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任技术何时才能本土化

admin 2024年8月22日09:01:01评论39 views字数 1074阅读3分34秒阅读模式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企业对数据保护和访问控制的需求不断升级,零信任安全模型应运而生,成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前沿技术。然而,尽管零信任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中国本土的安全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似乎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探讨零信任技术本土化的现状与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零信任技术的核心

零信任模型基于三个核心原则:最小权限原则、持续验证和动态访问控制。这三大原则通过三个关键技术实现:身份与访问管理(IAM)、软件定义边界(SDP)和微隔离(MSG)。

IAM:身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身份与访问管理是零信任架构的基石。它不仅涉及传统的4A(账号、认证、授权、审计)能力,还强调对身份的细粒度管理。IAM通过单点登录(SSO)和多因素认证(MFA)等技术,确保只有经过验证和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资源。

SDP:高安全性的访问控制

软件定义边界通过隐藏业务和严格控制访问路径,实现了南北向安全。SDP的核心在于单包授权和双向TLS,确保所有连接都经过身份验证,从而保护企业免受未授权访问的风险。

MSG:细粒度的网络控制

微隔离技术通过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安全段,实现了东西向安全。MSG的实现方式多样,包括云自身控制、第三方防火墙、代理模式和混合模式,以适应不同企业的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

零信任技术本土化的挑战

尽管零信任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但中国本土的安全厂商在实现这一技术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

  1. 技术成熟度:零信任技术在中国尚处于发展初期,许多厂商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
  2. 市场认知度:国内企业对零信任的认识不足,导致市场需求尚未充分释放。
  3. 产品整合能力:目前,国内鲜有厂商能够同时提供IAM、SDP和MSG三种技术的产品,缺乏整合能力。
  4. 政策与标准: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行业标准,使得零信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存在不确定性。

展望未来

面对挑战,中国的安全厂商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零信任技术的本土化进程:

  1. 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更多资源进行零信任技术的研发,提升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力。
  2. 提高市场认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对零信任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市场需求。
  3. 推动政策制定:与政府和行业协会合作,推动零信任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为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
  4. 探索合作模式:通过合作与整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零信任解决方案,满足不同企业的安全需求。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零信任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将是大势所趋。安全厂商需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共同推动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的繁荣发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安全牛课堂):零信任技术何时才能本土化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8月22日09:01:01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零信任技术何时才能本土化https://cn-sec.com/archives/3084074.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