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1年1月8日,有公众号披露:国内某银行用户数据在地下论坛兜售,大量信用卡用户信息被泄露贩卖,总泄露数据高达16791320条。
贩卖者以“8.8BTC”价格在某国外论坛发帖售卖,并放出部分数据样本,数据包括名字、性别、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码 、所在城市、联系地址、工作单位、邮编 、工作电话、住宅电话、卡种、发卡行等等。
第三方风险敲响警钟
据安全专家分析,造成此次数据泄露的原因,可能与银行的第三方合作机构的网站有关。黑客可能是通过第三方合作机构的合法账户,从而窃取到相关数据。
银行数据泄露频发
近两年,数据泄露事件频发,防护严密的金融机构也不能幸免。2020年4月,有监测机构发现,境外黑客论坛出现两个贩卖国内银行用户信息的贴文,涉及国内多家银行。根据网曝图片显示,被泄露的数据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存款金额、所办业务等金融数据。同时出售的还包括来自于其他行业如网络博彩,理财,贷款等多家企业、行业数据。
金融机构数据泄漏频发,给行业敲响数据安全的警钟。
-
首先是数据资产的管理本身就是金融机构的难题。
-
二是利益驱使,堡垒内部人员私自盗窃数据,造成数据泄露;
-
三是银行或合作机构的网站漏洞造成数据泄露。
在整个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2021年国内机构可能会面临比较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国内拥有大量敏感核心机构可能会成为国际黑客攻击的目标,更需要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文章来源:易道信安 徒步情报
欢迎加入“安全内参热点讨论群”
后台回复“入群”获取进群方式。
互 联 网 安 全 内 参
网络安全首席知识官
转载微信:security_xc
翻译供稿:security4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安全内参):某银行疑似数据泄露:超1679万条用户数据被兜售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