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密码发展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起源与早期实践 :密码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 年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密码的国家之一。古代中国的军队在战争中为保护机密信息,频繁使用密码技术,比如商周时期就有利用烽火传递信息,不同的烽火组合代表不同的军情,这可视为一种简单的密码通信方式。
出自西周的《六韬》,阴符共有八种不同长度,每种长度代表一种特定的军事信息;阴书则是将书信拆分成三部分,由三人分别传递,只有合在一起才能读懂,这是早期较为巧妙的保密通信方法。
1)起源时期早在西周时期,《六韬》中就记载了“阴符”。
2)使用方法一套阴符包括尺寸不等、形状各异的符,每种尺寸的符代表特定的含义,如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擒将之符长九寸等,收信人根据符的形状和事先约定好的含义来解读信息。
3)特点与优势“阴符” 上无文字、无图案,即使传递者被俘或叛变,敌人也难以知晓符中的内容,保密性较强。
2)传递方法将机密内容完整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然后拆开打乱分成三份,由三名信使各传递一份,收件人收到后按顺序拼合解读,即使某一信使被抓,敌方也无法获得完整情报,但缺点是若丢失一份则无法了解原意。
符契是古代的一种凭证,其使用方法由《六韬》中的“阴符” 改进而来。“阴符” 是君主与将领之间用于秘密联络的工具,共有八种长度不同的阴符,分别代表不同的军事情况。
符:是皇帝派人向军队调兵的凭证,共有5 种符,各种符的组合表示调用兵力的多少。每符分左右两段,右段留京师,左段由各路军队的主将收掌。使者带着皇帝的命令和由枢密院封印的相应右符前往军队调兵,主将听完使者宣读皇帝的命令后,须启封使者带来的右符,并与所藏的左符验合,才能接受命令,然后用本将军的印重封右符,交由使者带回京师。
契:是主将派人向镇守各方的下属调兵的凭证,共有三种契,每契都是鱼形,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留主将收掌,下段交各处下属收掌,使用方法类似于上述的符。
信牌是两军阵前交战时,派人传送紧急命令的信物和文件。
北宋初期使用的信物是一分两半的铜钱,后来改用木牌,上面可以写字。宋仁宗康定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
元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
明代将信牌的牌面纸张幅扩大,信使所传事件直接写在信牌上,这样就可以不另用文书,且最初内容比较简单,常用来催辑公事,后索性直接用来发布命令指示,通知事项,信牌因此成为具有普通文书作用的下行文。
信牌版式须按照牌文格式刷印,有关内容文字填写在版框内,大多使用廉价的蓝色水印,少用墨色。如用粘单转发文件,粘单均粘于牌文右下方,并须加盖骑缝印信。下发之前,要由各衙门承发房、挂号房书吏编写发文字号,多以《千字文》为序,将发往衙门、事由、文种等项登于发文号簿上,用印保存,然后将文发出。
字验是宋代军事通信的一种保密方法,它与近代以来军队、外交官和间谍们常用的借助密码字典进行秘密通信和联络的原理相同。通过事先约定好的不同军情与特定文字的对应关系,来实现军情的秘密传递.
约定军中重要事情为40 条,如 “请弓”“请箭”“请粮料”“请添兵”“请移营”“被贼围”“战不胜”“将士叛” 之类,然后选一首含有 40 个不同字的旧诗,依次令其中每一个字对应一种军情。战前临时编排,只有主将知道具体的对应关系。传送军情时,写一封普通的书信或文件,在其中对应军情的关键字旁加印记。军使在送信途中,即便被敌方截获,对方也难以破解信中内容。将军们收到信后,找出其中加印记的关键字,然后根据约定的 40 字诗来查出该字所告知的情况,还可以在这些字上再加印记,以表示对有关情况的处理,并令军使带回。
在中国古代,藏头诗密码可能被用于传递情报、政治谋划等场景。例如,在一些宫廷斗争或者秘密结社活动中。假设有一个反对外戚专权的秘密组织,他们想要传达 “推翻外戚,恢复朝纲” 的信息。成员可能会写一首藏头诗:“推窗望月意难平,翻覆风云心自明。外患内忧皆可治,戚氏专权不可行。恢宏大志谁人解,复我江山意气生。朝来暮去思良策,纲纪重振待后生。” 这里每句诗的开头字连贯起来就是他们的核心意图,对于不知情的人,这可能只是一首普通的感怀诗。
藏头诗是一种将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隐藏在诗句开头的诗歌形式。作为密码使用时,它是利用诗歌的开头字连贯起来传达特定的信息。藏头诗密码的原理在于通过表面上是正常的诗词创作,将关键信息隐藏在特定位置,只有知道规律的接收者才能解读出其中的真正含义。
在古代军事通信中可以作为情报传递的手段。例如,军队将领事先规定好,《千字文》中 “天地玄黄” 的 “天” 字代表 “有敌军来袭,方向为北方”,“地” 字代表 “我军物资匮乏,急需粮草” 等。在传递军情时,就可以在书信中巧妙地嵌入这些来自《千字文》的字来传达情报。比如信中写 “今日观天,地之景象亦变”,接收情报的将领就可以根据事先的约定,解读出有敌军从北方来袭且我军物资情况有变的军情。同时,由于《千字文》的字数较多,内容丰富,密码组合方式多样,可以增加情报的保密性。而且,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古代文人官员来说,利用《千字文》作为密码本也比较方便记忆和操作。
《千字文》是南朝梁周兴嗣编纂的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千字文密码是以《千字文》为基础构建的密码体系。其原理是事先约定好《千字文》中的字代表的意义,通常是将每个字与数字、方位、事物等对应起来。因为《千字文》的文字内容固定且广泛流传,很适合作为密码本。
20 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成立了 “情报局”,开始进行密码战的研究与实践,民间也涌现出一批密码学家。这一时期,密码学主要服务于军事和情报领域,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密码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各方都在努力研究和破解对方的密码,以获取情报优势。
背景 : 20 世纪初期,密码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 。
发展 : 随着军事、政治等方面对信息保密需求的增加,中国开始关注密码学领域,并逐渐引入一些国外的密码技术和理论。
国民政府的密码工作: 30 年代,国民政府成立了 “情报局”,开始进行密码战的研究与实践,一些密码学家也在这一时期涌现,如马少方、陈嘉庚等,他们为密码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国民政府在军事、外交等领域开始广泛应用密码技术,与日本等国家展开了密码情报战,同时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密码体制。
中共的密码工作: 中共方面也高度重视密码工作,1938 年朱德、彭德怀就强调机要文电的保密工作。1944 年,中央社会部成功密取国民党联络参谋的密码本,为中共破译国民党密电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中共的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情报支持。
-
初步体系建立阶段(1949 年 - 1975 年)
专业机构成立1950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密码学研究所,成为全国首家专门从事密码学研究的机构,这标志着中国密码学研究开始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的道路,为密码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密码破译与体制研制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中国在密码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破译苏联的 “短波电报密码”、美国的 “电报密码”,并研制出了 “独立密码体制”,这表明中国在密码分析和密码编制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在国际密码学界逐渐崭露头角。
技术革新与计划推进20 世纪 80 年代末,国家加强了密码学领域的研究,提出了 “神州工程” 计划,旨在加强密码学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密码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结合,提高密码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现代密码技术的探索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积极探索现代密码技术,如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量子密钥分发等,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
理论奠基与初步探索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 - 70 年代)
理论基础引入:20 世纪 50 年代,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发表了《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为密码学建立了理论基础,我国也开始关注这一理论成果,密码学逐渐从艺术走向科学。
自主研制密码机:1955 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动密码机 ——“紫电一号”,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密码机,开启了我国自主研发密码设备的先河。
-
技术发展与体系形成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 - 90 年代)
公钥密码学的引入:1976 年,Diffe 和 Hellman 发表了《密码学的新方向》,开创了公钥密码学的新纪元。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密码学界开始关注公钥密码学,并进行相关研究。
国产密码算法研究: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大力投入国产密码算法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密码算法和技术,为构建我国自主可控的密码体系奠定基础。
商用密码的起步与发展:21 世纪初,我国商用密码开始起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商用密码在金融、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商用密码产业的快速发展。
密码技术创新与突破:我国密码学家在密码理论和技术方面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如在量子密码、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密码法规与标准建设:2020 年《密码法》的颁布实施,以及 2023 年《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的修订,标志着我国密码工作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时代,密码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同时,我国也制定了大量的密码标准,包括商用密码国家标准 40 余项,商用密码行业标准 140 余项,推动了密码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密码应用的深化与拓展:密码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从传统的网络安全、信息加密,到新兴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都离不开密码技术的支撑,密码应用呈现出泛在化的趋势,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曲线密码:我国在密码学领域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双曲线密码” 等,这些成果在信息安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未来的信息安全提供了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使我国在密码学前沿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信息安全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密码学作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阐述:
发展趋势:探讨从技术创新突破、应用领域拓展、产业生态完善、政策法规与监管加强四个层面简述未来密码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我国的优势与机遇:
密码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乎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个人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还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密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密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欢迎关注《网络安全和等保测评》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络安全和等保测评):中国密码发展史 · 详解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点赞
https://cn-sec.com/archives/3531638.html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