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市场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发布最新物联网跟踪报告显示,过去10年全球所有设备连接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这一增速主要由物联网设备贡献。
在202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信业运行情况显示,中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6.98亿户,物联网设备占比已达50.3%。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正式进入“物超人”时代。
02.
虽然物联网连接数实现超越,但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开发和各类创新还并未达到非常丰富的程度。即便物联网拥有万亿市场规模,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应用孤岛和碎片化现状。当我们在谈物联网碎片化的时候,它可能涉及到技术、业务、应用等多方面的碎片化。
技术标准不统一
比如物联网领域必然涉及到的通信协议,无线的就有几十种,还不包括很多协议的变种,蓝牙协议就可以衍生出很多私有版本。在工业领域,常见的标准协议就有几十上百种,考虑到私有协议,数量可达千种。
通信协议的不同就带来了极其碎片化的效应。对一个制造型企业来说,要把不同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全部在一个联网环境下管理起来可不是一件小事,无论时间还是成本都需要很大的投入。技术标准的碎片化,有的是来源于不同的演进路径,也有人为原因,也就是出于业务目的刻意制造的不同的技术标准,以创建企业在某个领域的壁垒。
社会分工导致业务碎片化
社会组织天然就是有屏障的,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具体而言,社会组织就是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的"条条块块",每一个组织建设IT系统的初衷当然是服务于自己的业务目标,而不是首先考虑其他组织的需要。就算在同一个组织内部,也会因为部门业务目标和建设时期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系统之间的孤立。
行业应用定制化
物联网涉及到千行百业,在物联网的"应用网"内,应用类别千差万别,终端模块五花八门,操作系统多种多样,行业应用需求定制化,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物联网的市场应用方面碎片化更为明显。
03.
碎片化现状,对于大企业来说,他们本身有着把某个技术、某个项目进行大规模复制,以此来实现更高的效率、收益的诉求,却受限于垂直行业碎片化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实现难度。
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或者创业型企业来说,碎片化或许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尤其对于靠近产业链下游的企业来说,在碎片化的市场现状下,由于终端产品种类多,同样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种类的产品来实现,终端应用更是呈现了碎片化的特点。
同时,个人的选择更加个性化,很难有像互联网时代大规模的统一的入口平台,比如淘宝、微信。有些应用,与人接口的设备是物联网的入口,另外一些应用核心是某些关键设备,那么与这些关键设备接口的设备也可以是物联网的入口。
正因为物联网的碎片化趋势,很难有统一的入口,云厂商无法占据物联网的垄断地位,从而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往期推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oT物联网技术):IoT 物联网碎片化是云厂商的桎梏,中小企业的机会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