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代码指的是一种被隐蔽插入到另一个程序中的程序,其目的是破坏数据、执行破坏性和入侵性程序或破坏受害者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恶意代码类型:
病毒、木马、蠕虫、混合型
处理恶意代码事件-准备
(1)提高用户意识,使用户意识到恶意代码
(2)获取防病毒厂商关于最新恶意代码的通告
(3)对关键主机部署基于主机的IDS
(4)在边界上限制知名的木马连接端口
处理恶意代码事件--预防
(1)使用防病毒软件,安装并定期更新权威防病毒软件,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防护
(2)针对具有潜在风险的文件类型,如vbs、ps等,采取限制策略,禁止这些文件在系统中的自动执行,从而有效减少恶意脚本带来的安全威胁
(3)限定一些工具对文件的传输,如即时消息、网盘等,对文件传输渠道进行严格管控,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确保用户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文件交换
(4)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教育用户正确处理邮件,警惕邮件附件中的潜在威胁,并关闭Windows系统的隐藏共享,以防止恶意代码的传播和扩散
(5)为了抵御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威胁,建议用户配置并优化浏览器安全策略,确保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浏览信息
处理恶意代码事件--检测与分析
恶意代码的前兆:针对特定软件的恶意代码利用公开,意味着攻击者可能已经掌握了相关软件的漏洞信息,并有能力发动攻击;反病毒软件成功隔离新型文件,表明当前网络环境中恶意代码活动异常活跃。用户应保持反病毒软件的实时更新,确保病毒库和防护策略处于最新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并阻止恶意代码的传播。
恶意代码的迹象:
R反病毒服务器报警文件被感染
R收发邮件数量突然大量增加
ROFFICE经常使用的模板发生了变化
R屏幕上出现不正常的东西
R出现不正常的对话框或请求批准
R计算机或程序启动很慢
R系统不稳定和崩溃
R存在未知本机与远程的连接
R不正常的端口开启
R一些未知的进程正在运行
R主机产生大量的对外流量等
处理恶意代码事件--限制和清除恢复
为了遏制恶意代码的扩散,应迅速确定哪些主机受到了感染,并将这些受感染的主机从网络中隔离出来。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疫情中隔离病人,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同时,对于发现的未知恶意代码,样本应被发送给防病毒厂商,以便进行分析并更新病毒定义,从而保护更多的用户。对于那些已知用于控制木马的服务器,网络管理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封堵,防止进一步的攻击。
在限制措施的基础上,清除和恢复工作随即展开。受感染的文件会被专业的杀毒软件处理,进行杀毒或直接删除,以确保恶意代码不会继续潜伏。这一过程就像是清理伤口,既要清除污物,也要防止感染。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会被及时修复,并使用未受感染的备份进行数据恢复,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
通过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到恶意代码事件的严重性,以及应对它们时所需的步骤。应该保持警惕,定期更新安全软件,备份重要数据,以减少恶意代码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长风实验室):恶意代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