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最近几年,采用开放式办公的企业越来越多了,一些问题也在悄悄浮现。
每次和客户讨论完,杨叔都有些唏嘘不已,正如所想那样:
这些企业正在从享受开放式办公带来的共享、平等、创新等理念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上,开始慢慢感受到被恶意利用带来的挫败及焦虑感。
声明:以下内容来自RC2企业客户项目及杨叔个人经验,仅供交流与参考,欢迎留言吐槽。
01 什么是开放式办公?
如今很多公司在办公室设计装修时,很多都喜欢采用开放形式的办公区,开放式办公室是现今最流行、最经济的办公模式,正如大家所知,晶莹透亮的落地玻璃、整齐的格子办公区是开放式办公室的基本特点。
这些开放式办公在装修布局上都没有大问题,但杨叔今天要说的不是装修和布局,而是开放式办公下的一些“企业文化”细节。
在BAT互联网企业及上市公司中,这一点尤为明显,杨叔列出其中一个典型的情况供参考:
“共享办公室”文化
为了表现出企业主管与员工之间的平等、共享精神,有些企业允许员工在部门主管外出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主管的办公室开小会。
这一点在内部会议室资源少预定难的企业中极为常见,咳咳,涉及企业太多就不点名了
而实际上,正是因为这样的默许,反而导致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02 开放式办公下的商业安全案例
问了说明实际问题和暗含的风险,杨叔举一些例子。
案例一:企业高管常常在内部半公开场合畅所欲言。
这是典型的“缺乏商业秘密保护意识”的表现。
通常发生在开放式办公环境下的公共谈话区域、企业内部食堂、吸烟区等地方,都是类似“隔墙有耳,隔桌也有耳”的情况
有时候,其实真的没什么夸张的“商业间谍”或者“内鬼”,就是简单的人传人。嘴巴大,爱吹牛逼,传的人多了,自然消息就出去了。
案例二:内部办公室/会议室的偷偷录音。
这样的案例挺多的,有些都上了新闻。
还有些在各种平台圈子里传得纷纷扬扬,到现在百度上还能看得到。
以下案例来自互联网(百度搜索),仅用于案例的技术性表述参考,不做评论。
2019年6月28日,一篇题为《窃听门风波后续:甲乙丙丁网CEO手撕阿里铁军,谁给你的勇气?》的文章在网络上传开。
简单说就是:
一家名为“甲乙丙丁网”的汽车综合服务商,原公司业务运营中心COO周某,因“不能胜任工作”于6月3日在管理层周例会上被解除职务,并于6月24日被公司通知辞退。
据称,被辞退的导火索是,2019年5月30日晚23时左右,甲乙丙丁所有高管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该邮件并未发送给周某),邮件中附带一段被剪辑的音频。
经技术分析,发现这段音频是由至少6-7段周某的谈话内容剪辑而成。音质清晰,猜测是被录音窃听后合成的,时间跨度约为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历时长达三个月。
也因此,部分报道有评论称此举为公司窃听。
随后6月28日,甲乙丙丁公司官方发表声明澄清,称录剪辑的录音,“经过内部调查已确定为周某在部门会议中的发言,不存在任何公司私录窃听的情况。”并透露,发送音频者暂未查到,将通过司法机关对该录音进行鉴定。
嗯,事情缘由我们不做评价,但官方声明也实锤了:在企业内部高层会议中,有人居然开启了录音?!
案例三:没有界限的高管办公室。
早在2018年,杨叔受邀拜访了几家上市大企,在企业内部讨论时,总能听到安全部门负责人在抱怨开放式办公环境下,对员工出入管控的艰难。
就比如前面提到的,所谓可以自由进出使用高管办公室的“共享办公室”文化。
最终导致了出现内部问题的时候,根本没办法追查。
案例四:......略
总结一下,这和信息安全及数据安全管控最大的不同在于:
目前企业在商业安全防护层面的理念与能力,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缺失,不能满足企业当前业务上升期不断扩大带来的防护需求。
03 思考与建议
在现代社会,做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一刀切”,不能说存在商业安全风险,就索性直接取消“开放式办公”模式。
若毫无理由地就这么直接做了,轻则影响到企业文化和社会形象定位,重则让内部员工感受到浓浓的不信任感,甚至可能会助长某种“独裁”风气,反而让企业内部限于“部门山头主义”的内斗内乱之中。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提升意识的前提下,划分物理安全可控区域,采取一些措施来弱化风险。
呐,下面一些建议供参考:
-
加强重点部门的商业安全与秘密保护意识培训
-
行政、安全、安保、内审等重点部门
-
总裁办等关键部门
-
开展高管隐私保护专项培训
-
核心管理层
-
提升会议室物理安全
-
强化商业安全防护
-
强化临时会议/交流的环境安全
-
加强高管办公室的门禁管控建立
-
确保出入口视界安全可控可追溯
-
确保门禁权限可控等
-
提升企业安保巡检能力
-
购置必需的设备,建立巡检小组
要特别提醒的就是:
一切措施都应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
与其不理性地被忽悠采购一大批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设备,还不如先好好滴组织一场专项培训,明确自身需求后再做打算。
当前国际形势莫测,很多企业都在顶住各种压力奋勇向前~
衷心希望大家在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家企业的商业果实。
最后,
做商业安全太累了,专注做事,身心皆累。
不说了,杨叔去看天气预报了,下回再聊。
----END-----
★ 2021年4月起,线下隐私保护认证课程:
报名请扫下方二维码咨询,谢谢~~
★ 商业反窃密:
• 隐私预警 | 恶意USB手机充电线,正在悄悄窃取公司和个人隐私
★ 隐私保护/反偷拍:
• 青岛Airbnb民宿偷拍翻车事件 | 全民反偷拍时代,已经到来
★ 通信监听:
★ 威胁情报:
★ CrimeBreak犯罪防御:
★ 无线安全研究:
• 不用猴皮筋做弹弓也能进你家门,物联网时代的物理安全,你真的懂么?
----------------------------------------------------
只做有趣的研究,只做原创不限于技术
一切无关红包的非授权转载皆是耍流氓
----------------------------------------------------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翻看更多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全频带阻塞干扰):开放式办公 | 企业文化 vs 商业泄密风险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