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一场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网络安全行业盛会——2024年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论坛,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论坛设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在分论坛三“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技术与实战论坛”的会上,公安部十一局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总工程师郭启全,发表了《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技术与实战》的主题演讲。
一、网络空间地理学的兴起与意义
郭启全指出,网络空间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将地理学、网络空间安全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理论等学科有机融合,旨在深入研究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内在关系、作用机制及规律特点。这一学科的兴起,不仅是对传统地理学理论的拓展,更是对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重大创新。
借用我国成熟的地理学理论、方法论和成果,网络空间地理学深入分析网络空间的要素构成、相互关系和表达方法,研究网络空间测绘、智能认知、可视化表达、图谱构建、时空模拟等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映射关系。这不仅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网络空间安全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更有助于看清搞清网络空间,提升对网络空间的智能认知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把握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聚焦于网络空间安全。
二、研究网络空间地理学的主要目的
郭启全详细阐述了研究网络空间地理学的五大主要目的:
在网络空间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突破一批如网络空间图谱要素生成技术、地理环境要素获取与处理技术、网络空间资产测绘技术、智能认知技术、可视化表达技术、图谱构建技术等核心技术,为网络安全实战需要提供技术支撑。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设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指挥作战平台,实现网络安全核心业务全要素上图,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图谱,实施“挂图作战”。
为公安机关开展网络违法犯罪侦查打击、网络安全安全监管、通报预警、应急指挥等提供技术支撑。
支持重要行业建设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技术防护体系、运营体系及保障体系等,提升技术对抗能力和综合防护能力。
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差距,提升国家网络安全整体实战能力。
三、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内在关系
郭启全强调,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理空间是网络空间的物质载体,而网络空间则是地理空间在时空上的延续和拓展。两者交织融合发展,共同支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这种“人-地-网”的新型纽带关系,已经充分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四、网络空间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网络空间地理图谱理论,网络空间图谱要素分类、代码与图形符号以及网络空间智能认知方法体系三大部分。其中,网络空间地理图谱理论将地理学的“人-地”关系拓展到“人-地-网”关系,形成了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而网络空间图谱要素分类、代码与图形符号的设计,则为构建网络空间图谱提供了重要支撑。网络空间智能认知方法体系则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对网络空间环境的智能认知。
五、网络空间地理学技术体系
郭启全详细介绍了网络空间地理学技术体系的七大关键技术:
通过探测、数据挖掘等手段,获取地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数据,并以图形形式呈现。
利用传感器设备感知地理空间实体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借助先进技术呈现网络空间要素所处的物理环境。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感知网络空间中的要素、行为和关系,采集和融合海量多源异构数据。
以地图为载体,挖掘网络空间关系,实现网络空间要素/关系的可视化。
构建网络空间可视化表达的语言、模型、方法体系,绘制网络空间地图。
在网络空间、现实空间的映射关系基础上,实现对网络空间行为的智能认知。
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地理和网络现象的时空变化。
六、网络空间安全图谱的构建
郭启全指出,网络空间安全图谱的构建是网络空间地理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映射,以数字化地理空间场景为载体,以网络空间安全知识图谱为基础,形成包括地理地图、物理网络地图、逻辑网络地图等各种应用场景图形的系列地图集合。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网络空间的安全状况,更能够为网络安全实战提供有力的支持。
七、网络空间地理学的广泛应用领域
最后,郭启全强调了网络空间地理学的广泛应用领域。由于网络空间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理空间、网络空间以及相互关系,其理论与技术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为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业务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撑。特别是在网络安全“挂图作战”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网络空间地理学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语
理事服务 | 会员服务
请联系:13810321968(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 | 开白转载 | 媒体交流 | 文章投稿
请联系:13810321968(微信同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联盟):郭启全: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技术与实战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