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通过数据加密保护云端敏感信息的有效策略。文中首先介绍了数据保护的基本原则,如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并强调了身份验证、访问管理和权责分离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服务器端加密与客户端加密两种模式。最后,文章指出密钥管理是确保数据安全的核心,涵盖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及销毁等环节。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策略,有助于组织提升数字资产的安全性,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基础概念
鉴于敏感数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络安全边界内,而是遍布于不同的环境,因此必须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来应对不同状态的数据安全问题——包括静态数据、使用中的数据和传输中的数据。数据保护的基础如下:
-
保密性:保证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实体获取;
-
完整性:防止未授权更改或破坏信息;
-
可用性:确保系统/数据在需要时可被合法用户访问;
-
责任性:让使用者对自身行为负责;
-
可审计性:保留活动记录以便于验证。
权责分离
为确保数据得到妥善保护,遵循职责分离和最小权限访问原则至关重要。理想情况下,数据存储供应商与加密服务供应商应为独立实体,以避免利益冲突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身份验证
身份验证机制用于确认请求访问资源的个体确实是其所声称的身份。这是任何管理应用程序或数据资源访问控制系统的基石。
访问管理
访问管理(AM)建立在强大的身份验证之上,进一步增强了对所有用户-系统交互的细粒度控制,特别是针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设置。
数据加密
众多云服务提供商(CSP)提供了加密和密钥管理服务,这些服务通常与其计算、存储、数据库及其他服务紧密集成。主要的加密模型包括:
-
服务器端加密:服务提供商使用以下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
CSP创建并管理的密钥,对用户透明;
-
用户提供的但由CSP管理的密钥;
-
存储于用户场所且不由CSP掌控的客户托管密钥。
-
客户端加密:数据在用户的本地数据中心或在其配置的应用程序中使用客户自定义的密钥进行加密。在这种模式下,CSP无法访问加密密钥,因此也无法解密数据。某些形式的客户端加密可能被称为“自带加密”或BYOE。
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和解密依赖于密码学机制,而这些机制又基于密码密钥。为了维护安全性,密钥需经过安全的方式生成、分发、存储、定期轮换直至最终销毁。在整个过程中,密钥的安全管理是集成加密功能到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小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数据加密策略不仅涉及到选择合适的加密方法,还需要注重密钥管理和访问控制的最佳实践,从而全面保障数字资产的安全。
以数据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美国国防部零信任战略和参考架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安全方案与实践):实施数据加密策略:保护云中敏感数据的关键要素(一)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