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地理空间,地图作为描绘地理现象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就是指挥作战不可或缺的工具;如今在网络空间,也迫切需要能够全面展示网络空间信息的网络空间地图,从而建立起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关联。依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将网络空间地图与平台智慧大脑有机结合,实现网络空间的“挂图作战”。
网络空间地图不仅对网络安全职能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网络运营者、互联网企业等部门和机构有着巨大帮助,也是对涉网国际政治法律和涉网国内经济、政治、文化、法治的有力支撑。绘制网络空间地图,就是要实现对网络空间的可视化表达,这是认识和理解网络空间的重要基础。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提出为绘制网络空间地图提供了理论支撑。在“人-地-网”纽带关系理论基础上,推进对网络空间可视化技术的探索与应用,是绘制实时、可靠、有效的网络空间地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对网络空间的科学认知及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01
网络空间可视化表达发展现状
02
网络空间可视化表达的发展动力与支撑
只有对地理、资产、事件、情报等大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再加上可视化呈现技术,网络安全工作才能更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
03
网络空间可视化表达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径
图 1 网络空间可视化表达的内涵与技术路径
网络空间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并与地理空间高度关联,共同构成了人类活动的现实空间。要绘制一组能够实时、动态、真实反应网络空间并将其与地理空间统一融合的网络空间地图,需要多种技术相融合。
网络空间要素可视化表达
网络空间要素可视化表达是网络空间可视化表达的基础,但当前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网络空间要素分类体系。传统的网络空间要素仅根据网络空间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分类,忽视了网络空间要素的地理属性。
在“人-地-网”纽带关系理论指导下,网络空间要素分类应从网络空间拓展到网络-地理空间。根据网络空间要素自身的结构和特点,并结合网络安全业务需求,本文将网络空间要素划分为地理环境、网络环境、行为主体和业务环境 4 个层次(图 2)。
图 2 网络空间要素构成
1. 地理环境层。它是各类网络空间要素依附的载体,强调网络空间要素的地理属性,如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行为主体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和区域特性,涉及距离、尺度、区域、边界、空间映射等概念。
2. 网络环境层。主要是各类网络空间要素形成的节点和链路,即逻辑拓扑关系,又可分为物理环境和逻辑环境,包含各种网络设备、网络应用、软件、数据、IP、协议等。
3. 行为主体层。包含实体角色和虚拟角色,关注网络行为主体(即实体角色或虚拟角色)的交互行为及其社会关系,包括信息流动、虚拟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
4. 业务环境层。主要包括业务部门重点关注的各类网络安全事件(案件)、网络安全服务主体、网络安全保护对象等。地理环境层、网络环境层、行为主体层和业务环境层 4 个层次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网络空间要素体系。
网络安全事件可视化分析
图 4 网络攻击事件可视化示例
通过实体定位技术确定发起攻击的位置及跳板位置,并在地图上以不同的颜色、宽度和方向表示当前攻击的方法、类型和方向,辅助工作人员对当前攻击事件快速了解和及时处置。
此外,及时将该攻击事件收录至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中,作为之后攻击事件分析的本底数据。而对于网络安全事件中的漏洞发现情报,则可借助重点保护单位建筑三维建模工作,快速定位至漏洞出现的空间位置。结合漏洞通报事件处置流程,快速将漏洞信息和发现漏洞的实体空间位置精确通报给涉事单位联系人,实现漏洞的快速处置,以在地图的不同尺度上服务于业务部门工作需求。
总之,网络安全事件可视化分析通过空间图、网络图的形式集中表达网络安全事件分析的全过程;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攻击事件及攻击者、攻击手段等进行画像;对网络空间要素、模型运算和应急处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场景展示。当应用于网络攻击实时监控、网络安全事件追踪溯源、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应急处置、侦查打击、指挥调度等典型业务场景时,可使业务部门的工作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
04
思考及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ZoomEye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知道创宇):实现网络空间的“挂图作战”:网络空间地理学+可视化技术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