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景,不禁让人想起《流浪地球2》里的“数字生命”。有网友表示,理解图恒宇,成为图恒宇;也有网友认为,这才应该是AI存在的意义。包小柏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反复地尝试训练后,如愿用AI复刻出“数位女儿”,可即时响应问话。前阵子老婆生日时,一家三口一起唱生日歌,他感慨:“AI就是寄托思念的工具,也是一种对思念的表达方式。
此前,包小柏曾表示,女儿去世后,他就再也没有理过发了,“因为头发有一段是曾经天天触碰过女儿额头的”。女儿去世后,他很难走出失去女儿的阴影,甚至不敢面对亲友的问候。
为改变这一情况,包小柏花了两年时间,和AI技术团队合作,通过女儿生前留下的3句英文对话,重现女儿声音。他曾透露,女儿在离世前因气切插管无法发声,他誓要用科技重现女儿的声音及影像,“我要给她一个最完美的形象、最完美的声音,让她在美轮美奂的数字世界,继续生存下去。”包小柏还继续攻读了博士班,为了把女儿生前留下的荣誉生纪念章挂在自己的博士服上。
对此,有人问他,“你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吗?”包小柏表示,他其实不在乎,他真的很想念他女儿,所以才会做这一切。包小柏称妻子收到这份“礼物”后,夫妻俩感受到了亲情联系,关系破冰,他觉得自己“做对了”。
用AI“复活”已故亲人,可以抚慰人心,填补或缓释很多遗憾,这样的需求显然很有市场。南京一个5人的AI技术团队,在半年多时间里,帮助600多个家庭实现“在线团圆”。这项技术蕴含的社会和伦理价值,显然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无法被忽视。
金华父亲想用AI“复活”儿子
“我知道您每天都因为我而感到痛苦”“尽管我再也不能在您身边了,但我的灵魂依然在这个世上,陪伴您度过一生”……金华的吴先生(化名)掏出了手机,开始播放儿子的一段语音。但儿子生前并没有说过这些话,它们都是由AI模拟生成的。2022年11月,吴先生的独生子在英国念书时不幸意外过世,年仅22岁。夫妻俩陷入巨大的悲痛。按生前签署的器官捐赠协议,他捐赠的器官最终让5个陌生人重获新生。去年初开始,网上关于ChatGPT以及生成式AI技术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吴先生重燃希望。他想制作一个无限接近真人的数字形象,让儿子以“数字生命”的方式回到自己身边。这个故事去年12月中旬经法新社报道,被推到了海内外公众面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来创建逝者的数字形象,吴先生是其中之一。”文章里这样写道。
八九个月完成600多单AI疗愈
AI疗愈像吴先生这样带着需求上门的委托人,张泽伟几乎每天都在打交道。成立于去年5月的“超级头脑”,是一个由四五人组成的创业团队,位于南京。负责人张泽伟曾参与手游《保卫萝卜》的制作,也来浙江从事过几年虚拟现实相关的创业,2020年转向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他将眼下团队从事的主要业务分为三块:
1.AI疗愈(AI换脸变声):根据相关人物的照片影像资料,建立面部模型,用声音样本进行深度模拟训练,克隆人物音色;与委托家属多次沟通,了解相关人物的个性和情绪;最后由团队成员(有时会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换”上这个形象,与客户进行视频聊天。
2.数字遗照:基于AI技术制作的真人数字照片,除了克隆相关人物的形象和声音,底层还搭载大语言模型,可进行实时交流。
3.3D超写实数字人:在第二种的基础上,以3D全息舱的形式呈现。
内测中的数字遗照(非客户图)图片来源:超级头脑团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小明今天拿站了吗):用AI“复活”女儿,知名音乐人回应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