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admin 2024年8月15日16:44:23评论101 views字数 1923阅读6分24秒阅读模式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024年08月14日 17:45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了全球首批三个后量子密码学(PQC)标准,用以应对量子计算机可能对现有密码学技术构成的威胁。
NIST认为,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十年内可能出现破解现有密码学方案的设备,因此需要尽快过渡到新标准。NIST同时还在评估其它后量子密码算法作为备份标准。CRYSTALS-Kyber 算法被选为密钥封装机制(KEM)的标准, NIST 将其命名为“模块化格基密钥封装机制标准”(Module-Lattice-Based Key-Encapsulation Mechanism Standard),简称 ML-KEM。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CRYSTALS-Dilithium 算法被选为数字签名算法的标准,NIST 将其命名为“模块化格基的数字签名标准”(Module-Lattice-Based 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简称(ML-DSA)。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SLH-DSA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SPHINCS+ 算法同样被选为数字签名算法的标准,NIST 将其命名为“基于哈希的无状态数字签名标准”( Stateless Hash-Based 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简称(SLH-DSA)。SPHINCS+ 是一种无状态的签名方案,不需要记录之前签名的私钥,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签名的管理和存储,另外,SPHINCS+ 具有较短的公钥和私钥尺寸,但是它的签名尺寸相对较大。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CRYSTALS-Kyber

2024

CRYSTALS-Kyber 是一种密钥封装机制,它的主要目标是在量子计算时代提供一种安全的密钥交换机制,以抵御量子计算机对传统公钥密码系统的潜在威胁。它利用“带误差学习”(Learning with Errors,LWE)问题的计算难度作为其安全基础。

CRYSTALS-Dilithium 是一种基于格的数字签名算法,重点在于确保数字通信的真实性、完整性验证和不可抵赖性。它利用LWE及其变体,涉及一对密钥的开发:私钥用于生成签名文件,而公钥用于验证签名。

SPHINCS+ 是唯一入选的基于哈希的(无状态)数字签名算法,结合了技术创新和提高安全性及效率的其他密码学技术。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签名过程分解为多个一次性签名(WOTS)的组合。

在签名生成阶段,算法首先为消息M选择随机私钥s和公钥p,并计算消息摘要h(M)。然后,算法根据私钥s和消息摘要h(M)生成签名c。在验签阶段,验证者可以使用公钥p、消息摘要h(M)和签名c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

SPHINCS+ 算法还采用了超树(Hypertree)结构来管理一次性签名。通过将多个一次性签名组合成一个超树结构,SPHINCS+ 算法可以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签名效率。

CRYSTALS-Dilithium算法的设计基于Lyubashevsky的“Fiat-Shamir with Aborts”技术,该技术使用拒绝采样使基于格的Fiat-Shamir 方案紧凑且安全。

Dilithium的实现通常采用均匀分布的样本,避免了从高斯分布中进行复杂且效率低下的采样。其模块化的结构也促进了多项式乘法的应用,无论安全级别如何,都能以一致的方式执行多项式乘法,从而确保了不同安全级别之间的无缝切换。这些算法的确立,不仅是对现有密码学技术的一次重要补充,也是对未来量子计算威胁的一种前瞻性防御。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量子密码和量子科技紧密相关,它们共同构成了量子信息科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密码学是量子物理学和密码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它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而量子科技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涵盖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领域。

量子密码学中最知名的应用是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它利用量子态的特性来生成和传输密钥。由于量子力学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任何试图测量或复制量子信息的行为都会被检测到,从而保证了密钥的安全性。BB84协议是第一个量子密码通信协议,采用4个量子态来实现量子密钥分配。

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又称量子抵抗密码学,是设计用来抵御基于量子计算机攻击的算法。它与量子密码学不同,后量子密码学并不直接依赖于量子力学原理,而是开发新的算法来构建密码系统,这些算法运行在经典设备上,即使在量子计算环境下也能保持安全性。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附件:
NIST.FIPS.203.pdf

NIST.FIPS.204.pdf

NIST.FIPS.205.pdf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来源:商密君
编辑:于简依
审核:秦川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8月15日16:44:23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美国NIST发布全球首批后量子加密标准http://cn-sec.com/archives/3068773.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