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admin 2023年10月14日00:53:25评论18 views字数 12863阅读42分52秒阅读模式

2023年10月7日工信部: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发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制度改革

2023年9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其中在未来空间领域提出面向未来太空探索需求,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细分产业。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2023年10月7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下称《意见稿》)。《意见稿》从持续优化高效开放统一的准入环境、积极营造健康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快构建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着力打造便捷可靠优质的服务环境和组织保障等五大方面提出了十六项具体措施。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其中,包括要扩大电信业务开放。有序扩大电信业务对外开放,探索在自由贸易港等地区先行先试,试点扩大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统筹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移动通信转售等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参与电信业务经营的渠道和范围。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以下为《意见稿》全文:

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营商环境既是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深入推进信息通信行业管理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行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改革创新、依法行政、技管结合、赋能发展的原则,以推动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创新行业管理为着力点,在激发发展活力、维护良好秩序、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涉企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监管和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好地发挥“一业带百业”的赋能作用,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持续优化高效开放统一的准入环境,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一)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完善适应创新发展的准入管理制度,研究修订《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出台新业务分类指引并动态更新,为合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对于涉及多类电信业务的融合业务,实现许可申请“一次性申请、一站式审批”,提升市场准入效率。完善电信设备产品系族管理,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开展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自检自证试点,实现进网许可标志电子化。

(二)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优化线上审批服务,完善非关键要素材料“容缺办理”审批模式,不断完善相关电子政务平台功能,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加强涉企数据共享互认,推进电子证照信息可信验证便利化,提高许可服务电子化水平,以数据多跑路支撑企业少跑腿。

(三)扩大电信业务开放。有序扩大电信业务对外开放,探索在自由贸易港等地区先行先试,试点扩大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统筹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移动通信转售等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参与电信业务经营的渠道和范围。


三、积极营造健康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行业良好秩序

(四)健全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加快修订信息通信领域市场秩序、竞争规范相关部门规章,围绕利用技术和算法优势扰乱市场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进一步完善认定标准和处置依据,强化市场秩序监管的法治保障。加强信息通信行业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依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五)维护市场良好竞争秩序。加强基础电信市场竞争态势监测,建立校园电信市场等重点领域公平竞争状况监测、评估、巡查和通报机制,对苗头性、典型性、集中性问题提前研判、快速处置、妥善化解,严格规范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营造开放共享的互联网行业生态,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公平、平等对待第三方企业,重点查处恶意不兼容、干扰互联网应用安装运行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完善投诉举报处置机制,优化投诉受理和转办流程,依法打击恶意举报非法牟利的行为,维护良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环境。

(六)深化行业组织协同共治。鼓励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建立信息通信市场争议预处理机制,畅通企业间沟通渠道,推动企业在发生纠纷时及时主动协商,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支持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加强政策宣贯和正面宣传引导,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良好商业氛围。


四、加快构建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创新柔性监管方式。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长效监管机制,推动实施事前监测提醒、事后信用修复的信用管理新模式,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更多支持和便利。完善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体系,加强对相关企业的合规指导,按照合法、审慎、科学的原则,细化依法实施“轻微违法不罚”的具体标准,探索建立合规整改、合规不处罚等行业监管配套制度,在监管执法中进一步推广自律公约、公开承诺等柔性手段,为企业营造宽松稳定的发展环境。

(八)构建“不打扰”监管能力。推进现有技术监管能力迭代升级,建设重点电信业务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完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在线核查系统,强化业务合规经营情况的线上监测分析、调查取证能力,健全“以网管网”技术监管体系。加快探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推行远程监管、线上监管方式,减少监管活动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影响。

(九)规范行政监管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开展专项执法培训,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优化执法方式,确保执法过程公正公开、执法程序严谨规范。强化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领域综合监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跨地区、跨部门综合执法,推进监管信息共享互认和执法协作,避免多头检查和重复执法。


五、着力打造便捷可靠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行业企业获得感

(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充分发挥 12381
服务热线的政务服务“总客服”作用,畅通难点、堵点问题直达反映通道。针对企业办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数据分析研究,推动破解问题的关口前移,实现解决一个诉求、优化一类服务。建立政务服务经验推广应用常态化机制,探索形成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务服务创新做法,实现政务服务能力“大提升”。

(十一)优化网络服务能力。加快推进 5G
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持续提升“双千兆”覆盖广度和深度。完善国内网络布局架构,实施网络架构优化提升工程,优化国际通信设施布局,形成高效畅通的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完善网内和网间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加强网络服务性能监测,促进网络提速提效。

(十二)改善通信服务感知。强化基础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电信业务线上办、异地办,探索开展新型电信服务模式全流程、全链条评估,全面提升全国一体化、智能化数字服务水平。加强网络接入价格和服务质量信息公示,优化宽带报装服务,完善在线查询报装要求、办理进度,在线申请业务开通和缴费等功能,进一步压减报装时长,提高报装效率,鼓励基础电信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优惠的互联网专线服务和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六、组织保障

(十三)加强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指导,统筹推进信息通信行业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评估体系,适时组织行业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评估。各地通信管理局要明确本地区信息通信行业营商环境建设的负责人和牵头处室,制定本地区优化信息通信行业营商环境的细化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十四)强化政企沟通。各地区要严格落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部署要求,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妥善回应企业关切。要加强涉企重大政策文件出台前的沟通评估和出台后的政策辅导,把握好政策出台和调整的时度效,确保政策措施“看得懂、落得实、用得好”。

(十五)加强协同调度。各地区要加强行业运行态势的监测和预警,完善政府、企业、协会等协同机制,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加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分析,针对性调度协调解决新问题、新难点。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大局,赋能地方经济发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十六)做好宣传引导。各地区要综合利用多种宣传渠道主动发声,营造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提炼优化信息通信行业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发展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组织编写优秀案例,积极展现信息通信行业创新发展的经验成效。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北京市布局未来空间领域,商业航天+卫星网络迎发展契机。


2023年9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其中在未来空间领域提出面向未来太空探索需求,在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细分产业。方案提出:


1)在商业航天产业,加快开展捆绑式中大型商业火箭、3D打印火箭、大推力可重复使用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商业载荷返回舱等研发生产,突破火箭垂直回收、载人亚轨道旅行、空间碎片清理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重点推动火箭发动机、火箭控制系统关键部组件、可重复回收火箭总装总测等项目及通用化、标准化测试平台建设。开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超长航时飞行器技术研究与应用。


2)在卫星网络产业,研制商业化中继测控通信卫星、平板式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和标准化卫星平台,实现星地异构网络互联融合和激光通信组件、高精度雷达和光学成像器件、低成本相控阵天线、多模手持终端等组件研发的技术攻关。推动高精度、快重访、全覆盖的光学及雷达遥感星座、低轨物联网星座、低轨导航增强星座建设,有效提升卫星应用服务能力。


国内主要卫星互联网卫星星座计划

属性 星座名称 运营方 卫星数量
国有企业 鸿雁星座 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324
天基互联星座 上海蔚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186
虹云工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56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中国电科38所 100
行云工程 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 80
“瓢虫系列”卫星 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
星网工程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 12992
民营企业 银河Galaxy 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000

天启 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华 36

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 72(预计到2025年底)168(预计到2030年底)

资料来源: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2023年上半年以来,商业火箭成功发射的好消息接连不断。4月2日,天兵科技历经三年研制的天龙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一举打破了2023年以来民用液体火箭首飞全部失利的世界级航天“魔咒”;7月12日,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成功入轨,用便宜、干净的液氧甲烷向全球证明——未来低成本发射真的可行。除了有天龙二号、朱雀二号这样创下“首个”荣耀的液体火箭发射,还有谷神星一号、双曲线一号、力箭一号等多枚固体火箭验证实力。


A股卫星互联网板块包括中国卫星、铖昌科技涨停,臻镭科技涨超12%,创意信息、北斗星通、雷科防务、华力创通、天奥电子等跟。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国家政策法规驱动下卫星互联网将逐渐实现规模化应用

从整体规模看,我国卫星互联网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卫星互联网具有不可替代的覆盖优势,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国家政策法规的驱动下其规模化应用逐渐加速,产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据数据,2021年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292.48亿元,预计2025年将升至446.9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1.2%。


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部门 主要内容
2014 《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2015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长期发展规划(2015- 2025)》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 提出“利用空间资源,主要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
2016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国务院 提出“通过移动蜂窝、光纤、低轨卫星等多种方式,完善边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
2017 《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提出“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推进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相互支撑和有效转化”
2018 《关于降低部分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委、财政部 调整网络化运营的高通量卫星系统频率占用费收费方式,降低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卫星系统频率占用费标准。
2019 《卫星网络国际申报简易程序规定》 工信部 在卫星网络国际申报工作中建立简易程序,即境内卫星操作单位按照) 先申报后协调的原则,通过工信部向国际电联报送卫星网络资料,并开展国内协调等相应工作。
2019 《关于规范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固定业务Ka频段设置使用动中通地球站相关事宜的通知》 工信部 利用卫星建立传输通道主要依赖于传统卫星转发器资源,用户承载量和传输速率十分有限,而Ka频段高通量卫星尤其适用于航空、船舶等通信服务领域,该政策顺应了Ka频段高通量卫星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用户对动中通地球站的迫切需求,也有利于引导相关产业合理有序发展
2020 《经济运行例行发布会》 国资委、发改委 发布会指出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 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等。其中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
2020 《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改委 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延伸航天产业链条,扩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应用。
2020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776号(经济发展283号)提案答复的函》 工信部 近年来,工信部高度重视卫星互联网发展,积极开展卫星互联网与5G网络融合应用研究,推进卫星互联网应用。
2021 《关于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 国资委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星网集团)挂牌成立,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星网集团成立将有力地推动卫星互联网空间段原材料双边市场建设地面段通信网络间融合运营、用户端“通导遥”数据共享,助卫星互联网全面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激动与兴奋在整个航天圈弥散开来,对此并不了解的普罗大众,面对一张张喜报,也表达出最真挚的祝福,与有荣焉。不过兴奋过后,理性终将归位。尤其是对投资机构而言,商业航天的真正曙光还未显现,水面下的暗礁依然令人生畏。


是谁在投资商业航天?经济环境、政策导向等外部因素时刻在变,现在是否是投资的好时机?未来哪些细分赛道将会成为市场争夺的焦点?从目前格局来看,中国是否会诞生出“SpaceX”,还是走出完全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商业航天,谁在投资?


商业航天的火苗,起始于2014年底。彼时,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企业自此正式涉足火箭研制与发射。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此后5年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顶层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翎客航天、深蓝航天、零壹空间、中科宇航……一批耳熟能详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基本都在这一阶段成立。


为这些民营商业火箭公司的“飞天”梦想提供初始资本的投资机构类型多元,有长期关注中国市场的美元基金、民营资本,也有地方产业资本等。它们大多资金雄厚、关注早期发展,且偏好硬科技。


以蓝箭航天为例,C+轮以前投资方包括中冀资本、西电天朗创投、36氪基金、金风科技、西高投、红杉中国、经纬创投等,阵容豪华。另一家“明星”火箭公司星际荣耀情况类似,已披露的公开信息显示,投资方包括德勒投资、顺为资本、红杉中国、中金甲子、沃德金融、复星睿正等。


2021年起,投资趋势开始转变,美元基金声势减弱,以地方政府产业基金为代表的国资阵营频频出现。


2021年8月,蓝箭航天的D轮融资,前几位投资方包括京铭资本、陕西经控、湘江力远投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其中,京铭资本主要管理的是青岛市新动能、新科技金融母基金,以及健康医疗等多支产业投资基金;其他几家资本与地方产业资本深度贯连。另外如中科宇航,在2023年4月刚刚新近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就出现了广州产投集团的身影。


这样的转变受多方因素影响。政策方面,2021年起,不仅国家层面大力推动商业航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


地方政府亦瞄准了这一块,发布多项利好举措。


2021年,浙江发布《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培育发展商业航天,打造湖州航天产业基地、嘉兴港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宁波航空航天智慧城等平台;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发布《大兴区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暂行办法》,聚焦火箭、卫星、地面终端等产业化项目,对新购置研发和生产设备的企业,每年最高可补贴2000万元。


政策与地方产业基金犹如双生子,相伴而行。近年来,受国际形势、政策导向等多因素影响,美元基金开始退潮、人民币基金走向主导地位、国内各大民营投资机构的有限合伙人(LP)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这对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产生了一定影响。“周期长、壁垒高、产业带动性强”的商业航天成为优质的投资苗圃。


浙商创投副总裁陈伟民表示,以国资或者地方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基金/母基金,对收益的要求不会那么高,但是对地区产业的带动和招商引资就会成为最大诉求。比如杭州云栖小镇,西湖区给了非常好的产业政策,也匹配了相应资金去支持空天信息产业,其诉求就是让优质的空天企业落地到云栖。


2 资本向优秀企业靠拢,上游格局初定


根据产业链进行划分,商业航天上游是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及相关配套设备等,中游为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等,下游为终端应用及服务市场。传统应用场景包括通信、导航、遥感,新兴应用场景包括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等。


上游产业起步最早,已有不少优质企业“跑出”,市场格局初定,资本也基本流向优秀企业。


英诺天使执行董事丁昳婷是较早一批投资商业航天的投资人,她曾在2019年时就投资了天兵科技。在她看来,2018年、2019年商业航天迎来了首个发展高峰,蓝箭航天、星际荣耀、零壹空间等几家火箭公司有了发射成功的案例,但基本是固体燃料火箭,距离商业化还有很大距离,市场格局未定。2023年,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两家火箭公司液体火箭成功发射,留给新入局企业的机会所剩无几。


一方面,火箭制造投入高昂。一家火箭公司从成立到成功发射,需要燃烧的“金钱燃料”非常之多。过去几年间,一些先成立的火箭公司抢占市场先机,获得资本认可,并在技术验证之路上,经过多轮尝试,已取得一定进展。另一方面,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几大知名火箭公司基本把市场上流通的人才吸纳入内,而火箭制造非常复杂,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


中游产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容量,但留给商业航天企业的机会并不多。目前,国内的卫星发射需求并未迎来大爆发,最大客户为政府、军工等,这些订单基本在“体系内”消化。此外,地面基础建设如发射场刚对民营企业开放,预计于2024年提供服务的海南商业发射场亦由政府主导,鲜少有企业涉足。


下游产业是潜力最大的板块,目前处于发展初期。短期来看,由于现阶段发射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发射卫星不够多,卫星载荷有限,下游应用端受限明显,尚未出现很好的盈利模式和付费主体。


长期来看,随着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商业航天不断融合,具备通信、导航、遥感、物联网等功能的智慧太空网络将成为主流;与此同时,航天服务深度下沉大众用户,太空旅游、太空制药、卫星影像定制、卫星宽带上网、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日趋丰富,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整体而言,偏好中后期项目的投资机构,目光锁定的依旧是上游火箭发射板块,且选择标的以现有的成熟项目为主;偏好早期的投资机构,则会更乐于投资下游产业,对于新兴的应用场景,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关键零部件、材料等相关产业将在未来迎来大爆发,成为供应链中重要一环。目前火箭制造、卫星制造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以体系内为主,这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专业度。随着商业航天的规模化发展,出于成本考虑,民用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必将崛起。


3、正视国内外差距,走中国特色道路


商业航天本质是航天产业化、商业化,最终指向的是市场应用,并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国外商业航天起步较早,出现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这样的全球巨头,一枝独秀。在入轨发射、太空对接、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等航天领域,SpaceX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随着星链(Starlink)计划的持续部署,SpaceX还将在低轨通信领域显著领先。


回观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2015年以前,航天事业基本由国家主导。8年来,虽然我国商业航天生态初步构建成形,但生态结构仍旧有较大提升空间,各端发展速度并不一致。比如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民营火箭企业,其商业模式相对单一,聚焦于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服务。


不少投资人坦言,由于国情和行业的差异,国内很难出现大而全的“中国版SpaceX”。


协同合作、业务融合,提供专业且高性价比的产品,成为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主线。协同合作,指的是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协作、生态圈的共同繁荣;业务融合,指的是商业航天与行业应用市场的深度融合发展,将航天系统能力、优势植入行业应用,赋能行业;专业且高性价比的产品是最终形成商业闭环的关键,业务专、技术精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受市场青睐,批量化、高性价比的产品则将帮助企业占下市场身位。


路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8年发展,对于商业航天来说,还是太短;放眼未来,属于中国商业航天的可能性还有很多。



一、引言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


近几年全球快速发展的低轨宽带星座系统,使卫星互联网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势头,随着以星链和一网为代表的低轨宽带星座逐步建成,地球表面将被罩在由多层卫星构成的“网兜”里,使得通常通过地面网访问互联网服务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星间网络获得高速率互联网服务,这种在全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感自由使用天地融合网络的梦想,是推动卫星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不仅加速推进传统卫星通信领域创新发展,也对我们高度依赖的地面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市场和产业带来变革, 而且天地融合发展对6G能力形成也是重要的支撑。


二、卫星互联网相关概念分析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网相关的技术、系统、应用也得到极大促进,随之出现了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诸多新概念。可以说,每一个传统概念到新概念的拓展,都基于新技术或新应用的推动。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卫星互联网相关典型概念拓展示意图


1)卫星通信到卫星互联网

传统的卫星通信网是基于卫星转发实现地表用户通信的网络,新兴的卫星互联网是利用卫星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网络,是卫星通信网与互联网融合的信息服务系统。卫星通信网可分为高轨卫星通信网、中轨卫星通信网、低轨卫星通信网,应的有高轨卫星互联网、中轨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可实现全球、全域、全天候互联网服务,地面固定互联网依托有线网实现固定办公、家庭娱乐以及工商业应用服务;移动互联网依托移动通信网实现个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访问服务。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卫星互联网与地面互联网示意图


2)低轨宽带通信星座

低轨宽带通信星座是指Ku或者Ka等频段低轨星座。一方面频段高(10GHz以上)、波束窄(几度以内)、无缝覆盖难度大,需要足够多卫星提升覆盖能力和用户容量;另一方面,高频段天线波束窄(每波束50〜100km),多颗卫星覆盖同一终端时, 可利用窄波束特点规避干扰,从而可通过增加卫星数量增强覆盖和容量。目前,巨型高密度星座指轨道10层以上,规模万颗量级;中型中密度星座指轨道1层以上,规模千颗量级;小型低密度星座指轨道1层以上,规模百颗量级。


3)传统高轨卫星互联网和新兴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

20世纪传统高轨卫星通信系统只支持互联网应用,其互联网模式通常采用星状网或星状网状混合架构,支持远端用户群经过用户站、中心站到互联网的访问。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传统高轨卫星互联网模式示意


新兴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基于低轨宽带通信星座开展建设,系统建设成本高,需要多地面关口站互联或者星间互联,但因卫星轨道低,信号空间衰减小,同等条件下可提供更高的用户站接入速率和单用户站支持的上网用户数,同时对高纬度地区具有更好的覆盖能力,因此成为近几年全球发展热点。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新兴低轨卫星互联网模式示意


4)手机直连卫星

传统的通信卫星因为距离地面远,到达地面功率弱,均不支持与通常使用的地面移动通信手机直连。近年来,随着地面天线技术和芯片技术的发展,在地面移动通信手机中可以嵌入相关卫星通信模块,支持直接与卫星通信。为了达到手机直连卫星与手机地面移动相同的能力,卫星需要超大型天线,通过更大的辐射功率和接收增益提供相比地面移动速率不降低、用户体验不下降的手机直连卫星服务。目前市场上的苹果和华为Mate50具有直接使用卫星的模式,但能力非常弱,只能提供短信等服务,而后续随着卫星向大天线发展,使得地面移动手机同时支持直连卫星,用户可获得更高质量的卫星互联网服务体验。


三、卫星互联网发展六大亮点概要及分析


一是全球首个中密度星间无链路Ku频段低轨宽带互联网建成,并规划了后续中轨互联网建设。2023年3月26日,一网部署完成其低轨空间段618颗卫星的星座。一网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连续覆盖、卫星超低成本、地面全球布站的Ku频段宽带互联网星座。一网还谋划了中、高轨扩展思路,规划的中轨星座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为未来实现高、中、低一体化运营奠定基础。


二是全球首个高密度互联网实现百万级以上用户服务,且不断派生子星座。星链是全球唯一快速建设中的高密度互联网星座,截至2023年5月已成功发射4469颗卫星,全球布站超150个,用户数超150万个,星座已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目前星链发展的四个子星座分别为:星链小卫星星座(低安全等级,高频段用户);大卫星子星座(星上承载高性能处理);L频段子星座(手机直连星座);星盾子星座(高安全等级,高频段用户)。


三是全球首个直连跟踪层和感知层的传输星座试验取得进展,形成中继和通信融合星座。美国太空发展局提出的太空体系架构包含了全球首个直连跟踪层星座、感知层星座的中继传输低轨星座。2023年4月,SpaceX公司为美国太空发展局发射了2颗跟踪层卫星和8颗传输层中继传输层卫星,轨道高度为1000km,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太空体系架构传输层功能示意


四是面向6G的天地深度融合技术发展,形成手机直连卫星能力。研究支持手机直连卫星相关技术,首先需突破巨型星载天线技术,这是手机直连卫星场景下保持地面移动水平的核心关键;其次需考虑天地一体融合手机芯片研制和兼容系统开发;最后需规划天地共用频率支持及频率资源统一管控,允许卫星运营商使用地面移动通信频谱。


天地深度融合的空口设计技术是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的技术途径,首先需开展天地3GPP的5G-NTN研究分析,使得基于地面移动波形的框架经过对卫星的适应性再设计以支持天地模式融合;其次需对地面5G空口协议进行针对低轨星座的相关改进展开分析,由于地面5G系统与低轨卫星系统波束覆盖能力不同、终端与基站移动关系定位不同、移动性管理方式不同、空口传输时延不同,因此在终端接入流程、寻呼流程、切换流程等方面具有显著区别。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地面5G空口场景与低轨星座差异性对比


五是进行卫星网络智能化技术研究,提高卫星星座在轨信息处理能力。在卫星网络智能化技术方面,国外多所高校和实验室已经取得一定的体系性研究进展,但未达到体系应用水平;哈里斯、卫迅、休斯等多家公司已开展跨卫星网系终端智能自动切换方面的研究;多种智能算法用于系统运维管控中,但整体智能管控水平较为低级;遥感类在轨智能处理技术应用最为成熟;在轨高性能处理软硬件平台已受到广泛关注。


六是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推进,形成中继、宽带通信、窄带通信融合星座。卫星互联网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工程,我国实施多项举措推动卫星互联网发展和应用。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低轨卫星互联网是功能最复杂、难度最大的系统,为减少对全球布站的依赖,同时考虑初期用户量少,因此采用少量卫星,星间全互联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解决思路。


四、对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启示


研究星链、一网等在建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发展,结合在宽带卫星通信方面的工作,从构建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的角度出发,启示如下。


1)低轨宽带星座资源全球高效利用十分关键。低轨宽带星座造价高,卫星全球分布,必须有全球范围的应用,才能获得系统建设成本和应用效益的匹配。


2)宽带卫星系统的应用深度广度拓展十分必要。随着低轨宽带星座和高通量卫星的发展,全球进入宽带资源“过剩时期”,如果宽带卫星系统 然围绕原有市场,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行业发展十分不利。


3)低轨中继传输星座的军事意义需要高度关注。低轨中继传输星座直接在太空实现传感器与射手关联,其应用模式与面向人的通信有很大差别。面向人的通信网络系统需要海量用户随遇接入,而低轨传输星座面向战术级,十分强调安全性和时效性。


4)良好行业文化和产业生态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链上下游是一个整体,如果上游一味挤压下游生存空间,短期效益显著,但发展不可持续。


5)解决从“产品”到“精品”比解决有无更需要重视。我们可以解决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有无问题,产品有无问题,如何解决从产品到精品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五、对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建议


1)民、商卫星互联网发展路线研究。需要不断深入学习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经验和新思路,结合国情,加强研讨和调研,吸收各种不同意见,选择适合的路线,并不断根据形势和需求进行调整。


2)加强国内外系统和产业链成本价格体系研究。需做到对技术和产业基础、成本、服务与模式等体系性全面了解,需要系统性地进行国内外对比, 需要根据国情,向有利于产业发展、规模应用的方向推动。


3)需要加快卫星互联网体系性智能技术研究,推动6G智能全面发展。网络的智能化往往 由于缺乏数据,难以采用仅基于数据的算法实现,因此需研究数据和知识双驱动的方法,同时需要提前考虑卫星载荷、地面站、地面终端需要的智能算力平台。另外,卫星互联网涉及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等多层架构,需要开展体系模型设计和各层中不同应用场景的研究。


4)需要加快天地融合云网一体技术研究,支持6G通感一体发展。随着地面云网系统的构建, 作为天地一体信息网络重要的天基平面,更需要平行开展天基云网构建方法和技术积累,以实现在轨智能、在轨服务。


5)需要围绕应用拓展,推动地面设备精品化。地面设备研制单位承担着地面应用拓展的重要职责,应该在应用的不断推广中逐步发现不足和新需求,不断创新完善,实现由产品到精品的跨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太空安全):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0月14日00:53:25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工信部推进卫星互联网准入改革,万亿级市场发展再提速,附卫星互联网政策清单https://cn-sec.com/archives/2102025.html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