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来源 知乎:
据麦可思研究统计,网络安全专业已经连续四年上榜“绿牌专业”,且今年继续保持了去年TOP1的排名。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分支,网络空间安全包含了计算机环境安全、数据安全、身份与访问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开发安全、业务安全、安全管理、云安全、智能安全、物联网安全、移动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区块链安全以及安全服务等,而每一个层面下还会有更细的划分,加上网络安全行业正处于缺乏人才的阶段,所以其就业空间相对来说更加广阔。
安全行业缺乏人才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安全生力军在关键技能方面的差距。事实上,关于全球网络安全人才缺乏以及关键技能差距的说法由来已久。根据 ISC 2018年网络安全劳动力调查的最新研究,亚太区的网络安全人才缺口为 214 万,也就是说该地区安全行业的地基需要进一步筑牢,同时对安全人才的需求量更是只增不减。
也许有人会疑惑,这种短缺是否可能是某些职位的期望值与实际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结果?然而事实上,从总体看,用人单位提供给安全人员的薪酬是高于求职者预期的,具体数据如下: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另一种情况,由于安全行业刚刚兴起,安全圈内的人员大多与这个行业一样年轻,行业经验还有待积累,所以就会导致一些职位描述所要求的资质非常宽泛,使得人员与岗位不够匹配,这对于招聘到符合要求的管理人才是不现实的。同时,人才的缺口是否可以准确反映行业的实际需求,这一点也有待考察。
此外,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国家在大力宣传网安人才紧缺的同时,许多业内人士却在抱怨行业不景气。这一供需两侧出现的矛盾,本质上其实是宏观和微观、长远利益和既得利益之间的冲突。
国家之所以大力宣传网络安全专业,为网安行业招兵买马,是因为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增大了各个企业的安全需求、提高了企业的安全防护标准,国家需要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比如《等保2.0》、《数据安全法》等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就说明了企业具备一定的安全能力已经是一项强制性要求。
与此同时,只有人才不断涌入,才能为筑牢安全行业的地基、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可以说,国家的强制要求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共同为网络安全行业提高了热度。
但是,对业内人员本身来讲就未必是件好事了,因为需求是扩大人才市场的原动力,需求不断扩大,竞争力就会扩大,然而谁都不想被其他人替代。
要知道,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矛盾”会一直存在,可安全行业是会不停发展的,公众对待安全问题的观念和态度也要随着各行业的转型和升级进行改变。拿固有的观念来说,提起安全,很多人都会认为,只要对威胁没有感知就是安全的,殊不知,待到感知到了威胁和风险,一切都可能来不及了。
安全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和底线,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天花板,除非大众的网络安全观念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否则网络安全将持续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面对这个挑战,采用自动化以及探索可替代的人才来源或许会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为未来网络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以AI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用更加智能、快捷的方式营造网络空间的安全环境。然而技术的落地和应用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才来支撑,技术是达成目的的条件,而这个条件是由人来创造的,技术的更新迭代只会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像网络空间安全这样新兴的热门行业来说,更加需要妥善利用资源,加速实现人才与自动化的高度配合。在人才配置层面,企业和招聘人员或许不应过度追求站在金字塔尖的精英,而是应该探索可替代的人才来源,并且在合适的渠道发掘人才。充分发挥利用技术和人才的力量,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下捭阖有度,进退自如。
Tip:如何将我们设为星标
扫码关注 了解更多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