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李晖,刘栋,姚丹阳
原文标题: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研判
原文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1&filename=ZGDC202118010&uniplatform=NZKPT&v=3UDY-INjhgq2vc8YCGTbAT4Y0rYPLbqWyZnpPQHmVNNR7lHQ7wOzv96vun0I0WlY
原文来源:知网、《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18)
笔记作者:星河几许
1. What
2. Why
3. How
3.1 十三五电力系统发展回顾
-
经济发达地区用电超预期; -
负荷尖峰化特征显著。
2)电源装机:
-
目前火、水仍为第一、第二大电源,风电、光伏为第三、第四大电源;
-
煤电发电量和装机占比持续下降,新能源装机占比快速发展,其他能源发展不及预期。
3)电力技术:
-
新能源发电装备日趋成熟;
-
火电技能减排水平不断提高;
-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逐渐成熟;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不断升级;
-
柔性潮流控制技术试点应用。
3.2 未来电力系统发展方向
-
高比例新能源对高峰电力平衡带来很大挑战,现阶段仍需火电等常规机组兜底保障; -
电力系统效率效益面临下降风险,需要破解成本疏导难题; -
电网结构性分享仍然存在,需要补齐局部主网架短板。
2)内涵特征:
-
高比例新能源满足电力供应;
-
“大电源、大电网”与“分布式系统”兼容并举保障本质安全;
-
源网荷储多举措丰富系统调节手段;
-
多能源、物理信息系统融合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3.3 十四五电力系统发展研判
-
用电量增长空间很大; -
最大负荷增速用电量增速; -
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 -
中东部地区降长期是我国负荷中心; -
峰谷差呈上升趋势,需求侧响应潜力大。
-
电源发展清洁化趋势凸显; -
新能源布局向中东部倾斜; -
清洁高效开发煤电,优先就近、就地布局; -
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规模进一步提升。
-
电源发展清洁化趋势凸显; -
持续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 -
新建一批跨区直流输电工程; -
优化电网整体格局; -
加强区域主网架结构。
4)电力新技术重点公关方向:
-
完善需求侧响应技术手段;
-
突破光热发电技术瓶颈;
-
攻克大容量储能技术难题;
-
拓展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场景;
-
试点应用新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
推广应用新型调相机技术。
3.4 中长期能源电力演化展望
基于碳达峰目标的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基于碳中和目标的2060年能源电力发展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1) 2030年能源电力发电情况估算
未来十年内,煤电在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的基础上,仍将承担较大的电量供应责任,煤电调峰需求超过50%,考虑届时仍有大量现役参数老旧机组运行,且部分区域供热机组占比较高,冬季供热期调峰能力进一步受限,需加大推进热电解耦等灵活性改造,提高煤电总体调峰能力。
2) 2060年能源电力发电情况估算
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碳排放比例呈先升后降趋势。从装机规模看,光伏、风电分别成为我国第一、第二大电源;从发电量上看,风电、光伏分别成为我国第一、第二大电源。煤电调峰能力需求在80%左右,建议“十四五”后新投产的煤电机组最小出力按照20%设计,以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本文总结我国电力系统“十三五“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应加强关注的问题,对2030、2060年能源电力演化路径进行展望。
针对文中新技术重点攻关方向,以后可重点关注如下几个点:
1) 丰富完善需求响应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标准体系。
2) 加强对”光伏+储能+小型分布式调相机“一体化监视和控制方向应用研究,为用户提供新型保障电力解决方案。
3) 研究新型调相机技术,模块化设计、安装调节简洁、运维方便,在新能源集中地区和电网末端推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CTS纵横安全实验室):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研判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