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
随笔 |
声音 |
案例 |
其他 |
编者按
本订阅号力避的文章有三种:假大空闹、宣传目的过强、商业广告。但小编有幸听到疯人刘大的一番感悟,却也觉得,如果能促进国家某项工作的发展,即便貌似“宣传文章”,也索性发一发。掉粉夫如何,呵呵。
疯人刘大:检察机关电子数据鉴定专家,好友一枚。
写在前面的话
昨日,疯人刘大受国家检察官学院邀请,在全国“第2期电子证据审查与运用专题研修班”授课。此次与以往不同,从集中讲授变为解惑释疑,压力挑战俱备。面对培训班分组讨论沉淀下来的百余问题,归纳合并为五十余问,融入课件,课程受到绝大多数业务同仁领导们的认可。
些许压抑,些许无奈。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感悟一
多重改革下,检察技术转型支撑刑检及其他检察业务大有可为。从汇集的问题来看,无论电子数据的鉴定、技术性证据审查、还是与之有关的技术协助工作需求巨大。
感悟二
业务部门并不太了解检察技术,例如就有这样的问题:
1、“对于各类电子数据、数据信息、图象信息化处理等,有哪些好的机构推荐,能否给指引。”
2、“建议司法机关与腾讯公司加强合作,按地域设立几个中心,腾讯公司发挥技术优势协助司法机关恢复、提取诸如微信删除后的数据等工作。”
3、“建议司法机关成立类似阿里、腾讯公司的专门部门,为司法机关提取、认定电子数据提供服务”
这几乎是各组的共性问题,可见业务部门甚至不知道检察技术可以开展鉴定,不知道检察机关有司法鉴定中心,责任不在业务,在技术部门。这需要技术部门走出去,主动贴上去,不论座谈、培训、个案指导等等,总之让别人了解了,才能谈得上信任。
感悟三
从汇集的问题可以看出刑检和其他业务部门对技术需求量巨大。例如:
1、“运用各种工具在大量聊天记录中如何快速找到有用信息?”
2、“平台类数据提取后,公安机关重建后的平台架构,证明力问题如何把握?(是否有效力?)”
可见,他们渴望有专门知识的人强力介入,对无从下手的技术性证据共同完成审查,对海量数据提升审查效率,对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达到最大内心确认。
感悟四
不在一线办案,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居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需求。过去疯人遇到的绝大多数相关工作就是数据恢复、条件搜索、数据库分析等寻找电子数据中线索的工作。
现在除了上述工作,对电子数据收集提取的程序是否合法、证据保管、提取过程、收集结果是否真实可靠都要去面对;技术上,从互联网证据的收集、到软件的功能性分析,从线上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系统的生态重构,到黑客类犯罪痕迹的发现等等,都要去面对。可以说,这种多元化的需求远远比之前开展相关工作(如服务职务犯罪侦查)面临的挑战大得多。
感悟五
坚信有为才有位,不论检察技术受到怎样的影响,面对怎样的背景,如果您坚持下去了,那就再坚持坚持,虽然位卑言轻,但我们的实际工作都是为了办案,这就够了!共勉之,检察技术的朋友们!
【注】本号前段时间推出《你好旧时光》系列的时候,小编曾向疯人刘大约稿,未遂。今天算是一个弥补吧。
请长按选择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并关注【信息时代的犯罪侦查】公众号,了解犯罪手段、侦查技术、办案心得,做到自我提升、自我救赎!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信息时代的犯罪侦查):电子取证专家的疯人感悟(检察篇)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