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称之为新一轮密码加强预警!
自 2020 年疫情催生远程办公后,数据泄露事件似乎达到了历年来的顶峰。1 月份,我们曾对 2020 年较为重大的泄露事件进行盘点,发现有很多泄露的信息都以“亿”为单位计算。最近一周,Facebook 泄露 5.33 亿用户数据、领英泄露超 5 亿用户数据,更是验证了信息泄露的常态化和大规模化……
Facebook:不打算通知相关用户
4 月 3 日,某黑客论坛公布超过 5.33 亿 Facebook 用户数据,包括 3200 多万条美国用户记录,1100 万条英国用户记录和 600 多万条印度用户信息,共涉及到 106 个国家,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本人以及欧盟司法专员 Didier Reynders、卢森堡首相 Xavier Bettel 等数十名欧盟官员都中招。样本显示,泄露的数据包括用户Facebook ID、手机号码、姓名、性别、位置、社交关系、职业、出生日期和邮件地址等。
Facebook 声明,黑客利用的是 2019 年Facebook “同步联系人”工具的漏洞,获取到 Facebook 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而在 2019 年漏洞出现后,就得到了修复。同时,Facebook发言人还说,遭窃的数据不包括用户的财务、健康和密码信息,考虑到用户无法自行修补漏洞,且这些用户的数据已经被公布于网络,因此决定不再专门通知相关用户。
但是,就算不涉及密码,这些数据依旧能成为进一步攻击的敲门砖,对用户个人乃至企业都造成影响。看来剑桥分析事件之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出的 50亿美元罚单以及今年 1 月份美国联邦政府开出的 6.5 亿罚单并没有让 Facebook 更重视用户隐私。
领英:泄露的信息不包括私人数据
4 月 6 日,Cyber News 报道,领英超 5 亿用户数据在黑客论坛出售。售卖者放出了 200 万数据样本证实真实性。泄露的数据包括用户姓名、性别、教育经历、工作经历、邮箱、手机号及其它社交媒体链接等。
4 月 8 日,领英发布声明,表示被出售的LinkedIn数据确实是来自网站和公司的数据汇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可以公开查看的会员资料数据,并不是由于 LinkedIn 数据泄露,里面也不含LinkedIn的私人会员账户数据。
这个回复跟 Facebook 不能说非常接近,简直是如出一辙。目前,领英没有说是否会通知用户,但根据彭博社报道,意大利官方已经就隐私问题开始调查领英。
利用领英信息发起的钓鱼攻击
就在 Cyber News 报道领英数据泄露的前一天,网络安全公司 eSentire 公开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钓鱼攻击:收集受害者的 LinkedIn 资料,发送与受害者在 LinkedIn 上意向职位接近的虚假工作邮件,在邮件中植入木马,感染受害者系统,并将系统访问权限出售给其他网络犯罪团伙。
这是一种典型的鱼叉式钓鱼攻击,危害在于攻击者利用疫情以来很多人在网上找工作的大环境,在获取了受害者信息后,进行精准邮件投放。同时,攻击者通过常见方式发送邮件,难以被杀毒软件识别,所以很具有迷惑性,容易让人上当。
无独有偶,谷歌安全团队发现,今年年初那个“社工安全研究员、不讲武德”的黑客团体,也成立了一家公司,并把阵地转移到了领英,号称要招聘网络安全人才,实际是开始了新一轮的社工。
谷歌安全团队发现的两个伪装身份的领英账号
https://blog.google/threat-analysis-group/update-campaign-targeting-security-researchers/
也许,Facebook 和领英这一轮用户信息大公开,又为攻击者提供了大批新鲜目标……
为何大规模泄露频发?
疫情以来,远程办公的人数不断增加,而在家办公的网络环境不如企业网络环境安全性高。黑客可以将家庭网络中的任意弱点(如物联网设备漏洞等)作为跳板,获取用户信息作为入侵企业内网的凭证,或通过通过跳板入侵 VPN 进一步攻入企业内网。在 GeekPwn 2020 大赛现场,已经有选手展示过类似的风险。
完整版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t4y1C7ws?p=22
另一方面,尽管大批量用户信息的售价并不高:领英的 5 亿多用户数据打包售价最低为几千美元,在泄露 Facebook 数据的论坛中,只需要使用价值不到 3 美元的积分,就能查看这些数据。然而,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勒索或发动其他攻击所带来的利益,足以成为黑客获取隐私信息的动力,他们可能通过爬虫、漏洞利用等不同方式,各处搜集信息。
怎么办?
泄露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Facebook 和领英可能会接受进一步调查,受到相应惩罚或约束。而对于用户来说,能做的是后续的防范:利用 Have I Been Pwned 网站或者 Nordpass 网站,检索自己邮箱、手机号、密码是否被泄露及泄露范围。然后尽快修改密码。
在后续收到陌生邮件时,尤其是含有“工作机会”字眼的邮件,就算姓名等信息都对,也不要轻易打开。有陌生人通过搜索手机号添加好友,多留个心眼。在各类社交软件的隐私设置中关闭位置信息、关闭手机号搜索、增加验证条件。警惕杀猪盘及各类诈骗,遇事三思……
在此前的《明星健康宝照片 2 元 70 张?@所有粉丝,你爱豆的隐私信息又又又泄露了……》和《2021 开年暴击 | 从源代码到信用卡,还有什么是不会泄露的吗?》推文中,我们也分享过一些应对和防护方法。可点击相应文字查看。
*参考来源:
cybernews; theverg; eSentire 等
*https://nordpass.com
*https://haveibeenpwned.com
👇👇🏻👇🏼👇🏽👇🏾👇🏿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GeekPwn):Facebook与领英各泄露超 5 亿用户数据 | 你收到的offer可能是黑客在钓鱼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