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60首席安全官在全球数字治理研讨会上分享全球数据安全治理建议
9月8日,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主办的“抓住数字机遇,共谋合作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360集团首席安全官杜跃进受邀在会上做了题为“建立全球数据安全秩序,稳定全球数字经济信心”的演讲。
https://mp.weixin.qq.com/s/63rK2_PCR_AVHre4Aw5Vng
2. 关注 | 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谈数据与制造业之关系
做制造的人都叫“智能制造”,做IT的人都叫“工业互联网”,目前中国制造在推进六大工程,最热的是智能制造,最冷的是强基工程,最蓝的是创新工程,当然还包括高端装备、绿色制造和后来加上的品牌工程。
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的智能制造非常热,在全球也非常热,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智能制造:一是智能制造的内涵,智能制造包括五个方面,网络制造、智能技术,3D打印、机器人技术还有智能装备。二是从产品的层面考虑,现在聊的最多的机器换人只是智能制造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说的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产品要走向高端,应该是产品的智能化。还有整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使用过程的智能化。
https://mp.weixin.qq.com/s/KzoJAGCIYH8aPDxlz4YQWQ
3. 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与车联网的融合应用
多接入边缘计算是5G网络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面向需要更低时延和更高带宽业务的场景。车联网是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典型业务场景,将C-V2X业务部署在MEC平台上,应用数据的时延将显著降低,同时可以缓解边缘侧的计算和存储压力,避免大量数据通过网络回传带来的拥塞,提供本地的高质量服务。对MEC在车联网中的典型应用场景、服务流程和商业模式进行了阐述,为MEC与V2X融合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4. 关键基础设施中基于AI的入侵检测技术的比较研究
志愿计算系统利用的是联网设备(笔记本电脑、PC、智能设备等),其所有者自愿将其作为存储和计算能力资源,已经成为众多应用中资源管理的重要机制。互联网中数据流量的增长和种类的增多,引起了(人们)对信息物理系统稳健性的关注,尤其是对关键基础设施方面。因此,实现一个高效的入侵检测系统来收集这些感知数据变得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我们提出了一项人工智能(AI)驱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比较研究,用于跟踪关键应用的无线连接传感器。具体来说,我们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解决方案的使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识别收集到的流量中的入侵行为。我们在模拟中使用KDD’99作为真实攻击数据集来评估所提出的机制。结果显示了三种不同IDS的性能指标,即自适应监督和聚类混合IDS(ASCH-IDS)、受限玻尔兹曼机聚类IDS(RBC-IDS)和基于Q-learning的IDS(QL-IDS)来检测恶意行为。此外,我们还介绍了不同的强化学习技术,如“状态-行动-奖励-状态-行动”学习(SARSA)和时序差分学习(TD)的性能。通过模拟,我们证明了QL-IDS的检测率为100%,而SARSA-IDS和TD-IDS的检测率在99.5%左右。
https://mp.weixin.qq.com/s/AYMzFRf1CM4d7kZ4Hpy_og
5. 针对公安视频专网安全的研究分析
对公安机关来讲,海量的视频图像信息已经成为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维稳处突、社会管理的重要资源,承载着视频资源的“视频专网”更是重中之重。综上所述,视频专网的安全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公安视频专网架构拓扑中,对专网中视频的整合应用方式、资产管理、前端安全准入、基础安全防护系统、安全监管平台等多方面专网安全节点进行研究分析,是公安警务网络架构搭建的重要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LkHKkz6h5ImZFsEkJZYgSQ
6. 车联网密码应用体系研究
在车联网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进程中,车联网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密码技术作为保障车联网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在车联网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车联网密码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商用密码算法、车联网密码应用相关标准、商用密码在车联网中如何保障安全以及车联网PKI体系等角度提出车联网密码应用发展建议。
https://mp.weixin.qq.com/s/AWwcUwgf7a8CdZfUAI-w3Q
7. 软件无线电安全技术研究
软件无线电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具有很好的可拓展性,是未来通信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它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为解决软件无线电面临的安全风险,从体系结构层面对软件无线电安全总体框架进行研究,描述了安全软件组件、安全操作系统、软件可信加载与运行等关键技术要素构建的软件无线系统级安全框架,并提出了还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可作为软件无线电安全性设计的有益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lkXZHM4XCElB1y2_LD5xNg
8. 如何创建一个全面的零信任策略
SANS研究院于2020年9月发布了白皮书《How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Zero Trust Strategy》,该白皮书的赞助者为CISCO(思科)。本文是该白皮书主体内容的全文翻译。
该白皮书认为:零信任的核心是一种现代的最小特权访问,它是动态更新的,并同时与基于网络和基于身份的行为和组件相关联。在零信任模型中,数据和应用程序行为是所有隔离和分段策略的中心焦点。零信任方法并不意味着消除边界,反而是利用网络微分段,将边界尽可能靠近特权应用程序和保护面区域,同时持续评估身份关系和特权使用。
该白皮书以微分段技术为主线,特别强调:企业在设计动态安全架构模型时采用的首要主题是特定工作负载和应用程序流量模式的微分段。认为它有助于实现“零信任”访问控制模型。零信任架构的控制应包括:身份认证和授权的控制、网络访问和检查的控制、既针对网络又针对端点的监控/强制执行的控制。
https://mp.weixin.qq.com/s/kGu8c1hMSjgyGFmEZZKsAw
9. “蜜罐”技术在工控网络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安全也随之受到严重威胁。然而传统的防御技术存在其固有的被动防御缺陷。因此类似于“蜜罐”这种主动防御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章将阐述“蜜罐”技术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当前工业网络的架构特点,分析“蜜罐”技术在工业网络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https://mp.weixin.qq.com/s/G_xZcURULPMVAWyG0G0dlw
10. 大数据驱动的城市安全治理模式研究
当前公共学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传统的公共安全治理重应急处置轻风险预防、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技术落后等导致治理能力不足,治理效能不高,亟需探索新的治理模式。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提出“风险-应急-危机”为核心的公共安全治理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将大数据理论与技术嵌入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框架之中,进而构建了大数据駆动的城市公共安全整体性和一体化治理模式。最后,从大数据价值、公共安全治理复杂性等方面分析了大数据駆动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运行效果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实现了从“分散管理”到“整体治理”,能够形成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快速反应链,有效降低不同风险因子、灾害因子以及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而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https://mp.weixin.qq.com/s/YQOwSYLwjGVBG1hBNEuYTA
11. 原创 | “THIEF BOT”银行木马,针对土耳其银行的恶意攻击
最近我们在国外一个名为ThiefBot黑客论坛上发现了一则宣传新型android银行木马的广告。该银行木马主要针对土耳其目标银行应用进行页面覆盖攻击以窃取用户的登录凭证信息。同时该木马还窃取了用户设备联系人列表、短信列表、应用列表等隐私信息,通过群发短信传播自身恶意代码。该恶意程序不仅具有银行木马性质,还对用户设备进行锁屏,删除用户联系人信息、加密用户文件,威胁用户发送唯一ID至攻击者邮箱。
https://mp.weixin.qq.com/s/4aaljI2qPMcj9e-zznKT-A
12. 五大网络空间攻击威胁及应对策略(上)
本文通过对网络攻击案例的梳理,归纳整理当前面临的五大网络空间攻击威胁,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以期在未来的网络空间攻防对抗中获得主动。此次发布为文章的上半部分,主要分析五大网络空间攻击威胁。
https://mp.weixin.qq.com/s/jTmEXU8aFp5L9MqkDfh-0w
13. 采油工控系统介绍及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油气田都相继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石油生产的自动化作业。随着油气田信息化的发展,为实现管控一体化需求,越来越多的油气田工控系统已不再是与外界隔离的孤立系统,而是逐渐放宽与IT网络的互通性,借此提高油气田企业的业务能力,油气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面临日益增多的来自信息网络的安全威胁。油气田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油气开发生产的连续性非常强,大多采用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调度管理,油气田工业控制系统的控制网络一旦出现问题,极有可能通过网络直接影响到生产设备,导致意外停产,甚至引发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典型的高危行业,安全突发事件屡见不鲜,如井喷、漏油、硫化氢泄露、油气爆炸等。油气生产企业安全突发事件若不加以预防和控制,会导致一般的安全事件扩散成为重大安全事件,且有可能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油气田工业控制系统主要保障油气田生产的自动化,核心功能是实现对油气开采加工的生产调度管理,随着数字油气田信息化的加速普及,控制网络逐渐被接入到信息网络中,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更加凸显,病毒、攻击和入侵等网络安全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保证生产平稳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油气田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
https://mp.weixin.qq.com/s/uyHUfFHgee1_41Ro1qQfVw
14. 物联网安全威胁情报(2020年8月)
根据CNCERT监测数据,自2020年8月1日至31日,共监测到物联网(IoT)设备恶意样本12444个,发现样本传播服务器IP地址36770个,境内被攻击的设备地址达501万个。
https://mp.weixin.qq.com/s/QxTH-7iUnNA-jUmE0gxfjA
15.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物联网安全专题)监测月报202008期
根据《网络安全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定义和范围的阐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ritic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CII)是指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水利、金融、电子政务、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等关键行业和领域。
随着“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战略的积极推进以及Lora、NB-IOT、eMTC等物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开始深度融合,在提高相关行业的运行效率和便捷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其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因此,亟需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物联网网络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和防护。
CNCERT依托宏观监测数据,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物联网“云管端”等层面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专项监测,以下是本月的监测情况。
https://mp.weixin.qq.com/s/7DHCOVROro_QKbBHOusF5Q
31. 不同行业的物联网设备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物联网促进人类活动的实例有很多。各种设备都可以收集和共享自身环境信息。万物互联的世界能为大多数人类活动带来无尽机会。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对一些不同行业的影响。
https://mp.weixin.qq.com/s/_1C8Kjs37Q-Bj1wFClVeqA
32. 原创 | 不同行业的物联网设备及其安全措施
物联网(IoT)彻底改变了人类日常活动中的数字化。如今,数据分析、自动化、连接性和远程监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现代文明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创新。根据Gartner的预测数据库,预计到2022年,将有大约14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随着连接设备数量的增加,将会改变我们开展业务和使用资源的方式。所有类型的设备都可以从其环境中收集和共享信息,万物互联的世界将为大多数人类活动带来无限的机会。本文将着重介绍物联网对这些不同行业的影响。
https://mp.weixin.qq.com/s/QjgWJ0GM5iosSKZx9LIePg
33. 零信任时代,分支机构的网络安全应该怎么做?
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有分支机构,分公司、办事处、营业网点、连锁零售店、维修点等等。一直以来,分支机构场景下的网络技术都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几年前的那些老技术。通过MPLS专线或者IPSec VPN,把分公司员工跟总部数据中心的业务系统连接在一起。
如果业务系统只存在于数据中心,不需要其他连接的话,这种架构看起来还不错。但是今天我们的IT架构已经不再是这样了。人们需要访问的信息不止存在于数据中心。很多内部业务系统已经迁移到了云端。
https://mp.weixin.qq.com/s/mJvJa2UXAw0weRBwP5baEA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