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分析师
全国警务人员和情报人员都在关注
引言
恐怖主义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或社会现象。历经百年的演进至今,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有上百种,至今在国际社会仍没有达成共识。关于恐怖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将恐怖主义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两大阶段,以19世纪末的无政府主义浪潮作为两大阶段的分界点,即第一大阶段从古代恐怖活动的出现到19世纪末的无政府主义浪潮,以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为分界点将第一大阶段又划分为两小阶段。第二大阶段则从20世纪初的反殖民主义浪潮至今天的恐怖主义,这个阶段包含反殖民主义浪潮、意识形态浪潮和宗教极端主义浪潮三小阶段。简言之,恐怖主义的历史发展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具体见表1.1。划分的依据有两点:对恐怖主义的价值判断以及恐怖活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第一大阶段,从最初的恐怖活动到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恐怖活动,再到19世纪末的无政府主义浪潮中的恐怖活动,都是行为体内部而非跨国间的恐怖活动,对国际关系也没有产生影响。这个时期的恐怖主义都被视为是一种正当的、合法的暴力手段。而在第二大阶段,恐怖活动开始出现跨国的特征,对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逐渐产生影响,并且恐怖主义也被冠以“非法的"意义。
一、古代恐怖活动
从有历史记载到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是恐怖主义的蒙昧时期。早在公元66年至公元72年,犹太人为阻止罗马帝国入侵, “犹太任热党人” (Zealots)从事投毒和污染耶路撒冷水源等活动来惩罚本民族中与罗马人合作的犹太贵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古代恐怖活动有这样的阐述: “色诺芬笔下的'攻心战,是恐怖主义,罗马暴君的暴行是恐怖主义,中世纪的宗教审判是恐怖主义,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恐怖统治,是恐怖主义…”。在东方,蒙古帝国在战争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屠城手段也是一种恐怖活动。中国古代也有各种各样的恐怖活动,发生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专诸刺吴王”、“要离刺庆忌”、“荆轲刺秦王”等就是典型的恐怖活动。由于古代没有明确的国家和民族观念,因此古代恐怖活动在行为体方面并无国家与非国家之分。
表1.1五个阶段的恐怖主义浪潮比较
发展阶段 |
阶段名称 |
持续时间 |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对国际安全的挑战 |
对恐怖主义的价值判断 |
国际社会的反恐行为 |
第一阶段 |
古代恐怖活动 |
不确定 |
否 |
否 |
合法的、正当的暴力手段 |
无 |
无政府主义浪潮 |
30-40年 |
否 |
否 |
合法的、正当的暴力手段 |
无 |
|
第二阶段 |
反殖民主义浪潮 |
40年 |
有 |
是 |
负面意义 |
有 |
意识形态浪潮 |
30年 |
有 |
是 |
非法的、不正当的暴力手段 |
有 |
|
宗教极端主义浪潮 |
进行中 |
有 |
是 |
非法的、不正当的暴力手段 |
有 |
这个时期发生了大量的恐怖活动实践,但是当时并没有恐怖主义的概念或相关理论,人们也没有把恐怖主义与其他包括战争在内的暴力手段区别对待,只是将恐怖主义视为战争手段的一个部分或补充,或更加勇敢、更为野蛮的战争手段。凯撒大帝被谋杀的事件成为哲学家和神学家们常思考的问题:谋杀暴君(tyrannicide)是否被允许?对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大部分人认为,恐怖活动在特定的环境下是被允许的。因此在古代,恐怖活动并为有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当的、非法的暴力手段。这些恐怖活动也缺少一些核心的现代恐怖主义要素。
二、无政府主义浪潮
法国大革命被学者们普遍看作是古代恐怖主义和近代恐怖主义的分界点。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欧洲的各王国和公国们逐渐变成民族国家,转变的同时也逐渐具备了足够的能力行使权威、镇压反抗活动。在国家权威的塑造过程中才慢慢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恐怖主义。学者们普遍认为“恐怖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在法国大革命中,执政的雅各宾派决定“对一切阴谋分子采取恐怖”。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由政府解释并运用恐怖主义战略,也被认为是现代恐怖主义概念的雏形。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政府实际首脑之一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Robespierre)声称“恐怖除了正义、及时、剧烈和顽强以外,什么都不是"。雅各宾党人认为为了镇压反对分子和控制民众,使用威胁和使用暴力都是合法的、可以接受的。
19世纪末掀起了恐怖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浪潮。因在这一浪潮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多实施暗杀的恐怖活动,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暗杀的黄金时代”。在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俄国,一些作家和思想家推动和促成了俄国无政府主义理念和恐怖主义策略的形成。俄国无政府主义者针对政要实施的暗杀活动也引发了欧洲和美国的恐怖暗杀活动。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炸死; 1898年奥匈帝国伊丽莎白皇后被暗杀; 1908年葡萄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在里斯本大街被枪杀; 1901年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 William MoKiney)被刺杀。数十名各国政要在这波无政府主义的暗杀浪潮中丧生。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并没有冠以恐怖活动或者制造恐怖活动的人以负面意义。由于无政府主义者一般只针对特定的个人实施有选择的恐怖活动,因此这一时期的恐怖分子被称为“高尚的、令人恐惧的、集烈士与英雄于一身"的人。
三、反殖民主义浪潮/民族主义浪潮
反殖民主义浪潮始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持续了大约四十年时间。反殖民主义浪潮中的恐怖主义的目标是要赶走外国侵略者或外民族占领者,实现民族独立。由于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瓜分狂潮引起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采取恐怖手段进行反抗,因此这一时期的恐怖活动开始出现了跨越一国范围的特征。恐怖主义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典型的种族型恐怖活动有1914年塞尔维亚族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地利大公弗兰茨·斐迪南皇储夫妇。这一恐怖活动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出现大动荡,战后国际格局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带来了反殖民主义浪潮的高峰。在此浪潮中,恐怖活动在爱尔兰、以色列、塞浦路斯和阿尔及利亚等新国家的建立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殖民主义浪潮可以说是二战前的延续。它在性质上和范围上与二战前的浪潮有所不同。从性质上说,二战前的民族主义浪潮主要局限于欧洲国家,尤其是东南欧国家。二战后,各欧洲殖民宗主国国力因战争受到严重削弱,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急剧下降。各殖民地纷纷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民族意识高涨。殖民地的武装力量制造和实施各式恐怖活动。
从范围上说,二战后民族主义浪潮真正地成为一个国际性、世界性的浪潮。由此引起的恐怖主义浪潮在时间上与之大致同步。中东恐怖主义则是在这一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中突显并从此活跃于国际舞台中的。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是,在这一浪潮中,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的概念已经被赋予负面意义,因此恐怖组织开始寻找新的概念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犹太恐怖组织伊尔贡领导人将组织中的成员称为与“政府恐怖" ( government terror)做斗争的“自由战士" (freedom fighters)。是恐怖分子还是自由战士,从此国际社会便难以对恐怖分子的身份定性。从这一时期开始,超国家组织就开始试图介入反恐怖活动中。1937年,在塞尔维亚国王亚历山大一世遇害后,当时的国际联盟,即联合国的前身,试图制定一个国际反恐公约来联合各国力量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因意大利等国与其他国家对塞尔维亚问题的认识大相径庭,这个国际反恐合作失败了。
四、意识形态浪潮
自从20世纪6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后,民族主义色彩的恐怖主义浪潮逐渐衰退。进入冷战时期后的恐怖主义都蒙上了意识形态的色调。恐怖主义成为冷战的一种工具,被视为解决外交内政问题时可取而有效的方式,苏联和美国都支持过一些恐怖组织从事部分代理人战争或其他相关武装活动。意识形态色调的典型恐怖活动有俄国侨民杀害苏联外交家,其主要目的是挑起苏联和西方的冲突。1932年法国总统杜梅尔被俄国侨民格尔古洛夫杀害,目的是使两国关系尖锐化。
这一轮恐怖活动浪潮的重要特征便是恐怖活动的国际化。在美苏对峙、国际形势持续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很多恐怖组织活跃于一国范围之外。特别是与巴以冲突有关的恐怖组织,在巴勒斯坦本土从事的恐怖活动数量,还低于在欧洲的活动数量。通常学术界将1968年作为国际恐怖主义的开端。1968年可谓是世界范围内社会政治思潮的激荡之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斗争表现为学潮,中东则表现为民族主义等世俗动机引导的民族解放。整个世界都在经历“主义”的震荡。1968年至1969年出现了暗杀、爆炸、绑架、劫机、炸机等各种手段的恐怖活动的高潮。“据统计,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平均每年发生496起恐怖主义活动, 80年代平均每年625起。”
在二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中,很多殖民地国家已经获得独立,成立新国家,它们不再反对发达国家的反恐行动和联合国的反恐公约。恐怖主义不再仅仅是前宗主国和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威胁,而是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国际社会基本达成反恐共识。这个时期的国际反恐力度不断加强,又由于美苏之间的局势开始缓和,意识形态界线逐渐模糊,到20世纪80年代,意识形态型的恐怖主义逐渐走向低潮。
五、宗教极端主义浪潮
20世纪80年代,意识形态型的恐怖主义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恐怖主义中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潮抬头。事实上,宗教一直是恐怖主义问题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在亚美尼亚、爱尔兰、巴以冲突等问题中,宗教因素一直与民族主义因素共存并交错重叠地成为形势恶化的动机。但在前三轮浪潮中,恐怖活动的最终目标不是宗教,而是建立世俗国家或世俗政权,因此不能极端主义的标签。但在20世纪90年代,宗教极端主义恐怖活动的主导性因素,并在21世纪初达到一个高峰。
所有的宗教极端主义者都具有一些相似性。他他性和强烈的“救世”冲动,采取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实施 的动以追求某种宗教目标。宗教极端主义者通常将本宗教群体与其他宗教群体对立起来,认为自己才是神的真正追随者,并拯救自己所属宗教的所有追随者。宗教信条成为他们从事暴力活动的合法工具。宗教极端主义者认为自己在执行宗教任务,是从事崇高伟大的事业,故采取一切能采取的极端手段制造危害极严重的恐怖活动,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宗教王国。
"9.11"事件之后,世界恐怖主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宗教恐怖组织特别是“基地”组织,一反传统的地下活动特征,公开建立基地,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自杀式袭击成为从斯里兰卡、中东、欧洲再到美国的一种被普遍运用的恐怖活动策略,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虽然国际社会早已达成反恐共识并逐渐加大反恐力度,但是国际反恐行动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基地”等大型恐怖组织开始转向对各国的恐怖分子和基层组织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伊拉克境内的一些极端组织自动向'基地'组织的意识形态靠拢,而英国和西班牙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极端组织也出现'基地'化的倾向。”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第五次浪潮--以“基地”组织为典型代表的宗教恐怖主义--被学术界认定为是一种新型的恐怖主义,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恐怖主义的一些“新”特征。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情报分析师):历史演进中的恐怖主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