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具体步骤:
1.规划阶段
- 确定密改目标与范围
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和关键业务流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以及 GB/T 39786-2021《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等,确定密改需达到的具体目标,界定密改工作所涉及的信息系统范围、应用模块、数据类型等。 - 开展现状评估
全面梳理现有信息系统的架构、技术、数据流向、应用场景等,分析当前密码应用的现状,包括已使用的密码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存在的安全风险与不足,为后续制定密改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 制定密改方案
根据确定的目标和评估结果,结合信息系统的业务特点和安全需求,按照 GB/T 43207-2023《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设计指南》等标准规范,制定详细的密改方案,涵盖密码技术选型、密码产品部署、密钥管理体系建设、应用系统改造等内容,并明确各阶段的任务、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验收标准等。 - 进行方案评估与备案
组织内部专家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密改方案进行评估,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估通过后,将密改方案及相关评估报告报所在地的密码管理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回执作为后续建设实施的依据。
2.建设阶段
- 采购与部署密码设备和系统
依据密改方案,采购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要求的密码设备和软件系统,如服务器密码机、加密存储设备、密钥管理系统、数字证书认证系统等,并按照要求进行安装、配置和调试,确保密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 改造应用系统
对信息系统中的各类应用进行改造,使其能够与新部署的密码设备和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实现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字签名等密码功能。这可能涉及到对应用程序的代码修改、接口开发、配置调整等工作,需确保改造后的应用系统能够满足密码应用的要求,且不影响原有业务功能的正常运行。 - 建设密钥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体系,包括密钥的生成、存储、分发、更新、备份、恢复和销毁等环节。采用安全可靠的密钥管理技术和设备,如硬件安全模块(HSM),确保密钥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并制定相应的密钥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密钥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 集成与测试
将密码设备、系统与改造后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开展全面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验证密码功能是否正常实现,系统性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以及是否能够有效抵御各类安全威胁。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直至系统达到预期的密改效果.
3.运行阶段
- 投入运行与监控
完成密改建设并通过验收后,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建立密码应用运行监控机制,实时监测密码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密钥的使用情况、加密算法的执行情况、系统的性能指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密码应用的持续稳定运行。 - 定期评估与优化
按照相关要求,定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至少每年一次,评估密码应用的合规性、正确性和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进行改进,不断提升密码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应急响应与处置
制定密码应用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在密码设备故障、密钥泄露、遭受密码攻击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流程和处置措施。建立应急响应团队,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和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 人员培训与管理
加强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运维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密码安全培训,提高其密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熟悉密码应用的相关流程和要求,掌握密码设备和系统的操作方法,以及应急处置的基本技能,确保密码应用的正确使用和有效管理。
-
系统架构分析
-
现有密码应用情况评估
-
安全风险与合规性评估
-
确定密码应用架构
-
选择密码技术和产品
-
制定密钥管理策略
-
密码设备和系统部署
-
应用平台改造
-
集成与测试
-
监控与应急响应
-
更新与优化
-
评估现有算法
-
替换和升级算法
-
密钥存储安全增强
-
密钥生命周期管理优化
-
设备性能提升
-
设备功能扩展
-
数据存储加密优化
-
数据传输加密强化
-
身份认证方式升级
-
授权机制完善
欢迎关注《网络安全和等保测评》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络安全和等保测评):不同部署环境下如何进行商用密码改造?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