记中写道:「与神尾少佐视察天津城外围堤之南、西、北三面,周长四日里,高二间或二间半,厚二间或一间半。西面开阔,利于进攻,北面多水洼,不利于进攻……」。他们参观军火工厂、军事设施、军队操练等,还访问了天津武备学堂,观看了炮兵操演炮术及步兵操练步伐,又到北塘炮台参观了山炮训练。川上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中国军事情报和清政府的情况,使日本「对清国作战计划,成熟于脑海之中」。此外,日本情报人员还利用观光、经营、访学的机会,绘制了东北、朝鲜及渤海湾一带的地图,一丘一水,一村一舍,无不极尽详细。日本间谍卓有成效的「战绩」,大大增强了日本侵华的决心,并促成了日本国内有针对性的扩军备战和侵华军事计划的制定。

为一举消灭中国北洋舰队,日本间谍倾巢而出,辽东半岛、渤海湾沿岸和上海等地成为日谍活动的重点地区。1894 年 7 月,宗方小太郎奉日本大本营之命侦察威海卫北洋舰队动向。为获取中国护卫运兵军舰的计划,宗方小太郎专程从汉口赶赴烟台,化装成农夫混入威海卫军港,将港内一切布置悉数记录,又登上「济远舰」探察装载之兵器。「乐善堂」间谍石川伍一收买了李鸿章的外甥、当时在军械局任职的刘芬。1894 年 7 月,石川伍一顺利地从刘芬那里得到了援朝清军的有关情报,获悉中国北洋舰队将派出「济远」、「广乙」、「操江「3 舰护送租用的英轮「高升」号出发,运送精锐的 950 名陆军士兵去朝鲜仁川,于是他马上把清军这一行动连同军舰的具体开航日期,用密电告知日本海军。获取了中方的重要情报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海军中将伊东佑亨于 7 月 23 日率舰队从日本佐世保军港出发,驶向朝鲜的西部海岸,进入临战状态。7 月 25 日,在仁川港外丰岛海面,「高升」号运兵船突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秋津洲「3 舰的围攻,船只很快被击沉,「高升」号上 950 名精锐清兵全部丧生。同时,参加护送的北洋军舰也损失惨重,「广乙」舰被击毁,「操江」舰被日军俘虏,只有「济远」号突出重围,逃回旅顺口。

甲午战争中,日军有过多次登陆行动,这些登陆计划的制定及登陆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正确的情报分析。日本为在直隶海岸选择作战登陆地点,曾多次派间谍进行实地探测。1893 年日谍钟崎三郎等人有针对性地对渤海湾沿岸、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清军设防、炮台布防等情况进行侦查,并对旅顺、金州、庄河、营口、大沽、威海等处海域的岛礁、潮汐、水深等情况进行实地探测。当大本营内部高层领导在主攻方向上发生严重的意见分歧时,这些情报为日军参谋本部制定登陆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日本情报人员发现,渤海湾通常在每年 11 月至第二年 3 月刮西北风和北风,有时也刮东北风,但很稀少。在此期间船只必须到荣成湾避风,别无他处。八九月间,荣成湾海域风大浪急,根本不可能登陆。荣成湾龙须岛东北的浅滩地只有几十人把守,又是泥底海滩,适于放锚,而且汽艇可开到距岸 3 米处,舢板能直接靠岸,岸上丘陵起伏,适于掩护陆军进行登陆作战。威海卫炮台虽相当坚固,但只能顾及海中,不能兼顾后路。同时他们侦查到在威海卫有 6000 名中国常备军,距离威海卫最近的烟台有 2000 人,兵力最多的胶州有 7000 人,再加上附近的军队,清军的兵力确实不少,在登州和胶州的常备军可在两周内调到威海卫。但清军绝对不会把全部兵力都集中在威海卫,这是因为一部分守军还要担任守备,同时还有驻防的需要。从荣成湾登陆到占领威海卫需要两三周的时间,在此期间,从各地集中到威海卫的清军不会超过 1.6 万人,「以我第二师团的全部和第六师团的一半对付敌军,我军仍然占优势」。日军根据上述情报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荣成湾港内水深,适合大型登陆船只停靠,陆上丘陵起伏,适于掩护陆军进行登陆作战。(2)此季节该处无较大风浪,便于登陆作战。(3)荣成湾无重兵把守,守备薄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清军。正确的情报分析为参谋本部制定登陆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使日本军界消除分歧,最终确定荣成湾为登陆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情报分析师):近代日本的情报工作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1月4日04:00:50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近代日本的情报工作http://cn-sec.com/archives/611587.html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