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解锁新能源汽车电池 法院: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admin 2024年12月31日22:52:11评论35 views字数 1172阅读3分54秒阅读模式

私自解锁新能源汽车电池 法院: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从事汽车电路维修的兄弟二人

得知正常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池

价格昂贵且耗时较长

遂发现“商机”

通过技术手段违法篡改电池管理系统数据

逞一时之快

却后患无穷……

近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数据,以达到“解锁”电池目的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案件

案情回顾

大刘、小刘兄弟二人自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汽车电路维修工作,在维修领域深耕细作十余年后,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汽车维修公司。

工作期间,兄弟二人逐渐了解到,A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为避免动力电池在撞击受损后继续使用引发短路起火,电池管理系统会在识别到碰撞信号后“上锁”(即禁止动力电池对外输出功率),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按照常规流程,动力电池应在完成相应维修检查,并确保能正常安全使用后,才能“解锁”。但按照常规流程“解锁”的费用较高且耗时较长,部分车主为贪图便宜省事,便向二人询问是否有其他“捷径”。

私自解锁新能源汽车电池 法院: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图片源自网络

二人发现了赚钱的“商机”后,研究出利用芯片读写器、电脑等工具修改电池管理系统数据来达到“解锁”电池的目的。但这样的违规操作并没有真正将撞击受损后的电池修好,反而会像埋了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发生不可弥补的后果。

然而,二人无视安全隐患,以快速低价为噱头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并招揽顾客,最终导致A公司对其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运行的采集数据失真,影响了A公司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监管。

A公司在发现上述情形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在经侦查后抓获大刘、小刘。二人对上述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现经查证,二人通过上述方式修改了两块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数据,获取违法所得共计5000元。

人民法院裁判

嘉定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大刘、小刘为非法牟利,违反国家规定,对新能源汽车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进行修改,导致新能源汽车电池运行的采集数据失真,影响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监管,后果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本案系共同犯罪;两名被告人均能如实供述罪行,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从轻处罚、从宽处理。结合两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具体作用、本案的社会危害性、违法所得已全部退出等情节,依法判决大刘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小刘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违法所得及犯罪工具予以没收。

目前,该案已生效。

来源:上海高院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根据网络搜索下载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真正来源,如标错来源,或对于文中所使用的图片、文字、链接中所包含的软件/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跟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私自解锁新能源汽车电池 法院: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安百色):私自“解锁”新能源汽车电池 法院: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12月31日22:52:11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私自解锁新能源汽车电池 法院: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https://cn-sec.com/archives/3577565.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