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期总结都是抽取各大模块知识里面重要的进行详解,且都是C++程序员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哈,至少需要掌握百分之八十的内容。虽然可能对你们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初学者可能还是稍微花费点时间的,最起码要了解到里面的基础原理,对于不太清楚,模棱两可的知识,还是找点官方的资料来确认一下。满满的干货,不多说,c起来吧。。。
一、写在前面
二、C++11智能指针介绍
三、为什么要使用智能指针
四、原始指针容易发生内存泄漏
malloc()
函数分配内存,free()
函数释放内存,而 C++ 中对应的是new
、delete
关键字。malloc()
只是分配了内存,而new
则更进一步,不仅分配了内存,还调用了构造函数进行初始化。使用示例:int main()
{
// malloc返回值是 voidint argC = (int)malloc(sizeof(int));
free(argC);
char age = new int(25); // 做了两件事情 1.分配内存 2.初始化
delete age;
}
new
和delete
必须成对出现,有时候是不小心忘记了delete
,有时候则是很难判断在这个地方自己是不是该delete
,这个和资源的生命周期有关,这个资源是属于我这个类管理的还是由另外一个类管理的(其它类可能要使用),如果是别人管理的就由别人delete
。如果需要自己管理内存的话,最好显示的将自己的资源传递进去,这样的话,就能知道是该资源确实应该由自己来管理。 char getName(char v, size_t bufferSize) {
//do somethingreturn v;
}
上面还是小问题,自己小心一点,再仔细看看文档,还是有机会避免这些情况的。但是在 C++ 引入异常的概念之后,程序的控制流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写了 delete 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发生内存泄漏。如下例: void badThing()
{
throw 1;// 抛出一个异常
}
void test()
{
char* a = new char[1000];
badThing();
// do something
delete[] a;
}
int main()
{
try {
test();
}
catch (int i){
cout << "error happened " << i << endl;
}
}
上面的 new
和delete
是成对出现的,但是程序在中间的时候抛出了异常,由于没有立即捕获,程序从这里退出了,并没有执行到delete
,内存泄漏还是发生了。五、使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解决内存泄漏问题
C++ 中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十分强大,可以使用构造和析构解决上面的内存泄漏问题,比如: class SafeIntPointer {
public:
explicit SafeIntPointer(int v) : m_value(new int(v)) { }
~SafeIntPointer() {
delete m_value;
cout << "~SafeIntPointer" << endl;
}
int get() { return m_value; }
private:
int m_value;
};
void badThing(){
throw 1;// 抛出一个异常
}
void test() {
SafeIntPointer a(5);
badThing();
}
int main() {
try {
test();
}
catch (int i){
cout << "error happened " << i << endl;
}
}
// 结果// ~SafeIntPointer// error happened 1
可以看到,就算发生了异常,也能够保证析构函数成功执行!这里的例子是这个资源只有一个人使用,我不用了就将它释放掉。但还有种情况,一份资源被很多人共同使用,要等到所有人都不再使用的时候才能释放掉,对于这种问题,就需要对上面的 SafeIntPointer
增加一个引用计数,如下:class SafeIntPointer {
public:
explicit SafeIntPointer(int v) : m_value(new int(v)), m_used(new int(1)) { }
~SafeIntPointer() {
cout << "~SafeIntPointer" << endl;
(m_used) --; // 引用计数减1if(m_used <= 0){
delete m_used;
delete m_value;
cout << "real delete resources" << endl;
}
}
SafeIntPointer(const SafeIntPointer& other) {
m_used = other.m_used;
m_value = other.m_value;
(m_used)++; // 引用计数加1
}
SafeIntPointer& operator= (const SafeIntPointer& other) {
if (this == &other) // 避免自我赋值!!return this;
m_used = other.m_used;
m_value = other.m_value;
(m_used)++; // 引用计数加1return this;
}
int get() { return m_value; }
int getRefCount() {
return m_used;
}
private:
int* m_used; // 引用计数int* m_value;
};
int main() {
SafeIntPointer a(5);
cout << "ref count = " << a.getRefCount() << endl;
SafeIntPointer b = a;
cout << "ref count = " << a.getRefCount() << endl;
SafeIntPointer c = b;
cout << "ref count = " << a.getRefCount() << endl;
}
/*
ref count = 1
ref count = 2
ref count = 3
~SafeIntPointer
~SafeIntPointer
~SafeIntPointer
real delete resources
*/
可以看到每一次赋值,引用计数都加一,最后每次析构一次后引用计数减一,知道引用计数为 0,才真正释放资源。要写出一个正确的管理资源的包装类还是蛮难的,比如上面那个例子就不是线程安全的,只能属于一个玩具,在实际工程中简直没法用。 所以 C++11 中引入了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它利用了一种叫做 RAII(资源获取即初始化)的技术将普通的指针封装为一个栈对象。当栈对象的生存周期结束后,会在析构函数中释放掉申请的内存,从而防止内存泄漏。这使得智能指针实质是一个对象,行为表现的却像一个指针。 智能指针主要分为 shared_ptr
、unique_ptr
和weak_ptr
三种,使用时需要引用头文件<memory>
。C++98 中还有auto_ptr
,基本被淘汰了,不推荐使用。而 C++11 中shared_ptr
和weak_ptr
都是参考boost
库实现的。5.1、auto_ptr
(C++98的方案,C++11已经抛弃)采用所有权模式。 auto_ptr<string> p1 (new string ("I reigned lonely as a cloud."));
auto_ptr<string> p2;
p2 = p1; //auto_ptr不会报错.
此时不会报错,p2剥夺了p1的所有权,但是当程序运行时访问p1将会报错。所以auto_ptr的缺点是:存在潜在的内存崩溃问题! 5.2、unique_ptr
5.2.1、基础原理
(替换auto_ptr)unique_ptr实现独占式拥有或严格拥有概念,保证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智能指针可以指向该对象。它对于避免资源泄露(例如“以new创建对象后因为发生异常而忘记调用delete”)特别有用。 采用所有权模式,还是上面那个例子 unique_ptr<string> p3 (new string ("auto")); //#4
unique_ptr<string> p4;//#5
p4 = p3;//此时会报错!!
编译器认为p4=p3非法,避免了p3不再指向有效数据的问题。尝试复制p3时会编译期出错,而auto_ptr能通过编译期从而在运行期埋下出错的隐患。因此,unique_ptr比auto_ptr更安全。 另外unique_ptr还有更聪明的地方:当程序试图将一个 unique_ptr 赋值给另一个时,如果源 unique_ptr 是个临时右值,编译器允许这么做;如果源 unique_ptr 将存在一段时间,编译器将禁止这么做,比如: unique_ptr<string> pu1(new string ("hello world"));
unique_ptr<string> pu2;
pu2 = pu1; // #1 不允许
unique_ptr<string> pu3;
pu3 = unique_ptr<string>(new string ("You")); // #2 允许
其中#1留下悬挂的unique_ptr(pu1),这可能导致危害。而#2不会留下悬挂的unique_ptr,因为它调用 unique_ptr 的构造函数,该构造函数创建的临时对象在其所有权让给 pu3 后就会被销毁。这种随情况而已的行为表明,unique_ptr 优于允许两种赋值的auto_ptr 。 注:如果确实想执行类似与#1的操作,要安全的重用这种指针,可给它赋新值。C++有一个标准库函数std::move(),让你能够将一个unique_ptr赋给另一个。尽管转移所有权后 还是有可能出现原有指针调用(调用就崩溃)的情况。但是这个语法能强调你是在转移所有权,让你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从而不乱调用原有指针。 (额外:boost库的boost::scoped_ptr也是一个独占性智能指针,但是它不允许转移所有权,从始而终都只对一个资源负责,它更安全谨慎,但是应用的范围也更狭窄。) 例如: unique_ptr<string> ps1, ps2;
ps1 = demo("hello");
ps2 = move(ps1);
ps1 = demo("alexia");
cout << ps2 << *ps1 << endl;
5.2.2、unique_ptr常用操作
unique_ptr<T> u1 // 空unique_ptr,可以指向类型为T的对象。u1会使用delete来释放它的指针
unique_ptr<T, D> u2 // u2会使用一个类型为D的可调用对象来释放它的指针
unique_ptr<T, D> u(d) // 空unique_ptr,指向类型为T的对象,用类型为D的对象d替代delete
u = nullptr // 释放u指向的对象,将u置为空
u.release() // u放弃对指针的控制权,返回指针,并将u置为空
u.reset() // 释放u指向的对象
u.reset(q) // 如果提供了内置指针q,另u指向这个对象;否则将u置为空
u.reset(nullptr)
虽然我们不能拷贝或赋值unique_ptr,但可以通过调用 release 或 reset 将 指针的所有权从一个(非const)unique_ptr转移给另一个unique_ptr: unique_ptr<string> p1(new string("Stegosaurus"));
// 将所有权从pl (指向string Stegosaurus)转移给p2 unique_ptr<string> p2(p1, release()); // release 将 p1 置为空 unique_ptr<string> p3(new string("Trex"));
// 将所有权从p3转移给p2
p2.reset(p3.release()); // reset 释放了 p2 原来指向的内存
调用 release 会切断unique_ptr和它原来管理的对象间的联系,如果我们不用另一个智能指针来保存 release 返回的指针,我们的程序就要负责资源的释放: p2.release(); // 错误:p2不会释放内存,而且我们丢失了指针auto p = p2.release(); // 正确,但我们必须记得 delete(p)
delete(p);
5.3、shared_ptr
5.3.1、基础原理
shared_ptr实现共享式拥有概念。多个智能指针可以指向相同对象,该对象和其相关资源会在“最后一个引用被销毁”时候释放。从名字share就可以看出了资源可以被多个指针共享,它使用计数机制来表明资源被几个指针共享。可以通过成员函数use_count()来查看资源的所有者个数。除了可以通过new来构造,还可以通过传入auto_ptr, unique_ptr,weak_ptr来构造。当我们调用release()时,当前指针会释放资源所有权,计数减一。当计数等于0时,资源会被释放。 shared_ptr 是为了解决 auto_ptr 在对象所有权上的局限性(auto_ptr 是独占的), 在使用引用计数的机制上提供了可以共享所有权的智能指针。 成员函数: use_count 返回引用计数的个数 unique 返回是否是独占所有权( use_count 为 1) swap 交换两个 shared_ptr 对象(即交换所拥有的对象) reset 放弃内部对象的所有权或拥有对象的变更, 会引起原有对象的引用计数的减少 get 返回内部对象(指针), 由于已经重载了()方法, 因此和直接使用对象是一样的.如 shared_ptr<int> sp(new int(1));
sp 与 sp.get()是等价的。 share_ptr的例子: int main()
{
string s1 = new string("s1");
shared_ptr<string> ps1(s1);
shared_ptr<string> ps2;
ps2 = ps1;
cout << ps1.use_count()<<endl; //2
cout<<ps2.use_count()<<endl; //2
cout << ps1.unique()<<endl; //0
string *s3 = new string("s3");
shared_ptr<string> ps3(s3);
cout << (ps1.get()) << endl; //033AEB48
cout << ps3.get() << endl; //033B2C50swap(ps1, ps3); //交换所拥有的对象
cout << (ps1.get())<<endl; //033B2C50
cout << ps3.get() << endl; //033AEB48
cout << ps1.use_count()<<endl; //1
cout << ps2.use_count() << endl; //2
ps2 = ps1;
cout << ps1.use_count()<<endl; //2
cout << ps2.use_count() << endl; //2
ps1.reset(); //放弃ps1的拥有权,引用计数的减少
cout << ps1.use_count()<<endl; //0
cout << ps2.use_count()<<endl; //1
}
5.3.2、shared_ptr的初始化
最安全的分配和使用动态内存的方法是调用一个名为 make_shared 的标准库函数。此函数在动态内存中分配一个对象并初始化它,返回指向此对象的 shared_ptr。与智能指针一样,make_shared 也定义在头文件 memory 中。 // 指向一个值为42的int的shared_ptrshared_ptr<int> p3 = make_shared<int>(42);
// p4 指向一个值为"9999999999"的stringshared_ptr<string> p4 = make_shared<string>(10,'9');
// p5指向一个值初始化的intshared_ptr<int> p5 = make_shared<int>();
我们还可以用 new 返回的指针来初始化智能指针,不过接受指针参数的智能指针构造函数是 explicit 的。因此,我们不能将一个内置指针隐式转换为一个智能指针,必须使用直接初始化形式来初始化一个智能指针: shared_ptr<int> pi = new int (1024); // 错误:必须使用直接初始化形式
shared_ptr<int> p2(new int(1024)); // 正确:使用了直接初始化形式
出于相同的原因,一个返回 shared_ptr 的函数不能在其返回语句中隐式转换一个普通指针: shared_ptr<int> clone(int p)
{
return new int(p); // 错误:隐式转换为 shared_ptr<int>
}
5.3.3、shared_ptr的常用操作
下面列出了shared_ptr独有的操作: make_shared<T>(args) // 返回一个shared_ptr,指向一个动态分配的类型为T的对象。使用args初始化此对象shared_ptr<T> p(q) // p是shared_ptr q的拷贝;此操作会递增q中的引用计数。q中的指针必须能转换成T*
p = q // p和q都是shared_ptr,所保存的指针必须能相互转换。此操作会递减p中的引用计数,递增q中的引用计数。若p中的引用计数变为0,则将其管理的原内存释放
p.unique() // 若p.use_count()为1,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p.use_count() // 返回与p共享对象的智能指针数量;可能很慢,主要用于调试
下面介绍一些改变shared_ptr的其他方法: p.reset () //若p是唯一指向其对象的shared_ptr,reset会释放此对象。
p.reset(q) //若传递了可选的参数内置指针q,会令P指向q,否则会将P置为空。
p.reset(q, d) //若还传递了参数d,将会调用d而不是delete 来释放q
5.4、weak_ptr
5.4.1、基础原理
share_ptr虽然已经很好用了,但是有一点share_ptr智能指针还是有内存泄露的情况,当两个对象相互使用一个shared_ptr成员变量指向对方,会造成循环引用,使引用计数失效,从而导致内存泄漏。 weak_ptr 是一种不控制对象生命周期的智能指针, 它指向一个 shared_ptr 管理的对象. 进行该对象的内存管理的是那个强引用的shared_ptr, weak_ptr只是提供了对管理对象的一个访问手段。weak_ptr 设计的目的是为配合 shared_ptr 而引入的一种智能指针来协助 shared_ptr 工作, 它只可以从一个 shared_ptr 或另一个 weak_ptr 对象构造, 它的构造和析构不会引起引用记数的增加或减少。weak_ptr是用来解决shared_ptr相互引用时的死锁问题,如果说两个shared_ptr相互引用,那么这两个指针的引用计数永远不可能下降为0,资源永远不会释放。它是对对象的一种弱引用,不会增加对象的引用计数,和shared_ptr之间可以相互转化,shared_ptr可以直接赋值给它,它可以通过调用lock函数来获得shared_ptr。 class B; //声明
class A{
public:
shared_ptr<B> pb_;~A(){
cout << "A deleten";}};class B{public:
shared_ptr<A> pa_;~B(){
cout << "B deleten";}};void fun(){
shared_ptr<B> pb(new B());
shared_ptr<A> pa(new A());
cout << pb.use_count() << endl; //1
cout << pa.use_count() << endl; //1
pb->pa_ = pa;
pa->pb_ = pb;
cout << pb.use_count() << endl; //2
cout << pa.use_count() << endl; //2
}
int main()
{
fun();
return 0;
}
可以看到fun函数中pa ,pb之间互相引用,两个资源的引用计数为2,当要跳出函数时,智能指针pa,pb析构时两个资源引用计数会减1,但是两者引用计数还是为1,导致跳出函数时资源没有被释放(A、B的析构函数没有被调用)运行结果没有输出析构函数的内容,造成内存泄露。如果把其中一个改为weak_ptr就可以了,我们把类A里面的shared_ptr pb_,改为weak_ptr pb_ ,运行结果如下: 1112B deleteA delete
这样的话,资源B的引用开始就只有1,当pb析构时,B的计数变为0,B得到释放,B释放的同时也会使A的计数减1,同时pa析构时使A的计数减1,那么A的计数为0,A得到释放。 注意:我们不能通过weak_ptr直接访问对象的方法,比如B对象中有一个方法print(),我们不能这样访问,pa->pb_->print(),因为pb_是一个weak_ptr,应该先把它转化为shared_ptr,如: shared_ptr<B> p = pa->pb_.lock();
print();
weak_ptr 没有重载*和->但可以使用 lock 获得一个可用的 shared_ptr 对象. 注意, weak_ptr 在使用前需要检查合法性. expired 用于检测所管理的对象是否已经释放, 如果已经释放, 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lock 用于获取所管理的对象的强引用(shared_ptr). 如果 expired 为 true, 返回一个空的 shared_ptr; 否则返回一个 shared_ptr, 其内部对象指向与 weak_ptr 相同. use_count 返回与 shared_ptr 共享的对象的引用计数. reset 将 weak_ptr 置空. weak_ptr 支持拷贝或赋值, 但不会影响对应的 shared_ptr 内部对象的计数. 5.4.2、weak_ptr常用操作
weak_ptr<T> w; // 空weak_ptr可以指向类型为T的对象
weak_ptr<T> w(shared_ptr p); // 与p指向相同对象的weak_ptr, T必须能转换为sp指向的类型
w = p; // p可以是shared_ptr或者weak_ptr,赋值后w和p共享对象
w.reset(); // weak_ptr置为空
w.use_count(); // 与w共享对象的shared_ptr的计数
w.expired(); // w.use_count()为0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w.lock(); // w.expired()为true,返回空的shared_ptr;否则返回指向w的shared_ptr
5.5、share_ptr和weak_ptr的核心实现
weakptr的作为弱引用指针,其实现依赖于counter的计数器类和share_ptr的赋值,构造,所以先把counter和share_ptr简单实现 5.5.1、Counter简单实现
class Counter{
public:
Counter() : s(0), w(0){};
int s; //share_ptr的引用计数
int w; //weak_ptr的引用计数
};
counter对象的目地就是用来申请一个块内存来存引用基数,s是share_ptr的引用计数,w是weak_ptr的引用计数,当w为0时,删除Counter对象。 5.5.2、share_ptr的简单实现
template <class T>
class WeakPtr; //为了用weak_ptr的lock(),来生成share_ptr用,需要拷贝构造用
template <class T>
class SharePtr{
public:SharePtr(T p = 0) : _ptr(p){
cnt = new Counter();if (p)
cnt->s = 1;
cout << "in construct " << cnt->s << endl;
}
~SharePtr(){release();}
SharePtr(SharePtr<T> const &s){
cout << "in copy con" << endl;
_ptr = s._ptr;(s.cnt)->s++;
cout << "copy construct" << (s.cnt)->s << endl;
cnt = s.cnt;}SharePtr(WeakPtr<T> const &w) //为了用weak_ptr的lock(),来生成share_ptr用,需要拷贝构造用{
cout << "in w copy con " << endl;
_ptr = w._ptr;(w.cnt)->s++;
cout << "copy w construct" << (w.cnt)->s << endl;
cnt = w.cnt;}
SharePtr<T> &operator=(SharePtr<T> &s){
if (this != &s)
{
release();
(s.cnt)->s++;
cout << "assign construct " << (s.cnt)->s << endl;
cnt = s.cnt;
_ptr = s._ptr;
}
return *this;
}
T &operator(){
return *_ptr;
}
T operator->(){
return _ptr;
}
friend class WeakPtr<T>; //方便weak_ptr与share_ptr设置引用计数和赋值protected:void release(){
cnt->s--;
cout << "release " << cnt->s << endl;
if (cnt->s < 1){
delete _ptr;
if (cnt->w < 1)
{
delete cnt;
cnt = NULL;
}
}
}
private:
T *_ptr;
Counter *cnt;
};
share_ptr的给出的函数接口为:构造,拷贝构造,赋值,解引用,通过release来在引用计数为0的时候删除_ptr和cnt的内存。 5.5.3、weak_ptr简单实现
template <class T>
class WeakPtr{
public: //给出默认构造和拷贝构造,其中拷贝构造不能有从原始指针进行构造
WeakPtr(){
_ptr = 0;
cnt = 0;
}
WeakPtr(SharePtr<T> &s) : _ptr(s._ptr), cnt(s.cnt){
cout << "w con s" << endl;
cnt->w++;
}
WeakPtr(WeakPtr<T> &w) : _ptr(w._ptr), cnt(w.cnt){
cnt->w++;
}
~WeakPtr(){release();}
WeakPtr<T> &operator=(WeakPtr<T> &w){
if (this != &w){
release();
cnt = w.cnt;
cnt->w++;
_ptr = w._ptr;
}
return this;
}
WeakPtr<T> &operator=(SharePtr<T> &s){
cout << "w = s" << endl;
release();
cnt = s.cnt;
cnt->w++;
_ptr = s._ptr;
return *this;
}
SharePtr<T> lock(){
return SharePtr<T>(this);
}
bool expired(){
if (cnt){if (cnt->s > 0){
cout << "empty" << cnt->s << endl;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friend class SharePtr<T>; //方便weak_ptr与share_ptr设置引用计数和赋值protected:void release(){if (cnt){
cnt->w--;
cout << "weakptr release" << cnt->w << endl;
if (cnt->w < 1 && cnt->s < 1){//delete cnt;
cnt = NULL;
}
}
}
private:
T *_ptr;
Counter *cnt;
};
weak_ptr一般通过share_ptr来构造,通过expired函数检查原始指针是否为空,lock来转化为share_ptr。 六、性能与安全的权衡
使用智能指针虽然能够解决内存泄漏问题,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以shared_ptr举例:
-
shared_ptr的大小是原始指针的两倍,因为它的内部有一个原始指针指向资源,同时有个指针指向引用计数。 -
引用计数的内存必须动态分配。虽然一点可以使用make_shared()来避免,但也存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够使用make_shared()。 -
增加和减小引用计数必须是原子操作,因为可能会有读写操作在不同的线程中同时发生。比如在一个线程里有一个指向一块资源的shared_ptr可能调用了析构(因此所指向的资源的引用计数减一),同时,在另一线程里,指向相同对象的一个shared_ptr可能执行了拷贝操作(因此,引用计数加一)。原子操作一般会比非原子操作慢。但是为了线程安全,又不得不这么做,这就给单线程使用环境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看完记得点赞关注哈,大家加油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络安全学习爱好者):C++智能指针详解(最全)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