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问题:
- 云不兼容:现有的文档安全解决方案可能无法很好地与云环境集成,导致在云端存储、访问和共享文档时存在安全风险。这通常是因为传统方案是为本地环境设计的,缺乏对云原生特性的支持,例如云存储 API 和身份验证机制。
- 管理复杂:管理现有文档安全方案可能非常复杂,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配置、维护和监控。这可能涉及多个安全工具,不同的策略,以及复杂的权限管理,增加 IT 管理的负担。
- 不止一种解决方案:市场上存在多种不同的文档安全工具和方法,例如 DLP、IRM、CASB 等,难以统一管理。不同的方案可能存在冲突,增加了管理和集成的复杂性,降低整体安全性。
- 简单绕过:用户可能找到绕过安全措施的简单方法,导致安全失效。这通常是因为安全措施过于复杂或影响用户体验,导致用户寻求其他方式来完成工作,例如通过截屏、打印或复制粘贴。
- 用户抵触:用户可能不愿意使用复杂的安全工具,影响工作效率。安全工具如果过于复杂或频繁干扰正常工作流程,可能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导致他们不愿意配合,甚至故意绕过安全措施。
- 需要自定义包装器:为了保护某些类型的文档,可能需要自定义开发 "包装器"(wrapper),例如加密或水印工具,这会增加开发、部署和维护的成本和复杂性。这些自定义包装器往往缺乏标准化,难以与其他安全工具集成。
- 工具降低生产力:一些安全工具可能会降低用户的生产力,影响工作效率。例如,一些过分严格的加密工具可能会导致文档打开缓慢、编辑困难,或者频繁需要输入复杂的密码。
- 跟踪复杂有限:跟踪文档的使用和访问情况可能比较复杂,不够全面。传统安全工具可能只提供基本的审计日志,难以全面了解文档的流转情况,例如文档被谁访问、何时访问、做了哪些修改等。
- 云存储不兼容:现有方案可能无法很好地与云存储服务集成,导致安全漏洞。例如,某些安全工具可能无法正确处理云存储的权限模型,或无法有效控制云存储中的数据共享。
2. 当前方法:
- 制定策略:首先需要制定安全策略,明确保护目标,例如确定哪些文档是敏感信息,如何保护它们。策略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合规要求进行制定。
- 引导用户:需要对用户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应包括如何识别钓鱼邮件、如何安全使用文档、如何报告安全事件等。
- 复杂出口控制:在数据流出点设置复杂的控制措施,例如网关,防止敏感信息泄露。例如使用 DLP系统,对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内容检查,防止敏感数据泄露。
- 关键词过滤:通过过滤关键词来防止敏感信息泄露,例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然而,关键词过滤可能存在误判,并且难以处理更复杂的敏感信息,例如结构化数据或图像。
- 邮件内联扫描:对电子邮件内容进行扫描,防止恶意附件和钓鱼邮件。这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措施,但需要不断更新规则库来防御新型恶意软件和钓鱼攻击。
- 端点工具:在用户终端上部署安全工具,例如杀毒软件、XDR或EDR(端点检测与响应)等。这些工具可以监控终端的安全状态,检测和阻止恶意软件,以及提供安全事件的响应能力。
- 禁用 USB:禁用 USB 接口,防止数据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泄露。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但可能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
- 寄希望于最佳情况:通俗的说就是靠运气!某些情况下,可能只能被动防御,寄希望于不会发生安全事件。这种被动防御模式往往难以应对复杂的安全威胁,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3. 用户想法:
- 不会被抓到:侥幸心理!用户可能认为自己不会因为违规操作被发现。这是用户安全意识薄弱的表现,需要加强安全培训,并引入有效的安全监控机制。
- 复制胜过跟踪:用户可能会选择复制文档而不是按照安全流程操作。这是因为用户认为复制更方便,安全措施过于繁琐。需要提供更便捷的安全工具,提高用户体验。
- 云破坏安全:用户可能认为云环境不如本地环境安全。这是一种误解,云环境的安全性可以通过适当的安全配置和管理来保障。需要加强对云安全的宣传,提高用户对云环境的信任度。
4. 更好的方法:
- 策略驱动:安全措施应基于明确的策略。策略需要根据组织的安全需求和风险评估进行定制,并定期审查和更新。
- 无包装器:不需要使用自定义的 "包装器" 来保护文档,降低复杂性。使用标准化的加密和权限管理机制可以简化安全部署和管理。
- 全局跟踪:实现对文档的全局跟踪,掌握文档的流转情况,例如文档被谁访问、何时访问、做了哪些修改。
- 快速部署:安全方案应易于部署,快速上线,以便快速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 用户透明:安全措施对用户应该是透明的,不影响正常工作流程。应该优先考虑用户体验,在不影响用户工作的情况下保障文档安全。
- 厂商原生:尽可能使用厂商提供的原生安全功能,降低兼容性问题。避免使用多种不同厂商的解决方案,以减少集成和维护的复杂性。
- 精细但透明的控制:提供精细化的安全控制,例如基于角色、权限、时间等进行控制,但对用户透明,不影响用户体验。
- 机器学习: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检测和预防威胁,例如检测异常的用户行为,识别恶意软件变种。
- 云/本地密钥管理:密钥管理可以部署在云端或本地,提供灵活的选择。密钥管理是安全的基础,需要确保密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政企组织内部安全:确保政企组织内部的文档安全。例如,通过零信任架构,限制用户对敏感文档的访问权限。
- 政企组织外部安全:确保政企组织外部的文档安全,防止数据泄露。例如,使用 IRM 技术,在文档离开组织后仍然对其进行保护。
- 动态安全:确保文档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例如使用加密技术保护静态数据和传输数据。
5. 效益:
- 云兼容:新的文档安全方案可以很好地与云环境集成。
- 鼓励所有权:鼓励用户对自己的文档负责,提高安全意识。
- 永久保护文档:对文档进行永久保护,无论文档如何流转,安全措施都有效。
- 降低恶意泄露风险:降低恶意泄露的风险,例如黑客攻击导致的数据泄露。
- 降低意外泄露风险:降低意外泄露的风险,例如员工误操作导致的数据泄露。
- 快速响应:可以对安全事件做出快速响应。
- 集中撤销:可以集中撤销文档的访问权限。
- 更好的合规性:帮助政企满足各种安全合规要求,例如 等保、GDPR等。
- 原生加密:使用原生的加密功能来保护文档,避免使用第三方加密工具造成的兼容性问题。
- 支持原生应用:可以与常用的办公软件无缝集成,不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
- 完整工作流审计:提供完整的工作流审计,方便追溯和调查,例如记录谁访问了哪些文档,做了哪些修改。
- 基于证据的审计:提供基于证据的审计报告,方便进行安全分析和改进。
- 在云存储平台之间保留策略:确保在不同的云存储平台之间,安全策略保持一致,避免因平台差异导致的安全漏洞。
希望本文的分析与思考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您点赞+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再说安全):关于文档安全的一些思考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