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admin 2024年10月7日19:19:22评论43 views字数 3873阅读12分54秒阅读模式

下文主要是基于nhnent appguard的日韩商业保护,在日本游戏APK的应用分析,通过分析它的加固方案、反调试、反hook方案,可以借鉴使用这些方案应用于项目中。

加固分析

 打开APP最核心的libloader.so,映入眼帘的是ida的一堆warning,提示section header不合法。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看到代码都是灰色的,和一些无意义的二进制,应该是被加密了,看看init array: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第二个是红色显示未识别的地址, 试图jump过去看看,但是ida显示:Command "JumpAsk" failed,说明这个地址目前还不在可见范围。

010editor打开查看他的段信息: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代码段的文件长度是0x25c848,内存长度也是0x25c848,padding是0x10000,没什么问题。

数据段的文件偏移是0x25ea50,但内存中的偏移却是0x35ea50,这中间多出来了0x100000字节(100K),根据代码段的padding 0x10000,数据段的内存偏移应该是0x26ea50才对,这显然不正常。

init array 的第二个函数地址是0x29c1ec,既没有在代码段里,也没有在数据段里,而在中间空出来的padding?

所以第一个init 函数肯定要把这部分处理好,否则linker会报错,先看第一个init函数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通过fopen打开/proc/self/maps文件,接着通过strtok和strtoul找到链接过程中多映射的100k的内存空间,获取首地址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通过mmap将这些地址先设置为rwx权限,再通过memcpy把藏在数据段的代码复制过去,然后使用mprotect把这块内存恢复为rx权限: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执行完后,第二个init函数就已经在内存中准备好了,可以开始执行。

第二个init函数就是作解密用的: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可以看到先调用decryptString解密字符串,简单异或了几个字符串就结束了,再解密section。

字符串解密比较简单,看看如何解密section:给linker的callarray函数下断点,在执行到第二个init函数时跟进去: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开始解密工作,每字节异或一次,同时根据当前的偏移,奇数字节用key1,偶数字节用key2: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解密完后看到数据的开头是0x78,0x9c,显然是zlib的压缩数据: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接下来初始化zlib为1.2.7版本: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然后循环解压,再将解压后的代码复制回.text段: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解压复制完代码也就解密完成了: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所以可以根据他的解密方式,自己写一套加密方式,把解压后的代码修改后压缩,加密回去,这样就可以对原代码进行修改了。

加密代码如下: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注意由于修改后的代码经过压缩长度可能会变化,所以需要针对性的修改.text开始的0x4,0x8和0xc处的字节,以满足解密算法。同时需要在加密数据的末尾按照小端法重新添上key2。

至此,该加固的解密方式已经全部清楚,并且也可以定制化的修改代码,加密回去了。

反调试分析

Tracerid反调试

加固研究完了,我们直接F9起飞,但是ida崩了。显然有反调试存在,但是so中没搜索到什么有用的字符串信息,前面也分析到了字符串解密函数,所以是字符串是被加密。

研究各种安全保护的第一步应该是:找到字符串解密函数。找到这个之后对方做的各种骚操作就一目了然了。

寻找字符串解密函数通常可以给fopen下断点,接着回溯分析。

以反调试为例,通常先打开/proc/self/status文件,然后读tracerid。而打开这个文件会调用到fopen函数,so里没有明文/proc/self/status,那肯定是解密后传给fopen的,即解密函数离fopen不远。

通过ida动态调试观察发现,sub_C4A50是字符串解密函数:它也是简单的异或。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给sub_C4A50下断点,看看能发现什么:发现解密出了很多常用的libc函数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接着出现了熟悉的 /proc/self/status和TracerPid关键字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接下来就是常规的操作:fopen打开/proc/self/status:

fgets循环读取,通过strstr检查是否读到了tracerid: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如果读到了通过atoi获取Tracerid,如果不是0就进入退出流程: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将atoi的返回结果改成0,就可以绕过了。但是发现并不是这样子的。

断点指令检测反调试

由于并不知道atoi后走的是什么退出流程,所以给exit下了断点: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但是发现下断点之后,还没走到检查Tracerid一步exit就被调用了,这说明有其他的检测。

通过反复的调试发现,只要给exit下断点,目标进程还没到检查Tracerid就会提前走退出流程。如果不给exit下断点,就会去检查Tracerid,然后根据atoi的结果决定是否走退出流程。

我们记得在调试中看到了解密出了exit,_exit等字符串,跟下去看看: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发现不光解密exit,_exit,还解密了__exit,kill,tgkill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而且每解密一个函数名,都通过dlsym获取函数的地址: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接着跟下去,发现调用dlclose关闭了之前dlopen打开的libc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接着进入了另一个BLR X8。跟到某一步发现把exit的地址当做参数,调用了一个函数: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发现将exit函数的前8个字节复制给了另一个地址:先给w8赋予0xd4200000,并且会依次比较exit函数还是的4个字节是否是传入的00 00 20 d4如果不是的话返回非0值,如果是的话返回0: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原来 00 00 20 d4是arm64 下的断点指令的机器码!!!

如果检测到前8个字节中有 00 00 20 d4,该加固就会走退出流程,最终调用exit退出。

该加固依次检查了exit,_exit,__exit,kill,和tgkill的前八个字节中是否有断点指令,我们以_exit为例再看看:

_exit的前八个字节本来是c8 0b 80 d2 01 00 00 d4: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下了断点之后,内存中获取到的是00 00 20 d4 01 00 00 d4: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所以一下断点就会被检测到,然后退出。

除过exit,_exit这些函数,该加固还检查open,fopen,popen,read,pread,memcpy,memcmp,fgets,strcmp,strncmp,strstr,strlen,strcpy,sleep,mmap,munmap,__ptrace,ptrace,fork这些函数是否被下断点,如果被下断也会直接走退出流程。实现方法也都是先解密出函数名,然后dlsym获取函数地址,然后检查前八个字节。

反hook分析

 断点检查,Tracerid绕过之后,直接用frida启动目标app,确实一启动就闪退了。经过分析闪退也是走的之前的退出流程。但是给字符串解密函数下断点并没有看到任何和frida检测相关的字符串。

使用frida启动目标app,在启动时先把app挂起10s,在这期间用ida attach上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发现在检查完exit的断点之后就走退出流程了,可是我们并没有给exit下断点啊?!

看看frida启动的app的exit函数有什么变化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我们并没有使用frida hook 任何函数,只是启动,但是发现frida自己hook了exit函数。

同时还发现frida自己hook 了_exit,fork等函数。

由于在检查完exit的断点之后退出了,所以有理由怀疑它还检查了其他的东西。

检查完断点后进入了sub_71bd56debc这个函数,传入的参数是刚刚复制过来的前8个字节: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跟进去发现,该函数将复制来的前8个字节全部与0x26异或,异或后进行作比较。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发现加密后的第7个字节正好是0x39,第8个字节正好是0xf0。对比成功后发现程序走了退出流程,通过两次调用pthread_mutex_destory对同一个mutex进行销毁造crash退出了。

所以为什么要比较0x39和0xf0?我们知道这里的比较是加密后比较的,加密前,0x39 ^ 0x26 = 0x1f,0xfo ^ 0x26 = 0xd6。

所以他本质是检查原始的值是不是0x1f 和 0xd6。为什么检查这两个值?

我们看看arm64的指令手册,对于BR(寄存器跳转)指令: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br指令的高16位是0xd61f!!!

所以该加固其实是在检查_exit函数的第二条指令是不是br指令。通常inline hook第一条指令是mov 常数到寄存器,然后第二条是一个br 寄存器指令。检查第二条指令高16位是不是0xd61f,就可以判断目标函数是否被inline hook了!

由于frida自己hook了exit和_exit函数,虽然断点指令检查通过了,但是hook检查没有通过,程序造crash退出了。不过该加固在检查前是先加密,然后比较加密后的结果。

知道这个之后也好绕过了,只需要把比较的0x39和0xf0(加密后的)换成其他的值就可以绕过了。然后重新压缩,加密,回填到原so中即可,不在赘述。

至此,该加固的加固方式(多映射内存,然后解密解压填充),反调试(Tarcerid + 断点指令),反hook(br 指令检查)全部绕过了,可以随意调试,hook该游戏了。

小结

 上文的加固不过本质是一个加密的压缩壳,这在手游保护里不太常见。反调试的断点指令检测手法和反hook的br指令检测手法也很有新意,不是常规的路数。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学习检测手法,反调试与绕过有一些帮助,提供一些新的检测思路。

转发、关注

原文:

https://bbs.kanxue.com/thread-278113.ht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编码安全):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10月7日19:19:22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对某手游APP逆向分析的实战http://cn-sec.com/archives/1971147.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