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步伐落在看似虚无之处,却能找到其下坚实的岩石。
————Micropoor
引言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24年发布的《全球网络安全指数》(第五版),全球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各国在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报告指出,全球各国在网络安全工作的推进中,特别是在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组织建设、能力提升和国际合作等五大领域,均显示出积极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网络安全战略(NCS)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各国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的核心框架。到2024年,已有132个国家制定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较2021年107个国家的数字有所增加,标志着全球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意识和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安全不再是单一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国在不断深化自身网络安全建设的同时,也愈加重视跨国合作与信息共享。网络安全已经从单纯的防御性任务,转变为包含政策引导、技术研发、产业协作和人才培养等多层面的复杂工作。随着网络攻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呈现出新的面貌,网络安全正成为国家战略和全球治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防护范畴,数字供应链、数据隐私、智能系统等新兴领域的安全挑战也日益突出。网络安全的复杂性和跨界性要求各国不仅要建立健全的国内防护体系,还需要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共治,形成更加紧密的全球网络安全治理格局。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韧性、安全且高效的全球网络安全体系,成为各国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基于全球视角,深入探讨新时代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趋势与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方法,重点分析当前各国在应对网络安全挑战中的战略与实践。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日益复杂化,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美国、欧盟、以色列、印度等代表性国家的网络安全战略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将揭示各国在应对数字化时代安全挑战中的经验与困难,并进一步探讨如何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的背景下,推动国际间的有效合作与治理。此外,本文还将关注“安全左移”、数字供应链安全、韧性数字安全体系等关键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建设方法,以期为全球网络安全治理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注:本文并没有结合AI等新兴技术,将会单独在下一篇《基于全球视角AI与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融合》。
一、美国
1、引言
美国政府历届网络战略均试图在保护美国本国利益和企图网络霸权以引领全球网络治理之间取得平衡。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布了《国家网络战略》(National Cyber Strategy),强调通过主动威慑和对抗应对网络威胁。2023年,拜登政府发布《国家网络安全战略》(National Cybersecurity Strategy),聚焦于责任转移、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更加注重公共和私营协作与全球治理。两者在战略重心和执行路径上既有传承,也体现了不同的优先考虑。对比分析两份战略的核心内容和政策特点,评估其对国际网络空间秩序的推演与影响。
2、战略背景
2.1 2018年《国家网络战略》的背景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安全核心,特别是在关键基础设施、数据安全和技术创新等领域的挑战愈发突出。
-
特朗普政府以“大国竞争”为总体框架,强调通过网络威慑手段增强国家安全。
2.2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背景
-
网络威胁持续演化,勒索软件、数字供应链攻击以及技术不平等等问题对全球网络空间稳定性构成威胁。
-
拜登政府更注重协调国内外力量,通过构建责任清晰的网络安全生态体系应对挑战。
3、核心内容对比
3.1 战略目标
-
特朗普政府:通过威慑与对抗减少网络威胁,确保美国的网络主权和网络霸权优势。
-
拜登政府:推动网络安全责任分配,强化基础设施保护,促进国际合作与生态系统韧性。
3.2 优先事项
方面 |
特朗普政府(2018) |
拜登政府(2023) |
关键基础设施保护 |
强化对能源、金融和通信领域的保护,聚焦于应急响应能力 |
引入明确的性能目标,推动公共-私营协作以提高防御能力 |
威慑与对抗 |
推行强硬的网络反制政策,包括经济制裁和先发制人攻击 |
更注重应对网络犯罪和打击勒索软件攻击行为 |
责任分配 |
强调个体和企业的责任,要求私营部门加强自身防御 |
推动责任上移,要求大型企业和技术提供方负担更多网络安全义务 |
技术与创新 |
聚焦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投资,确保美国技术竞争力 |
加强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下一代通信技术、零信任架构及数字供应链安全的研发与部署、支持和推动安全左移 |
国际合作 |
主张基于美国利益的全球网络治理,强调自由与开放的网络原则 |
倡导多边协作,推动国际规则制定,加强与盟友的协作,重点打击跨境犯罪 |
3.3 实施路径
-
特朗普政府:通过单边行动和强硬手段强化网络威慑,提升国防与情报部门的行动能力。
-
拜登政府:构建更加系统化的协作框架,推动跨部门合作和立法完善,加强全球盟友关系。
4、异同点分析
4.1 相似点
-
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两份战略都将能源、金融、通信等领域列为优先保护对象,强调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
技术创新与领导力:两者均强调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保持美国的技术优势。
-
国际合作:尽管方式有所不同,均强调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对塑造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
4.2 不同点
-
战略基调:特朗普战略以威慑与对抗为核心,拜登战略则更关注弹性与协作。
-
责任分配模式:特朗普政府偏重企业与个人责任,拜登政府则推动企业、技术提供方承担更多网络安全义务。
-
实施方式:特朗普战略倾向单边行动,拜登战略则通过多边合作试图增强霸权所带来的“合法性”和执行力。
5、政策意义与影响
5.1 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
特朗普战略:强化了国家网络威慑能力,但因单边主义色彩过重而在公共协作方面存在短板。
-
拜登战略:试图通过责任转移与跨部门协作提升整体网络安全,但执行难度较高。
5.2 对国际网络治理的影响
-
特朗普战略:强调自由与开放的网络原则,但其对抗性政策可能引发国际网络对立加剧。
-
拜登战略:更注重规则制定和全球盟友协作,试图恢复美国在网络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6、挑战
-
政策实施难度:拜登战略提出的责任转移与合作框架需要政府与企业间更高水平的协调,难以迅速落地。
-
国际合作的限制:美国的网络战略在坚持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可能面临国际多样化需求的矛盾。
7、小结
美国网络威慑战略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逐步从初期探索、被动应对,过渡到攻防结合的主动防御,并进一步迈向攻势主导的立体威慑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依托不对称力量建构与多域融合的逻辑,不断完善其网络战略布局,以实现塑造战略环境、影响对手行为的目标。从偏重防御转向注重进攻的演变,体现了美国试图通过网络威慑重塑信息时代全球霸权的深层战略意图。正如冷战时期核威慑逻辑贯穿美苏关系一样,网络威慑逻辑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国与国关系的重要特征。
尽管以提升安全与威慑能力为名,美国网络威慑战略的核心逻辑却是维系其全球霸权与扩展自身利益。表面上宣称具有防御性质,但实际上以对抗性和攻击性为主要特征,导致其无法为国际社会提供普遍共享的规则和秩序框架,更多是为自身霸权优势寻找合法性依据。这种内在矛盾表现在三个方面:
-
战略目标与全球稳定的冲突:美国以谋求战略优势为目标,难以平衡全球网络安全所需的基本稳定性,导致国际网络关系趋于紧张。
-
战略目标与战略能力的落差:单纯依赖力量积累并不能有效提升安全保障,反而可能加剧战略失衡,进而对全球网络安全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
激进威慑的外溢效应:美国将网络空间军事化和对抗性政策合法化,不仅可能加剧网络战的军事化趋势,还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担忧,进一步恶化全球关系与网络空间生态。
网络空间并非割裂的领域,而是支撑社会运作的重要公共空间。一味追求网络空间军事化与霸权化,势必破坏其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的本质,导致网络安全环境的全面恶化。全球网络治理的理想状态,应以国际合作为核心,通过平等协商构建公正、开放的网络安全生态体系,避免因单一国家的战略扩张而影响整体网络生态的稳定。
美国网络威慑战略的激进特质不仅无法满足全球网络安全的需求,反而可能阻碍国际合作,加剧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与冲突风险。这种对抗与战略扩张的路径,不仅削弱了网络空间的公共属性,还可能破坏国际秩序的稳定。因此,全球网络治理需要更多多边协作和共享价值观的注入,以应对信息时代的共同挑战。
二、欧盟
1、引言
欧盟不断强化对成员国的网络安全监管,逐步构建起了完整的网络安全战略体系。欧盟在2016年发布了NIS指令(NIS1),为成员国提供了网络安全的初步框架。随着新型网络威胁的出现和技术的发展,NIS2指令于2020年提出,强化了对欧盟网络空间的保护。与此同时,欧盟还通过发布《网络弹性法》,进一步加强对数字产品的安全监管,尤其是在物联网和数字供应链领域。
2、NIS1与NIS2指令的比较分析
维度 |
NIS1指令 |
NIS2指令 |
发布年份 |
2016年 |
2020年 |
适用范围 |
主要针对能源、金融、交通、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运营商 |
扩大适用范围,涵盖更多行业,包括数字服务提供商、物联网等 |
适用对象 |
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营商及一些重要的数字服务提供商 |
包括所有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营商、数字服务提供商、物联网设备供应商等 |
风险管理要求 |
要求成员国为关键基础设施制定网络安全政策并进行风险评估 |
更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要求成员国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并加强供应链安全 |
合规性要求 |
对合规要求较为宽松,处罚力度较低 |
强化合规性,明确规定了严重违规的处罚措施,要求对所有重大事件进行报告 |
跨境合作与信息共享 |
鼓励跨国合作和信息共享,但效果不明显 |
强化跨境合作和信息共享要求,要求快速响应跨境网络安全事件 |
网络安全事件响应 |
强调事件响应与应急措施,但缺乏明确的操作性细节 |
明确规定了网络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响应要求,要求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 |
对供应链的要求 |
对数字供应链安全关注较少 |
强化对数字供应链的安全要求,特别是对第三方供应商的安全保障 |
处罚机制 |
主要由成员国自行制定处罚标准,执行效果有限 |
提供了详细的处罚机制,成员国需执行严格的处罚标准,未报告的安全事件可能会面临重大罚款 |
3、NIS1与NIS2指令的评析
3.1 适用范围与行业扩展
-
NIS1指令主要聚焦于能源、交通、金融等关键基础设施,考虑到当时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于这些领域,因此该指令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它对这些领域的服务提供商提出了基本的网络安全要求,主要关注的是行业的核心安全防护。
-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NIS2指令扩展了适用范围,涵盖了更多的行业和服务,包括数字服务提供商、云服务、数据中心、物联网设备等。NIS2更加注重应对信息系统和数字服务日益扩展所带来的安全挑战,体现了欧盟对全球数字经济中跨行业网络安全风险的全面应对。
3.2 风险管理与合规性要求
-
NIS1指令提出了基础的网络安全要求,鼓励成员国对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进行风险评估,然而具体的实施细节较为宽松,很多成员国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一致性,导致各成员国之间的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差异较大。
-
相比之下,NIS2指令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系统的要求。它要求所有成员国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必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且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NIS2指令还特别加强了对数字供应链的管理,要求对整个数字供应链中的安全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第三方供应商的安全性。
3.3 跨境合作与信息共享
-
NIS1指令虽然提到需要加强跨境合作与信息共享,但实际上,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网络安全合作并不顺畅,跨国信息流通的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在面对跨境网络安全威胁时响应较为迟缓。
-
NIS2指令对此进行了显著改进,要求成员国建立更加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换威胁信息、漏洞报告以及响应措施。这样一来,成员国不仅可以更快地应对网络攻击,还能提高整体网络防护能力,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跨国合作。
3.4 处罚与合规执行
-
NIS1指令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较为宽松,大多数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处罚标准,并未对处罚细节做出明确要求,这导致部分国家对合规的执行力度不够,造成整体法规的效果有限。
-
NIS2指令对此作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明确规定了严重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并要求所有成员国按照统一标准执行。特别是在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未及时报告或未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NIS2将实施更为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和其他制裁措施。
4、实施难度与挑战
-
NIS1指令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对各成员国实施的协调和监管力度不够。虽然其为欧盟建立了基本的网络安全框架,但不同国家的执行差异性较大,导致整体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不一。
-
NIS2指令通过对成员国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强化、对数字供应链的监管以及更严格的合规性要求,提升了法规执行的难度。尽管如此,NIS2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操作标准和责任追究机制,这有助于减少执行中的差异,提高整体的网络安全水平。
5、《网络弹性法》简介
《网络弹性法》是欧盟为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安全性,特别是加强对数字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法规。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在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过程中,网络安全性被充分考虑,特别是在产品发布后的维护和更新环节。这项法案专注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
产品安全性:要求制造商和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
-
数字供应链安全:要求供应商对其提供的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进行审查,确保安全漏洞最小化。
-
应对漏洞:规定制造商需要在发现产品漏洞时,及时修补并向消费者或相关方报告。
-
合规性要求:加强对产品安全性的监测和合规性检查,确保符合欧盟标准。
6、NIS2指令与《网络弹性法》比较
对比维度 |
NIS2指令 |
《网络弹性法》 |
发布年份 |
2020年 |
2022年(草案完成,2024年12月生效) |
适用范围 |
覆盖关键基础设施及数字服务提供商 |
主要针对所有数字产品及其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问题 |
核心目标 |
强化欧盟内的网络安全防护,确保重要行业的安全性 |
提升数字产品的安全性,加强对市场上所有数字产品的网络安全要求 |
关注重点 |
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和跨国信息共享 |
产品安全性,特别是在数字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的网络弹性 |
实施要求 |
强调国家间协调与合规,明确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要求 |
强化制造商对产品设计、开发、更新过程中的网络安全管理责任 |
合规性要求 |
提供了一套严格的合规框架,要求快速报告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
强化产品发布后的安全性管理,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弹性 |
处罚机制 |
严格的处罚机制,尤其针对重大安全事件未及时报告的情况 |
对不合规的产品进行市场禁售,并可能面临罚款 |
行业应用 |
主要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如能源、金融、交通等 |
涉及所有行业,涵盖所有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数字产品和服务 |
7、两者法案的评析
7.1 适用范围与目标差异
-
NIS2指令侧重于加强欧盟内部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特别是针对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其核心目标是提高跨境合作和风险管理,确保欧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能应对复杂的全球性威胁。
-
《网络弹性法》则侧重于提升所有数字产品的网络安全性,特别是在数字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安全考虑。这项法案强调的产品安全性,尤其是在数字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风险管理,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市场上的所有数字服务提供商具有深远影响。
8、安全目标与实施层面
-
NIS2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关键基础设施实施安全管理。这种管理主要集中在应急响应、风险评估、合规报告以及跨境合作等方面。
-
相对而言,《网络弹性法》更加关注数字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制造商和开发商在数字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时就纳入网络安全考量,确保产品从源头就具备抗攻击能力。其对产品的监管不仅限于产品发布后的更新管理,还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程安全防护。
9、产品全生命周期与数字供应链管理
-
NIS2指令强调了数字供应链的安全,尤其是对于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供应商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第三方供应商不成为网络攻击的薄弱环节。
-
《网络弹性法》则通过严格要求制造商确保数字产品在整个全生命周期内的网络弹性,尤其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其强调了供应链中的每一环节,尤其是第三方组件对最终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10、合规性与处罚机制
-
NIS2指令提供了详细的合规性框架,确保成员国能够统一执行网络安全标准,特别是在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报告方面,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
-
《网络弹性法》则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所有数字产品都必须符合网络安全标准。若未能通过安全审查的产品将无法进入市场,并可能面临重罚。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在产品发布前,确保完全符合网络安全要求。
11、对全球网络安全的影响
-
NIS2指令通过加强欧盟内部的合作与信息共享,不仅提升了欧盟成员国的网络安全能力,也对全球网络安全起到了示范作用。它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参考,推动全球网络安全标准的逐步统一。
-
《网络弹性法》则为全球产品安全标准树立了新的标杆,尤其对于技术公司和数字服务商而言,这一法案可能会引发全球产品设计和开发理念的转变,尤其是产品安全性和网络弹性的提升。
12、小结
NIS2指令与《网络弹性法》都旨在提升欧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但其焦点和实施方式有所不同。NIS2指令通过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和跨境合作,提升了欧盟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而《网络弹性法》则注重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源头提升网络安全,通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欧盟市场中的数字产品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两者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结合在一起,将为欧盟乃至全球的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参考。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全球范围内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将不断升级,欧盟的这些举措为我国网络安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作用。
三、以色列
1、引言
以色列凭借其独特的网络安全战略和强大的技术实力,迅速崛起为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领先者之一,技术创新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度融合而闻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便开始重视并构建起一套成熟且高效的网络防御体系。以色列的网络安全体系不仅在防御和技术研发上处于世界前列,而且在网络战争的应对和人才培养方面展现了一定的能力。其主要分析以色列在网络攻击防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以及网络战争等方面的经验。
2、战略背景
2.1 网络安全的军事化体系
-
以色列的网络安全战略具有明显的军事化特征。以色列国家网络安全局(INCD)成立于2011年,标志着该国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作为全球首批将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的国家之一,以色列的网络安全体系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结合了高度精密的情报能力和快速反应机制。以色列军队的网络安全部门,不仅负责国防领域的网络安全,还通过以色列国防军(IDF)将网络安全能力扩展至整个社会,包括民用领域、公共基础设施和企业。这种军事与民用领域紧密融合的模式,使得以色列在全球网络空间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2.2 技术创新与政策推动
-
以色列政府始终将网络安全视为国家战略优先事项,并通过多项政策推动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与企业的发展。以色列政府在研发上的高投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网络防御技术领域,促使本国在全球网络安全技术的竞争中占据了领先地位。同时,以色列国内的企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创业资金等政策激励,使得以色列成为全球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的热土。
3、核心内容与政策分析
3.1 网络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与方针
-
以色列的网络安全战略具有鲜明的防御性与攻击性相结合的特点。与其他国家以防御为主的网络安全战略不同,以色列更加注重通过主动出击和威慑来确保国家安全。在以色列的战略框架中,网络空间被视为与传统军事领域平行的战场,因此以色列积极推动军队与民间企业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紧密合作,促进技术研发和经验分享。这一战略使得以色列能够在网络安全领域快速响应并有效应对各种威胁。
3.2 网络攻击防御与网络战争
-
以色列在网络防御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其网络攻击防御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以色列的网络安全企业,如Check Point、CyberArk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全球金融、电力、交通等关键行业。同时,以色列在网络战争领域的成就也备受关注。以色列被认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网络战争中采取主动进攻的国家之一。以色列的网络攻击能力,不仅限于防御体系的建设,更通过精准的网络攻击行动,展示了其在应对对外网络威胁时的强大反制能力。
3.3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创新
-
以色列注重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并通过多项措施加强国内高技能人才的储备。以色列高等院校,特别是本·古里安大学、特拉维夫大学等院校,设有专门的网络安全课程和研究机构,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网络安全人才。此外,以色列的军队也是全球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基地。IDF通过其网络战部队(Unit 8200),为士兵提供高强度的网络安全培训,许多优秀的网络安全专家随后进入民用领域,推动了以色列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
4、核心政策与实施路径
4.1 政策框架与战略执行
-
以色列的网络安全政策框架具有高度系统性和结构化,其战略执行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国家安全层面的防护、企业层面的合作以及国际间的协作。在国内,政府通过立法与政策框架推动各行各业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并在金融、电力等关键领域制定了详细的行业标准。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积极鼓励私营企业与军方、政府间的合作,推动创新和技术的快速迭代。
4.2 国际合作与跨境网络安全治理
-
作为全球网络安全产业的重要出口国,以色列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尤其在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色列不仅与美国、欧盟等主要网络安全大国保持紧密合作,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经验。例如,以色列的网络安全企业与德国电信创新实验室、本·古里安大学等机构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制定。此外,以色列在应对跨国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时,也通过国际多边平台积极参与协调,推动全球网络空间的稳定与安全。
5、小结
以色列凭借其独特的军事化网络安全体系、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合作基础,在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中占据了领先地位。通过将军事领域的技术与经验成功转化为民用应用,以色列不仅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网络防御体系,还通过企业孵化、风险投资和技术研发等多维度手段,推动了网络安全产业的蓬勃发展。以色列的网络安全政策明确,将网络空间视为与传统战争领域平行的战场,实施积极的防御与进攻策略,这为其提供了更强的应对外部威胁的能力。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在人才培养方面,以色列通过政府、军队、学术界和企业的协作,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以色列的学术机构如希伯来大学网络安全研究中心专注于网络和协议、国际法研究;特拉维夫大学布拉瓦尼克跨学科网络研究中心(Blavatnik)在网络安全不同方面已开展了 60 多项前沿研究;以色列理工大学网络安全研究中心专注于网络威胁情报的收集、整合、分析、预警;巴伊兰大学网络安全研究中心专注于加密研究;本·古理安大学网络安全研究中心设置网络攻击模拟实验室、恶意软件分析实验室、行动安全实验室及物联网安全实验室,这类研究中心成为以色列政府和学术界在网络安全研究的典型合作。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网络安全人才。此外,以色列军方的“网络军团”对年轻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为国家网络安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些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专家不仅推动了国内产业发展,也在全球网络安全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印度
1、引言
印度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数字经济之一,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在这一进程中,印度政府在推动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信息安全、数据保护和网络犯罪防治等领域的挑战日益严峻。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印度不仅加大了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平衡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安全保护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分析其如何在保护信息安全和推动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2、印度的网络安全背景
2.1 数字化转型与网络威胁的增长
-
印度的数字化转型在过去十年内显著加速,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和政府数字化服务领域的扩展。这一进程使得印度经济受益于数字技术的推动,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网络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金融、医疗和政府部门,成为制约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印度国家信息安全局(CERT-IN)的报告,2023年印度的网络攻击事件较2022年增长了20%以上。
2.2 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大基础
-
印度是全球IT和外包服务的中心之一,尤其在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和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然而,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和数字创业公司的涌现,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印度庞大的IT行业不仅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使得该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平衡网络安全与行业发展的关系,成为印度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3、印度的网络安全政策与法律框架
3.1 网络安全战略的出台
-
印度的首个网络安全战略于2013年发布,标志着国家层面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此战略涵盖了网络威胁识别、网络攻击响应、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多个方面,并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印度政府力求通过这一战略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以保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3.2 信息技术法与数据保护法
-
信息技术法(IT Act 2000):该法案是印度最早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框架,涵盖了电子交易、数据保护、信息安全和网络犯罪防治等方面。该法案为印度的网络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其面临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
-
数据保护法:2023年,印度通过了《个人数据保护法案》(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Bill),旨在保护公民的个人数据不被滥用。该法案的出台是印度加强数据保护的关键一步,旨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它要求公司在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时必须获得用户的同意,并且确保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安全性。
-
网络犯罪法: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加,印度政府在2019年对《信息技术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网络犯罪的定义和处罚机制,尤其在网络诈骗、勒索软件、数据泄露等领域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
3.3 印度国家信息安全局(CERT-IN)的作用
-
作为印度网络安全的核心机构,CERT-IN负责收集、分析和应对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安全威胁。该机构的成立促进了印度网络安全战略的实施,并通过提供威胁情报、制定安全标准和响应网络攻击,支持政府、企业和民众在面对网络威胁时的应对能力。
4、印度在网络安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4.1 推动技术创新与保障安全
-
印度政府在推动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确保技术安全的问题。印度庞大的IT行业和众多创业公司在推动创新的同时,需要确保其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例如,在推进“数字印度”计划的过程中,政府对支付系统、在线服务和政府数据库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印度正通过引入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系统和网络防火墙等,来保证技术创新不会被网络威胁所吞噬。
4.2 全球合作与知识共享
-
印度认识到,全球化的网络安全威胁需要跨国合作来应对。通过与国际组织(如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等)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印度不仅加强了网络安全的国际合作,也推动了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印度与美国、欧盟等国在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4.3 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研发
-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印度大力投资网络安全教育和人才培养。印度的顶级院校,如印度理工学院(IIT)和印度管理学院(IIM),已开始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课程,以培养专业的网络安全人才。此外,印度也积极支持企业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鼓励本土网络安全企业的成长。以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TCS)和Infosys等大型IT公司为代表,印度的许多科技企业都开始致力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化。
5、持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5.1 网络威胁的复杂性
-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威胁变得愈加复杂。例如,随着物数字化的普及,印度面临着更多的潜在攻击面。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成为印度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网络攻击的类型也在不断演化,勒索软件、APT攻击等新型攻击手段层出不穷。
5.2 法律与技术的适应性
-
尽管印度在网络安全法律框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法规的执行和更新方面仍面临挑战。例如,随着数据量和网络安全技术的迅速发展,现有的法律框架未必能及时适应新兴威胁的变化。因此,如何制定更加灵活和具有前瞻性的法律,将是印度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
6、小结
印度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推进网络安全法规和技术建设,在数据保护、信息安全和网络犯罪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印度政府不仅在加强国内网络安全防御的同时,还注重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技术创新。然而,随着网络威胁的不断演化,印度仍面临着法律更新、技术应对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未来,印度将在网络安全战略中继续探索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确保信息安全之间实现更加有效的平衡。
总结与展望
新时代的网络和信息安全趋势正在深刻变革,全球化与区域化之间的张力成为新的挑战。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在数字经济和安全方面的矛盾愈发凸显,全球化趋势逐步放缓,取而代之的是“去全球化”的迹象。美国、欧盟、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在推进网络安全战略时,都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区域化倾向。面对这些变化,建设韧性、安全和可持续的数字安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数字供应链安全的加强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进步,全球数字供应链逐渐复杂化,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从美国到欧盟,再到印度,各国都在加强对数字供应链的保护。美国推行的《美国供应链行政令》要求企业确保其供应链的网络安全性,而欧盟则通过《数字战略》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供应链的安全保障。未来,数字供应链的安全性将成为国际安全合作的焦点。
2、“安全左移”的必要性
“安全左移”作为一种开发安全的理念,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美国的DevSecOps和欧盟的数字技术研究平台都强调在软件开发早期阶段就融入安全机制,以确保信息系统在设计时就具备抗攻击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安全将越来越被嵌入到开发周期的每个环节,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的主流方向。
3、韧性数字安全体系的建设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构建韧性数字安全体系成为一种应对未来风险的战略选择。以色列一直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先锋,其对“信息安全韧性”的重视值得借鉴。以色列的网络安全政策着重强调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特别是在面对攻击时迅速恢复的能力。
4、π型人才的培养
网络安全领域的人才短缺依然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此背景下,π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的MIT和以色列的本·古里安大学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教育创新,培养了大量跨学科、具有多元技能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在具备深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从全局视角出发,分析和解决网络安全中的复杂问题。
5、安全运营体系的构建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演化,构建完善的安全运营体系成为保障企业网络和数据安全的基础。欧盟在《网络安全法案》框架下,提出了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严格监管要求,并通过建立跨国信息共享机制增强了网络安全的响应能力。美国的国土安全部也在推动网络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6、威胁情报体系的完善
随着威胁态势的日益复杂,威胁情报体系的建设成为增强网络安全韧性的关键。以色列的“赛博实验室”和美国的“CISA”都在建立并完善全球范围的威胁情报共享平台。这些平台不仅加强了跨组织合作,还能联防迅速响应各类网络攻击,为所在组织网络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7、以攻促防的战略
在现代网络安全体系中,“以攻促防”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战略手段。通过主动的攻防演练、漏洞挖掘和模拟攻击,网络安全防御方可以提前识别潜在的漏洞与弱点,从而加强防御能力。以色列等国家在网络安全的攻防博弈中已有了丰富的经验,其“攻击性防御”策略通过模拟真实攻击情境,提升了防御系统的韧性。例如,以色列的赛博实验室(Cyber Lab)经常进行模拟攻击演练,测试和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网络防御能力。美国也有类似的战略,定期进行针对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模拟渗透测试,从而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漏洞。此外,欧盟也通过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ENISA)组织定期开展网络攻防演练,帮助成员国和行业了解并应对不断演化的网络威胁。印度也在其网络安全战略中提到,通过强化网络战能力和模拟攻击来提升防御体系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在其不断加强的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中,定期开展此类活动。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主动进攻(例如白帽黑客的渗透测试)不断提升自身防御能力,确保在真实攻击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并有效抵御。随着全球网络环境的复杂化,这一方法将逐步成为未来网络安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和跨国合作的背景下,“以攻促防”不仅能增强单个国家的网络防御,还能在全球层面上提升整个网络生态系统的安全性。
注:本篇为手稿,故“数据安全”并没有写入该手稿。
全球化到区域化的转变
虽然网络安全的挑战是全球性的,但随着“去全球化”趋势的显现,各国之间的网络安全策略和合作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美国和欧盟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反映了国家安全利益的日益凸显。印度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平衡信息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挑战,而以色列则依靠其强大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国际合作,强化了自己的区域领导地位。可以预见,未来的网络安全战略将逐步从全球一体化走向区域合作,更多的国家将强调在区域层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新的网络安全治理格局。
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和信息安全将继续是全球各国关注的核心议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威胁的演变,各国正在通过一系列战略措施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加强数字供应链安全、推动“安全左移”、建设韧性数字安全体系、培养π型人才、完善安全运营与威胁情报体系,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这些举措将帮助各国更有效地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保护数字经济,并推动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退潮,区域化成为新的趋势。全球网络安全格局正在经历从全球化到区域化的转变,国家间的网络安全竞争与合作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以攻促防战略在各国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攻防技术的融合和安全体系的韧性提升。例如,以色列和美国的“攻防演练”模式,欧洲和印度的安全测试与模拟攻击等,已成为全球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未来,全球与区域的网络安全协作将更加紧密,数字安全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国将在共同面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同时,也将更加重视区域内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将得以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将更加安全可靠,全球数字化进程将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稳步推进。
注:手稿可能存在存别字,因没有完全写完。
参考:
[1]The_Global_Cybersecurity_Index_report[EB/OL].https://www.itu.int/en/ITU-D/Cybersecurity/Pages/global-cybersecurity-index.aspx,[2024-09].
[2]蒋家敏,石斌.网络威慑与霸权重塑:美国网络威慑战略的演化及动因探析[EB/OL].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56820,[2023-07-19].
[3]Vandezande N. Cybersecurity in the EU: How the NIS2-directive stacks up against its predecessor[J]. 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 2024, 52: 105890.
[4]Canonical.首席信息安全官对欧盟《网络弹性法案》的全面解析[EB/OL].https://cn.ubuntu.com,[2024-9-26].
[5]梦溪拾笔.【研究报告】数据跨境治理国别规则(9):俄罗斯[EB/OL].https://mp.weixin.qq.com/s/4Vt5-WdQDg-vy6K0XE-uMQ,[2023-1-10].
[6]桂畅旎.以色列网络安全产业研究及对我启示[EB/OL].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53091,[2023-03-24].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0x727开源安全团队):基于全球视角推演新时代网络和信息安全趋势与建设方向(万字_手稿)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