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我是前富士康手机组装流水线质检员大土豆,很久不见
出于对学习英语的强烈渴望,不久前我申请外派到了德国的保安大队,算下来接近半年时间,一直很忙,事情特别多
很多很多很多的朋友知道我来德国了,都来问我是怎么来德国的,有没有合适的机会,待在德国是不是很潇洒
话里话外我看明白了:你们想跑!你们跑了谁当社会主义接班人啊!
今天这个算是科普,从签证,工作,饮食,旅游,交通等等角度给大家分享下在德意志的工作和生活
顺带轻轻敲碎各位对外派德国的美好滤镜
让我们从最开始的签证说起
德国工作相关签证有好几种,第一种是欧盟蓝卡,相对高端,对申请者的学历,合同薪资都有要求,第二种是德国工作签,对申请者各方面要求都低于欧盟蓝卡,第三种叫作ICT签证,其实就是外派,这种签证因为限制比较多,所以对申请者的要求最少,我就是ICT签证
这几种签证互相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转永居的条件不同,欧盟蓝卡转永居只要德语学得好,现在只需要在德国居住工作21个月就可以申请,德国工作签转永居对德语要求不高,需要在德国连续居住工作27个月,ICT签证不参与年限积累
待几年转永居这事儿对我来说没什么用,本身ICT签证也不攒年限,我没想着拿欧盟的身份,我爱我的祖国,写这些纯属给各位看个热闹
因为德国政府人手严重不足,导致签证非常耗时,所以办理签证的时候,推荐以甘特图进行项目管理,各项公证认证提前完成,可以尽可能推进签证办理的进度
德国工作签证相关的材料清单
-
https://china.diplo.de/resource/blob/1341662/08b6a4364fd73c21bf38cd1b58550dad/pdf-merkblatt-natvisum-arbeitsaufnahme-data.pdf
ICT签证的有效期根据派遣时长决定,比如单位内部提前约定好派遣时长是三年,德国会给一年多次往返的ICT签证,在签证到期前三个月左右启动延签,这里虽然叫延签,实际上不是延长签证有效期,而是将签证换成居留卡,居留卡有效期根据劳动合同剩余时长来给,但通常要求合同有效期至少剩余一年
那么有人会问了:ICT签证门槛低,能不能通过这个签证入境德国之后就跑路,然后用这个签证留在德国?
根据《德国居留法》第19条第4款,使用ICT签证入境的外国人最多只能待三年,不可延续
原则上工作变动是要通知Ausländerbehörde的,直译过来叫外国人办公室,实际上就是移民局,如果在没有合法工作的情况下,使用失效的ICT签证在德国生活,后续找到工作要办理工作签证/欧盟蓝卡的时候,很容易被当作欺骗行为导致拒签
加上德国政府,企业,医保公司等互相之间配合非常紧密,一旦员工离职,企业会立即告知医疗保险公司取消医疗保险,同时企业也会告知移民局劳动合同变动导致ICT签证失效
如果员工离职后主动告知移民局,一般情况下移民局会酌情给三个月的时间让找工作,鉴于德国目前找工作的形势不好,三个月难度很大
以及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可能导致欧盟永久拒签,没必要这么搞
我所在的保安大队归厂里在德国设立的研究所管,内部有很多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非常多的名校博士,有一天我闲了一会儿,把与我有业务交集的同事履历都翻了一遍,全都拿过金牌个人,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些人是真的厉害,我跟大家不仅职级存在巨大差距,在思维广度,深度,能力水平上也都存在很大的能力鸿沟,我原先在国内拧的那些螺丝放这儿完全不够看的,优秀的工友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和动力
在我启动外派的时候,我被要求学习了很多关于德国的合规课程
根据《德国民典法》,员工每年享有六周的全薪病假,一般情况下三天以内的病假无需提供病假证明
根据《德国社会典法》,雇主不能向直接员工询问病情,这是个人隐私,只要有医保公司的证明材料就行,这个证明材料上面只会写着“证明某某某因病需要休息多少天”,不会有任何病情描述
根据《一般平等待遇法》,GDPR,《联邦数据保护法》,德国人找工作的时候,简历上不需要写婚姻状况,不需要写父母的信息,可以不解释空窗期,尤其是生孩子的规划,如果在德国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这些问题,可以找政府机构投诉,这些问题属于歧视
下班后尽可能别给老外发消息,有些老外可能会认为这些信息给自己带来了压力,从而去德国劳动法院投诉你或者举报公司违反劳动法
德国人上班没有打卡的习惯,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长,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纯靠自觉,有些老外早上来得真的很早,下午走得也早,自己算时间满8小时就行,办公室有个老头一般下午两三点就撤了,但不是所有老外都这样,有的老外也卷,来得早走得晚
德国这边没有午休文化,一天下来会非常累,在刚来的那段时间我全靠一杯又一杯的咖啡提神
晚上加班不能超过八点,如果超过八点还有人在办公室,物业会报警,警察真的会来
以上这些仅对德国本地雇员有效,尤其是加班,警察知道你是中方外派之后也不会说什么,爱加就加吧
但是该读的法律还是多读读,毕竟德国对这些法律的执行是玩真的,举个例子,如果有个工友请了病假,国内工头喊你去问问得的什么病,你要真去问了,引起了投诉,等待你的可能就是炒鱿鱼
我到了德国之后,为了向我们团队的老外展示我非常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我们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我每天晚上6点准时跟老外说再见,然后我带着笔记本回家写材料到半夜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德国和中国有着六小时的时差,到了冬令时的时候,时差会变成七小时,常常我早上七点多醒来,就看到手机上一大堆工作信息,基本上是睁眼就工作,有时候为了能跟总部团队多协同工作一会儿,还要强行早起,对于能熬夜但不能早起的人来说,这波属于没苦硬吃
我现在经常都是早上七点起来开会,然后一边啃面包一边听材料
这就体现出了外派的一个重要作用:消除时差的影响,作为中国总部与海外团队之间沟通的管道与桥梁
大家知道中国公司的工作节奏比较快,德国人的工作节奏慢,有时候我接到紧迫的任务,而老外却想按自己的工作节奏开展,好比前者马上要尿裤裆了,后者还没把尿盆给我,最后结果就是滋我一身
问各位一个问题:已知德国流水线每天只能组装10台手机,而国内流水线能组装100台手机,现在国内领导要求你作为外派,必须将德国产能提升到50台/每天,请问你如何做?
外派不仅仅要做泥瓦匠,处理各类涉及到海外地区业务的事情,还要加老外不能加的班,干老外不想干的活,有些高级别老外还要在手上捧着干活,所以要么卷自己,要么卷老外
卷,老外肯定是卷不过中方外派的
卷老外这事儿非常考验外派的能力,我有一次遇到一个入籍欧洲某国家二十年的华裔,他跟我说有的外派因为特别卷,所以口碑特别差,经常因为 push 本地雇员太狠引起了投诉事件
工友们,咱们厂的外派真的不轻松
外派不仅要解决中国总部和海外团队之间的沟通问题,还需要处理因为文化差异、时差、工作方式不同等带来的各种挑战,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障碍,还包括如何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建立彼此的信任,以及准确高效地传递信息
同时外派也不仅仅是换个地方工作,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很多额外的事项,刚来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想,这为什么要我做,这为什么也要我做,现在我已经改变了工作方式,习惯了主动去揽活,把相关的事情都先接手上,不做传球队员,而是把球射门里
所以各位工友请放弃来德国享福的念头,这里适合奋斗者
作为一名时刻在进步的富士康员工,我常常会去各个城市的保安大会学习先进的保安技术,与其它工厂的保安近距离交流,大家都觉得参加保安大会可以到处玩,这是不存在的,参加保安大会通常是第一天到达会场布置摊位,第二天高强度交流,然后第三天收摊回来,一丁点多余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全英语的交流环境,超级累
经常有人和我说德国假期多,生活好,但实际上德国巴伐利亚州在2025年只有13天的公共假期,好处是德国不调休,碰上周四或者周二的公共假期,请一天年假就可以凑出一个四天小长假
根据《德国联邦休假法》规定,每周工作4天的员工可以获得16天年假,每周工作5天的员工可以获得20天年假,每周工作6天的员工可以获得24天的年假,一般来说德国这边都是20天的法定年假加上额外给的10天年假,凑够30天年假
但我没有30天这么长的年假,我的年假天数跟中国总部保持一致
夏天和冬天的时候,很多老外动不动就请两周假,有时候我找一个老外处理个事,发现这个老外在休假,等到这个老外休假回来把事儿处理了,需要另一个老外处理的时候,另一个老外也在休假,这是真事儿
年底默认休两周的年假已经是约定成俗的德国职场潜规则,从圣诞开始放假,结合元旦,以及后面一个节日,几乎所有本地雇员都是在一月七号才回来上班
我不知道德国人有没有休长假的负担,但我有,因为国内元旦只放一天,前前后后都是正常上班,会有各种事情找我处理,所以今年我层层上报申请了元旦前两天上班的门禁权限,以及元旦后就结束休假,跟国内保持同步
这就导致了德国的假期我基本上都要随时随地看手机信息,而中国的假期我又没有放假,是的,春节期间我们不放假,大家除夕夜看春晚的时候我在研究所上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德国人一到节假日就喜欢背着旅行包,牵着狗去山上徒步,去湖边坐着晒太阳,德国户外景区不收门票,好山好水的德国适合喜欢大自然的人,买张德国公交月票,早上坐免费的慢速列车去湖边晒太阳,傍晚再坐最后一班慢速列车回城,很惬意的
好天气仅限于夏天,冬天的时候德国天气变化的很快,我记得有一天先下大雨然后下雪再晴天最后下冰雹,大部分时间都是阴天,超级厚的云层永远散不开,晒不到太阳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问题,比如会缺维生素 D3,缺乏维生素 D3 会让人觉得非常累,想睡觉,然后我就吃维生素软糖,钙片,鱼油一堆保健品,后来就好多了
德国这边没什么娱乐活动,慕尼黑晚上一到八点基本上所有的店全都关门,柏林稍微好点,热闹的街区夜生活丰富一些,周日是休息日,包括超市在内的商品都直接关门,所以周六就要去超市大采购,不然周日要饿肚子
如果大家来德国落地的那天不小心碰上了周日,不要慌,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找餐厅,餐厅是开门的,第二个办法是找加油站,加油站的超市是24小时不关门的,同理,如果在德国旅游大晚上想要买吃的喝的,就找加油站
德国交通一言难尽,打车很贵,有一次打车花了一百欧,地铁按区域和时间进行买票,出发站到终点站必须包含在区域票内,而且还有时间限制,刚来的时候我买了张机场到酒店的地铁票,花了13.5欧,所以非常推荐购买德国交通月卡,也就是49欧月票,但2025年涨价到58欧了,这个月票可以坐 Tram(有轨电车),地铁,公交车,也可以坐慢速列车(绿皮火车),ICE 这种快速列车(高铁)还是要买票的
额外讲个东西,德铁Deutsche Bahn也叫 DB,经常晚点,票价是贵的,服务是不存在的,选座是额外收费的
由于德国的公共交通没有检票口,也没有售票员,上车刷卡全靠自觉,如果查到没有票就是罚款60欧
让我看看是谁想不开来德国旅游?
德国的饮食很单调,我到现在为止都很难说出德国美食四个字,这俩词放一起就是骗子
烤猪肘,土豆球,酸菜香肠,生猪肉馅面包,没了
有时候跟大家出去吃饭,一瓶德国啤酒,一片烤牛排,冷土豆再来点沙拉就算是完事儿了,然后一群人围着木桌子能聊三个小时
这些东西不仅难吃,而且贵,基本上国内快餐水平的菜,就要10欧到15欧,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00块左右,而外派薪资是不变的
中国挣钱德国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耶稣来了也得喊一声自己的名字,好在有外派补助,研究所也有自己的食堂,勉强不亏,不然这三年下来不仅没挣钱,还得自己贴不少
德国的中餐馆很少,慕尼黑就更少了,很羡慕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那儿有很多中餐厅
德国不仅消费贵,房租也贵,尤其是慕尼黑这边特别不好租房
除了供需问题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德国对租客的保护,比如房东不能随便涨房租,要涨房租必须书面写信给租客说明涨房租的依据,比如当前租金比政府指导价低很多等,租客也可以拒绝房东涨房租的要求,而且德国还有一个律师含量超高的租客保护协会,有任何纠纷都可以写信给这个协会请求帮助,如果租客不交房租,房东不能随便赶走租客,尤其是房子里有小孩子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打官司,这需要很长很长时间
这导致了德国房东在筛选租客的时候,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租客提供个人履历,财务证明,也会要求租客前来面试
提到写信的事儿,德国这边很喜欢用实体信件来传递信息,举个例子,在德国办理银行卡的时候,申请人会连收四封信,分别是银行卡,线上登录 PIN 码,认证程序激活二维码,以及线下取款 PIN 码,从设计上是非常安全的,但我自从收到银行卡之后,再也没有收到过其它信件,导致我好几个月都没法正常使用本地银行卡,去了很多次银行找工作人员解决,每次都是说已经申请,然后过两周依旧没有收到信件,这事儿放国内去一趟基本上全都办妥了
之前在国内一直用自如租房,各种家具都齐全,但是德国这边租房是不提供任何家具的,没有床,没有柜子,没有桌子,没有厨房,甚至没有灯
大家一定会对“没有厨房”产生疑问,就是下面这个,我运气比较好,上一任租客跟房东协商装了厨房,我直接接手了
还有一个是德国的医疗,这边是分级就诊,严格按照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医院的顺序就诊,特点就是在德国小病靠自愈,大把医疗资源都在重症上面,国内虽然也有类似流程,但是直接去医院挂号也完全可以,可选择性要好很多
下面是家庭医生的候诊室,身体不舒服需要先邮件说明情况,预约家庭医生的时间,德区攻略经常看到的约 Termin 就是预约时间
德国的医保是跟外面的医疗保险公司购买,比如我一个人工作,但是家人没有工作,那么我一人缴费,全家都可以享医疗保险,德国医保相对来说比较贵,虽然跟中国一样都是大几百,但是德国交的是欧元,所以很多人就会去找医生开各种各样的检查,比如洗牙,皮肤检查等等给自己找心理平衡
说到这个,我想起来我因为后背疼,先约了专科医生,然后专科医生开单子让我去拍片机构(需要预约,且在另一个地方)那里做检查,拍片机构做了检查之后说脊柱侧弯,但是我到现在还没有拿着片子去找专科医生开治疗课程,如果是在国内基本上一天就搞定了
前段时间我因为胸口疼,家庭医生建议直接去医院,去了之后不需要排队(因为胸痛优先级比较高),直接安排CPU病床躺着,各种监测的仪器绑身上,抽了几管血之后滞留针也插上,前后来了七八个不同的医生,最后又做了个心脏彩超才结束,没付钱,刷医保卡,账单直送医疗保险公司
急诊室内部非常德国的建筑装修风格,定期刷墙,所以内部看起来很干净,各种仪器也没有包浆的感觉
最后是大家最关心的治安,慕尼黑治安算好的,但是跟国内没法比,路上很多拉帮结派的人,很多人抽那种国内不能抽的,我现在能精准闻出来那个味道,前段时间地铁站还有枪击事件
以上算是这半年在德国接触的方方面面,虽然德国没有娱乐,没有国内那些美食,医疗不方便,火车不准点,也有很多不安全的社会因素,但外派德国一定是人生中很有趣的一段经历,充满挑战,我不知道结果会是如何,但我还是希望在这三年里去努力一把
所以,以后再跟我说我在德国很轻松可就不礼貌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土豆的菜栏):前富士康手机组装流水线质检员在德国的日常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