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247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2025年6月,一则震撼业界的消息:OpenAI获得美国国防部价值2亿美元的军事合同,正式宣告这家昔日秉承"AI造福全人类的科技独角兽,已彻底完成了从反军到拥军的转身。
壹
回望OpenAI的发展历程,其政策转向之剧烈、之迅猛,堪称硅谷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企业转型案例之一。
2015年底,当这家非营利机构在旧金山宣告成立时,其使用条款中明确载明:"禁止将AI技术用于军事或战争目的"。彼时的OpenAI,仿佛一位纯真的理想主义者,怀着"让AI安全地造福全人类"的崇高愿景,在科技伦理的高地上独树一帜。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总是那样残酷而无情。
2019年,OpenAI接受微软注资,从非营利转向"有限利润"模式,这一看似技术性的调整,实则为其后续的政策转向埋下了伏笔。当ChatGPT横空出世,席卷全球时,OpenAI的商业价值水涨船高,估值飙升至1570亿美元。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原本的理想主义色彩开始褪去,现实主义的考量愈发凸显。
2024年1月,OpenAI悄然修改了其使用政策,静默删除了关于"军事和战争用途"的禁令。这一看似不起眼的文字变动,实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禁军到拥军,OpenAI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完成了180度的政策大转弯,其转向之彻底、之决绝,令人瞠目结舌。
政策松绑之后,OpenAI与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合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4年6月,美国退役四星上将、前国家安全局局长保罗·仲宗根加入OpenAI董事会,为这家AI巨头披上了浓厚的军方色彩。
与此同时,具有深厚美国政府背景的卡特里娜·穆利根出任"国家安全政策与合作"负责人,其丰富的人脉资源为OpenAI打开了通往五角大楼的绿色通道。
图:OpenAI政府合作资金分布,五角大楼占据最大份额,形成军工产业链。
通过与政府IT中间商Carahsoft的合作,OpenAI成功进入美国陆军的CHESS采购平台,使其产品能够便捷地销售给各政府部门。从NASA到国家实验室,从陆军到情报界,OpenAI的触角已经深入到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每一个角落。
2024年12月,与美国国防科技公司Anduril的合作更是将AI技术直接应用于反无人机防御系统,标志着OpenAI正式踏入了军事应用的实战领域。
贰
当我们将视野从硅谷扩展到全球,一场前所未有的AI军备竞赛正在悄然展开。各大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投入了天文数字般的资源,试图在未来战争的制高点上抢占先机。
美国以150亿美元的巨额投入领跑,而俄罗斯、英国等传统军事强国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大投入力度。
图:全球各国AI军事投入对比,美中两国投入遥遥领先,形成第一梯队。
这场竞赛的激烈程度远超外界想象。
美国拥有85个AI军事项目和45套自主武器系统,在数量上保持优势;我们虽然在投入总额上略逊一筹,但其78个军事项目和38套自主武器系统显示出强劲的追赶势头。
在AI武器系统的发展路径上,各国呈现出明显的梯队分化。从初级辅助到完全自主的五个发展阶段中,美中两国在前三个阶段保持领先,但在高度自主和完全自主的尖端技术上。
图:全球AI武器系统发展进度对比,美中领先,俄欧跟随。
叁
AI技术的军事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战争的本质和形态。传统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循环被大幅压缩,智能化系统能够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战术决策。
在情报分析、指挥控制、无人作战等关键领域,AI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图:AI军事应用领域分析,无人作战领域技术最成熟且应用规模最大。
无人作战领域以90%的应用规模和9分的技术成熟度成为AI军事应用的排头兵,紧随其后的威胁识别和情报分析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些数据背后,是战争形态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再向智能中心战的历史性跃迁。
在美军的实战演习中,生成式AI系统已经能够将指挥官的决策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甚至数分钟。
Scale AI公司的Donovan系统在第18空降军的应用中,成功处理了超过10万页的实战数据,为没有编程经验的参谋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
肆
但是AI军事化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技术失控、伦理道德、误判冲突、军备竞赛等多重风险交织叠加,形成了一幅令人忧虑的风险全景图。伦理道德风险以9分的最高威胁级别位居榜首,技术失控风险和军备竞赛风险同样达到8-9分的高危水平。
图:AI军事化多维度风险评估,伦理道德风险和技术失控风险最为突出。
更为严峻的是,这些风险在未来3年内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技术失控风险预期将从8分上升至9分,军备竞赛风险同样可能达到9分的极高水平。误判冲突风险虽然当前处于7分,但其10分的影响范围意味着一旦爆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近年来,AI军事伦理争议事件频发且影响力不断增强。从2018年谷歌员工抗议Maven项目,到2024年OpenAI移除军用禁令,再到以色列AI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每一起事件都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激烈讨论。
图:AI军事伦理争议事件影响力分析,近年来争议事件频发且影响力不断增强。
以色列在加沙冲突中使用的"福音"AI系统,能够接受15名平民伤亡来击杀一名哈马斯成员,这种冷酷的"成本效益"计算引发了国际社会对AI武器伦理底线的深度质疑。
美军AI无人机的误杀事件同样表明,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AI系统的可靠性和道德约束仍然存在严重缺陷。
伍
在全球AI军事合作格局中,传统的地缘政治联盟正在得到强化。美英特殊关系和五眼联盟以9分的最高合作强度,北约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同样达到8分的高水平。
与此同时,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在AI军事领域的合作强度也达到8分,显示出对抗性联盟的日趋成熟。
图:国际AI军事合作网络强度排名。
这种合作格局的固化意味着,未来的AI军备竞赛将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竞争,而是联盟体系之间的系统性对抗。
技术共享、人才流动、标准制定等关键环节都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AI技术的军民两用特性使得技术扩散成为一个复杂的战略问题。一是技术扩散能够推动全球创新和发展;二是它也可能使先进的AI军事技术落入不负责任的行为体手中。
陆
AI军事化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双刃剑特征。在战争形态、军事平衡、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上,消极影响都明显超过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军控体系和人道法律领域,消极影响达到9分的极高水平,而积极影响仅为2分。
图:AI军事化影响全景分析,消极影响在多数维度占主导地位。
这种失衡的影响分布表明,AI军事化虽然在提升作战效率、降低人员伤亡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其对现有国际秩序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冲击更为深远。
如何最大化积极影响、最小化消极影响,将是未来的核心议题。
AI军事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国际关系和军控体系等关键领域达到9分的最高水平。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源于技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更来自于缺乏有效的国际治理机制和规范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误判、失控、升级的风险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柒
回顾人类历史,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从火药到核武器,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技术进步在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往往成为冲突和战争的催化剂。今天的AI军事化浪潮,无疑是这一历史规律的最新演绎。
OpenAI不过是这场大潮中的一个缩影。当理想主义的光环褪去,现实主义的考量占据上风时,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复杂和选择的艰难。在国家安全、商业利益、技术进步、伦理道德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下,任何简单的价值判断都显得苍白无力。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回望来路、展望前程时,或许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AI军事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希望也是威胁。
如何驾驭这把双刃剑,如何在技术进步与人类福祉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将决定我们这个时代在历史长河中的最终定位。
正如普京所言,"谁在AI领域称霸,谁就能统治世界"。但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当AI真正统治世界时,人类又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蕴藏在我们今天的每一个选择之中。
为此,我们精心梳理了这份研读分析资料《OpenAI与美国国家安全合作的战略情报分析》(资料编码250625322,31页,9863字)。
本资料已分享至情报读书会知识星球,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并下载。情报读书会已分享超 320多篇原创分析,加入后您在一年有效期内均可下载,可开发票。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分析,观点仅供参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情报分析师):OpenAI与美国国家安全合作战略情报分析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