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

admin 2020年8月12日18:00:50评论400 views字数 11447阅读38分9秒阅读模式
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
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


情报分析师

全国警务人员和情报人员都在关注

关注


摘 要: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要求警务服务能力与社会治安防御能力双提升,通过推进不同部门地区和警种间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多维感知警务信息,推进现代警务工作创新发展在警务信息化多维信息感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信息化引领警务工作的意识不强一体化深度融合不够跨界联合机制不健全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现机制不健全数据安全的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多维信息感知预警服务体系加强数据获取与分析技术研究提升警务人才的数据使用能力将舆情数据分析引入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多维信息感知的法律保障体系等,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化引领警务创新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 公安情报; 大数据技术; 分析方法; 情报战略


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深度应用的第五次警务革命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多维度发展时代,工作生活高度智能化,同时,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存在的犯罪活动也有了新特征: 传统犯罪向非接触性犯罪转移,借助电信和互联网络实施的非法第四方支付”、套路贷网约暴力犯罪电信诈骗恶意抢占医疗卫生公共资源等新型犯罪日益增多,作案方法和手段日趋隐蔽,涉众范围更为广泛,极大地危害了网络安全,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警务工作多维度感知技术


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要求警务服务能力与社会治安防御能力双提升,通过数据资源共享,深度感知警务信息,推进现代警务工作创新发展。 


( 一) 警务工作多维度感知的内容

信息化作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打破了传统思维和传统模式,使得一些看似无关的事物,产生了紧密的联系美团大众点评等信息化平台的出现,物流的快捷便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 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 BIM 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建筑业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搬砖和泥盖房子走向了装配式的建筑方式;微信微博等大众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这些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使得社区警务的管理模式从传统扁平化的社会信息管理向立体空间电子数据电磁轨迹信息的搜索分析研判发展


警务工作多维度感知是感知主体运用感知工具、方法等对警务工作信息进行捕捉、搜索、综合分析和决策的过程。警务工作信息化内容涵盖治安、刑侦、技侦、国保等警务业务。大数据、云计算、视频监控、GISMISGPS、物联网技术和 AI 等新技术推进信息多维度感知研判的数量、类型、精度和效度的变化。在应用这些信息技术产品的过程中,实现了公安信息价值的增值,形成了公安信息化的最终产品———社会治安效果、安全指数评价等。


影响警务工作多维信息感知内容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从信息搜索行为方面来看,可以从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等方面进行归类,[1]通过广泛利用多维信息感知技术,达到业务的标准化、流程的规范化和信息的共享化。其中,主体包含决策者、情报人员和数据采集系统,客体即警务管理对象。建立好科学的多维信息感知影响因素模型( 见图 1) ,能对人、地、物、机 构、案( 事) 件在内的所有警务管理对象实现多维信息感知分析,合成高质量的警务情报,进行犯罪预测、犯罪空间重构,还可以为犯罪惩治提供有力的法庭证据,有效实现打击、预防和控制。


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

( 二) 警务工作多维信息感知技术

在公安信息化进程中产生的警务大数据体量极大速度极快模态多样,既包含有每分钟产生的高达PB 级的城市监测数据,也有菜鸟平台每天处理的 9亿条信息,还有千万手机用户每天产生的 TB 级的网页浏览记录等,以 TB 数量级持续增加的数据都是公安侦破案件和犯罪预防的信息来源通过使用预测分析语义分析和可视化挖掘等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并最终把多维信息生成情报产品,有效提高了警务效率然而,目前的警务工作中尚不能把巨量多模态的数据形成精确的综合情报随着5G 时代万物互联的到来,我们的数据将具有更大的体量,需要不断增强大数据思维和观念,提升对大数据本体及其特征价值和功用等方面的认识2]要实现有效的犯罪预警打击和控制,需要更深层次的智能化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持,推进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目前,警务工作中实现多维信息感知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警务云

云计算是 Internet 的超级计算 模式,具有强大的运算和存储能力,每秒运算可达 10万亿次警务云是通过云架构提供的动态易扩展的虚拟化资源,为社会数据和公安信息平台上的千亿级数据提供强大的存储计算能力和信息服务,满足警务智能化发展和警务信息系统不断升级和扩容的需求移动警务就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的移动互联区部门间信息共享区视频网络区协同联动的警务云应用2014 3 月,全国第一个社区云警务系统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建成,通 过云鉴,民警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查看社区治安状况接收上级的指示,具有较强的实战应用性现在,移动警务已经实现从桌面应用向移动终端的拓展随着 5G 技术的推广和金盾工程高端应用的有效推进,移动警务又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智慧警务时代目前,移动警务已在多省部署实施,并逐渐向全国推开



2. 警务地理信息系统

警务地理信息系统( PGIS) 是架构在 CIMGISBIM 技术之上,并整合了警务数据系统的一个综合系统在户外任务执行中,能有效执行室内人质解救等需要立体场景支持的任务而建筑信息模型( BIM) 提供的可计算数码信息,能够通过对建筑信息的平面图立面剖 面详图三维立体视图透视图材料表等多种信息表达,与 PGIS 进行融合,实现警务信息多维立体显示PGIS 的基础构架是地理信息系统( GIS) ,它是一个由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能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 包括大气层) 空间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显示运算分 析描述和管理


3. 城市智慧模型

城市智慧模型( CityIntelli- gentModelCIM) 是一种最基础的城市数据库,通过对城市级数据的可计算功能,产生高价值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依赖于 CIM 的建设,CIM GIS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 物联网进行集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最基础的技术架构当前,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资产管理防灾救灾以及城市运维等都需要空间位置定位,这些都需要BIM + GIS的城市空间数据库CIM 也为警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和计算能力,在地图上框定一个街区,就能立刻计算出有多少栋楼多少建筑面积多少人口多少家单位多少车辆等大量数据3] 


4.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之间的联结和交互,是实现社区管理运输仓储等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技术通过物联网获取运营数据,如对各种危禁物品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多维信息进行汇聚分析等,进一步扩大警务管理空间,提升对爆炸物品毒品管制器具和枪支弹药的管理能力。 


5.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AI) 可以对信息进行理解学习并执行,预计在 2020 年,面向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 700 亿美元AI 的应用可以帮助公安机关处理分析海量的警务信息,减轻警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通过人工智能,创新警务应用,可以更为高效地提升立体化治安防控能力


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会引发价值再次转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PGIS 和 AI 等警务多维信息感知分析预警技术的应用能让我们更好地引领这场警务创新变革


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



警务工作多维信息感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公安大数据发展突飞猛进,汇集了海量的警务数据而如何运用好这些大数据,从中快速提取出有用的情报,进行犯罪预警防控,仍是各级公安机关的一大难题在多维信息感知技术应用中,存在信息化意识不强机制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一) 信息化引领警务工作的意识不强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开始大力推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执法信息化建设随之快速发展,执法在线系统( LEO) 国家 DNA 数据库与索引系统( CO- DIS) 指纹自动识别集成系统( IAFIS) 国家实时犯罪背景核查系统( NICS) 等一大批执法信息平台建成使用,为执法情报共享融合与情报主导警务实践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警务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统一规划公安机关很少有自主研发建设的信息系统,各类信息系统多由技术服务公司开发建设信息系统升级和更新换代快,而民警缺乏信息化的主动创新意识,习惯于运用常规思维和办法,仅停留在会使用系统的阶段,尚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系统拓展自身的能力来提升警务效能


由于各地政府对警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一,财力不一,全国各地公安信息化发展速度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在物联网技术警务应用方面,RFID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人和物的身份识别,从技术和成本角度看,以电子标签来标识物体,成本低廉,也便于组网,至今这种简单成熟的技术尚未在全国推广应用,其中原因值得思考如果由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在全国推广应用一项成熟的技术,能够节省技术推广应用中调研试错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和水平在警综平台的建设方面,也明显存在这一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自主独立建设,各种应用系统重复研发,互不共享和协作,统一规划明显不足,导致现代警务工作智慧多维感知的全局性数据缺失要形成有效的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机制,尚需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应用意识,加快新技术与警务的融合发展


(二) 一体化深度融合不够

皮尔原则是罗伯特·皮尔爵士在 1829 年建立伦敦都市警察时提出的,认为警察就是公众,而公众就是警察,警察职能应更多地被公众认可,而不是与法律联系起来; 鼓励警察与社区重新结合,社区与警方密切合作; 还要求整个警局共同采取此战略,同时还应寻求政府与其他机构的支持配合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虽然社会一直在发展,而基本的理念和做法是没有变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下的多部门合作已成为时代要求,亟须形成服务预防控制打击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第五次警务革命浪潮推动了警察深度融入社区的现代社区警务理论的发展我国的微警务、“互联网 + 警务等模式进一步创新了社区警务,构建了新型的警民关系然而,对社区居民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实现异常行为早发现,形成预警情报,为开展犯罪行为早期社区矫治提供服务,尚是目前社区警务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从犯罪预防的空间理论来看,虚拟空间和现实物理空间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应该重新定义犯罪预防的空间理论,把多维信息感知预警延伸到虚拟世界,通过行为分析技术对多渠道多类型多载体的多元数据进行集成规范与统一管理,形成标准化数据,实现对立体空间犯罪行为信息的获取犯罪行为的预测和监管然而,将这两个空间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仍是目前较难实现的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警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在 2000 年左右,我国流窜作案案件难以侦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流动打破了行政区域的约束,而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还缺少技术支撑而今,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5G 技术可以进行快速运算,移动终端对行为人的可控性也更强,大数据多维信息感知打破了地域局限一体化融合关键是如何融合以及更好地融合,让理念跟上时代的变化,让现在的技术和设备发挥最大效能,实现部门联动共享并获取更多的国家支持,是警务工作需要坚持的发展方向。


(三) 跨界联合机制不健全多维信息感知分析预警需要科学有效的共享机制作为基础支撑,更需要在法律法规保障之下进行信息使用和算法设计,在保护个人隐私和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跨界联合部门联动,实现大治安没有健全的协作联合机制做保障,多部门配合就会出现不畅,不能有效提升处突应急能力只有应用好信息化这把利器,让数据充分共享,从多维度挖掘信息价值,实现深度分析精确预测以及立体犯罪空间重建等才能有效预防和惩治犯罪例如,在 2018 年 5 月 5 日至 8 月 24 日的三个月时间内,接连出现两起滴滴出租车命案,这两起由企业利益驱动与社会监管不力导致的命案,伴随着网络舆情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发酵传播要将此类社会问题防患于未然,公安机关需要进一步完善案件的犯罪预防机制,将获取的各类新型服务空间源数据及时汇入警务工作多维信息感知体系在国家层面,还需要构筑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下的大治安框架,通过跨界联合,构筑企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的新型社会治理协作和联动模式,从技术监管和联合处置上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如进一步研究如何多维度共享使用运营车辆产生的实时数据,如何形成多维信息智能感知的大治安立体防御体系,以实现犯罪预防再前置,防范各类恶性事件发生于未然,破解被动破案的治理困境


(四)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现机制不健全

在现代治理体系下,民众的社会参与度越来越高通过网络舆情提取技术和问题发现机制的完善,能够及早发现各类社会问题,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武汉八位医生的谣言训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引发了网络舆情大爆发从李文亮事件可以看到,我国的社会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现机制还不够健全,信息共享和社会联防机制存在缺陷在警务工作中,需要运用多维信息感知技术及时感知各类涉及公共安全的网络舆情,健全联合协商处理机制



( 五) 数据安全的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

构建强大的国家信息共享环境,完善网络信息使用的法律保障制度是利用社会数据进行智能化警务情报多维数据预警分析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但在信息应用中,仍然存在信息共享和安全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便利高效的同时,也给治安和刑事案件侦破带来更多技术难题前述的 2018 年连续发生的两起滴滴顺风车事件,滴滴司机就是通过接单的后台数据锁定犯罪目标,做出有针对性的预谋犯罪企业对乘客的个人信息未进行安全保护,案犯利用企业后台业务数据安全漏洞实施犯罪,是该起命案的关键原因2020 年 1 月 25 日,帅某在社交网络上见到一份公安传来第一批近期武汉等疫区来仁名单的电子表格,便用贵州省遵义作为关键词,筛选出从武汉来遵义三城区的名单,形成新的电子文件公安传来第一批近期武汉等疫区来遵名单,上传至微信群XX 之家( 群成员 19 人) 和相逢 XX( 群成员 11 人) 该名单( 共 197 人) 后被群内人员转发扩散,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5]2018 年 5 月 7 日,法制晚报报道,宁波一民警听信朋友所说的朋友老婆找不到了,很着急,帮忙查一下信息,利用公安信息系统查找女子赵某所在的地址,导致女子赵某被前男友况某杀死在暂住地[6]近年来,套路贷电信诈骗等案件频发,涉案人数众多金额巨大,很多案件涉及公民个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同时,数据安全的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也进一步影响大数据在警务工作中的深度应用


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



警务工作多维信息感知与预警服务体系构建


警务工作多维信息感知是预警服务体系实现多维度分层级精确预警的基础多维信息预警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 发起预警的主体,运用数据模型方法工具对预警信息集成和综合分析产生的对客体行为的认知能力,多维来源信息的数据获取机制和法律保障等实现多维信息感知预警,需要综合以上因素,对主体( 警务工作中使用情报信息的人员) 客体( 警务工作的内容) 方法工具部门协助,以及对客体受到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阈值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多维信息感知与预警服务体系


( 一) 建立多维信息感知预警服务体系

现代犯罪预防出现二八定律效应,恶性事件更多的来自邻里纠纷激情杀人等,亟须由重点人员防控向社区空间防御转变,由社会治安整治向服务型的社会治理转变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基于大数据模型构建新装备研发和智能化分析工具的应用等,从杂乱无章的分分秒秒巨量增加的社会数据中自动识别出潜在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一种计算规则( 或是称为模型技战法开放的模型体系) ,建立对行为大数据的感知,由黑名单重点嫌疑人的管理转向对社会人( 社区居民) 的关注,能有效地提升各类案件分析与预测能力


预警服务体系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感知服务模型架构,在犯罪行为分析技术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分层级建立多维信息感知预警服务体系模型,构建统一的元数据标准框架继 而,在统一的警务工作元数据标准框架下建立资源遴选规则元数据映射规则,对不同来源数据进行映射,实现统一的警务信息感知预警服务在宏观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分层级建设,在统一服务框架下,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防范预警分级分类处置机制; 在微观方面,从各警种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出发,进行多维构建,利用大数据计算模型,关注个性化的管理对象,将犯罪防御机制前置到社区管理阶段


此外,建立预警服务体系,能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智能服务,在提高效率解放警力的同时,能让警力更多地用在民众日常关注的问题上。


( 二) 加强数据获取与分析

技术研究通过规范校验清洗等一系列工序,分别从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生活工作等多维度渠道[7]获取警务工作需要的数据信息把社会公共基础信息汇入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对比碰撞分析研判,激活信息资源,形成有效的情报信息,指导实战工作,实现警务工作信息多维感知


1. 防御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

现代犯罪防御空间包括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部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通过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共享使用各种行为数据,把犯罪预防前置到社区管理阶段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空间轨迹的可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利用每时每刻产生的巨量关联数据,通过设定参数指标,进行行为画像,自动甄别出行为异常者,进而构建新型的犯罪防御空间,实现立体化治安防控


在犯罪预防理论研究中,犯罪行为分析是犯罪预防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作案人员实施一起犯罪案件时,会出现大量异常行为通过多维信息感知技术捕捉这些异常信息,能够精确地分析出行为人的行为动机被害人的易受性等而人们行为的复杂性又会导致各种类型和格式的数据并存,利用多维信息获取技术发现创新算法,是进一步推动各种行为数据在犯罪防御空间应用的关键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服务行业不断出现新业态,美团QQ微信钉钉脉脉等群圈已经构成一个又一个的虚拟社区,使得物理社会与虚拟空间互为映射和联通现代社区警务战略,需要打通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管理通道网格化管理一村一警模式,已从现实空间构建了密切的警民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化理念构建警民虚拟空间群圈关系,搭建直接快速的沟通通道,更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犯罪行为的及时发现和解决运用多维信息分析技术对各类群圈进行犯罪行为监测,能够有效提升虚拟社区的管控力,实现从虚拟空间到现实空间的全管控。 


2. 社区矫正中多维数据的运用

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运用多维信息感知技术来实施社区矫正,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人群,是实现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2018 年发生的两起滴滴顺风车案件,两个司机都具有服务行业风险人员的特征,一个是有精神问题,一个是穷途末路若能够通过多维信息分析感知出他们的异常和困境,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心理行为矫正,将会在犯罪预防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也应该成为警务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放大了当前社会治安呈现的长尾理论效应,网络空间成了社会的一部分,极小的一件事会瞬间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突发性事件呈现常态化,网络暴力导致的人身伤害或死亡时有发生如 14 岁的马来西亚女孩在 Instagram 民意测验中,因 69% 的人投票赞成她死亡,最终导致了女孩的自杀行为Earl Babble ( 2009) 在参与行动研究范式中提出,研究的功能是帮助研究对象,特别是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实现利益[8]实现社区矫正,需要社会管理部门提前察觉与介入社会民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的需求与利益,特别是要通过多维数据的分析研判,在社会治安防控中更好地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 三) 提升警务人才的数据使用能力

数据的使用涉及安全技术公平与隐私多个方面现代警务工作对民警提出了更高的信息化应用要求民警数据意识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实现警务工作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把握好数据使用中的平衡点

多维信息有效预警依托于信息技术,核心是多源信息资源共享,而统计的科学性和算法的公平性是未来警务智能化分析需要面临的难题当数据足够庞大,以至于我们无法获取到全局数据时,就需要进行局部数据分析,这时就会出现数据选用问题,而不同的数据会获得不同的预测结果当使用多维数据进行分析,超出我们的计算能力时,就需要借助算法模型实现智能化分析,这时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即算法公平问题不同的主体为解决特定问题,在算法设计时就会存在不同的选择因此,当算法不审计不进行公开讨论或没有形成闭环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在限定可度量的指标预测犯罪情况下加强不公平但公开算法标准也存在问题隐患公开算法或泄露太多算法信息,又会让一些人去关注这一系统,甚至是被不法企图者利用,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在公安工作中,算法的透明性与隐私性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会存在一定的冲突,而且在现有标准下进行的所谓准确预测,也有可能是不公平的因此,测试算法是否存在偏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相关人员了解公安业务当一线公安民警都转向关注业务本身时,就会更客观地评价数据以及数据感知目标和效应之间的平衡关系,更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提升数据的应用能力


2. 提升基层警务人员的信息化和专业化能力

基层警务工作信息化是警务创新的重点,也是公安信息化的中心需要从基层业务需求出发培养信息化人才,不断加强信息管理能力,完善信息使用制度目前,网络犯罪案件或通过网络实施犯罪的案件逐年增多,并呈现团体作案的趋势,如有的网络诈骗案,少则一栋楼,多则一个村庄的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人在抓捕人数众多的犯罪团伙成员时,存在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基层信息化人才缺乏也是突出问题侦破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犯罪的案件,需要民警能够熟练运用虚拟空间重构技术因此,对基层警务人才进行公安专业知识和大数据使用能力培养,是警务创新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物联网时代,基层警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公安信息化知识,还需要具备虚拟空间电子数据获取能力,能够及时对虚拟犯罪空间的犯罪现场进行重建,获取复杂网络环境的证据基层警务人员具备多维信息获取能力,能增强对案件研判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基层警务工作的效能。 


3. 养成警务工作数据意识

制度是规范行为最有力的法宝,应建立和完善数据使用规范标准,如建立微小事件失范备案与多维数据关联分析制度,不断培养和提高警务工作数据意识从社会治安的大众心理效应来看,一个恶性事件的发生,会成倍放大公民的不安全感犯罪是伴随社会而存在的产物,无法消除,但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措施等减少犯罪,降低发案率,通过及时修订法律法 规,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发现和治理不良社会问题此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感知社会问题海恩法则( Heinrich's Law) 是德国飞机涡轮机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的,它是一个关于在航空界安全飞行的法则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发生,必然有 29 次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事故作为先兆,还潜藏着 1000 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大事故的发生是小事件在量上累积的结果因此,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在警务工作中,需要及时地捕捉微小的社会问题,运用多维度信息感知技术进行深度分析有效预警,不留下任何治安漏洞和死角,做到防患于未然。 


( 四) 将舆情数据分析引入社会管理

网络为公众带来了更多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既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从政府官员的一句话到一个决策,从个人的行为道德到涉及大众的社会公德等,随时都会引起民众的关注,甚至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加剧社会治理难度利益冲突是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新时代观下公安机关的创新能力,有时就是敏锐的舆情反应具体规范的操作和及时控制事态发展的能力通过多维信息感知分析技术,可以及时预警社会问题,预测舆情发展趋势,实现社会协同治理


将舆情大数据分析引入社会管理,及时发现网络媒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驾驭好舆情传播功能,有效化解可能诱发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和矛盾,[9]将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利用网络传媒把全国人民统一到抗击疫情上来,破除了一个个谣言,消除了一个个恐慌,坚定了人们抗击疫情和战胜疫情的信心网络治理也由简单的删帖发展到快速回应与积极引导,实现了社会治理能力的快速提升从分秒速度产生的巨量舆情数据中迅速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快速及时有效的危机应对,需要政府各部门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信息分类上报等制度,实现各行各业的数据互联共享,形成互联共享的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只有实现社会信息共享,才能实现多维信息感知预警,才能真正彰显信息化的作用通过多维感知技术,更好地利用引导网络舆情,及早发现问题的苗头,有利于公共危机事件的早期发现和有效处置


( 五) 建立健全多维信息感知的法律保障体系

如今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高度融合,界限相对模糊,网络空间的暴力和攻击行为直接作用到物理空间,受众范围增加,造成的经济受损失也在增大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个人信息使用与个人隐私保护是一对突出的矛盾我们在不断扩张可利用数据的范围和数量,仅从警务多维信息感知技术应用上来看,智能化多维信息感知分析在提升社会治安立体防控能力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推进智慧警务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保护,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数据安全


继《爱国者法案》《国家安全信息共享》《情报改革及恐怖主义预案法案》和《信息共享环境的执行计划》出台之后,2017 12 11 日,美国通过了《算法问责法案,以解决算法歧视问题; 2018 6 月,英国发布了《数据伦理框架,要求在公共领域使用数据需要满足透明性和可解释性; 2018 5 月,法国称将公开政府使用的算法[10]; 2018 5 月底实施的欧盟 GDPR 也在着力推进算法的可解释性。我国也在不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升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和法律保障力度。2000 9 月,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200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 2009 3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法治蓝皮书; 2013 2 1 日,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实施,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家标准; 2016 11 月,通过《中国网络安全法; 2020 3 1 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施行,建立健全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了网络空间的清朗化。但在数据使用过程中,我国尚需加快算法方面的研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智能化警务创新发展战略,需要建立在网络技术安全管理框架下,在加强警务数据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提升社会信息共享能力,这样才能最大化利用多维数据进行社会治安的预警防控,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结语


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 AI 技术的警务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等警务目标的实现,而法规的完善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警务的发展进程。多维信息感知预警是以警务信息化发展、社会信息共享、信息使用机制的完善等为前提的,有效地使用警务大数据,能够进一步推进警务创新。通过推进不同部门、地区和警种间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提升多维信息应用效能,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化引领警务创新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及英文摘要略

本文转自:李俊莉.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J].公安学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0.06




本期编辑:歪爱木

本文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普及情报思维 传播情报文化

长 按 关 注


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8月12日18:00:50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基于多维信息感知的现代警务工作研究http://cn-sec.com/archives/85540.html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