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业动态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并融合到各行各业的当前,一种新型的威胁正悄然蔓延:隐形提示注入攻击。它利用用户肉眼无法识别的特殊Unicode字符,影响大语言模型的行为,使模型输出偏离用户预期。比如在询问简单问题时,模型却给出奇怪或侮辱性回答。这种攻击具有灵活性,可与其他提示注入技术结合,还可能隐藏在收集的文档中,导致AI输出错误、被用于网络钓鱼和操纵,以及造成多代理系统漏洞等风险。
参考来源:安全牛
https://www.aqniu.com/homenews/108174.html
热评时刻:
文章对当前AI领域中一个极为隐蔽且严重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文中详细介绍了隐形提示注入攻击的技术原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不可见Unicode字符操纵大型语言模型(LLM),并展示了该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包括系统输出错误信息、被用于网络钓鱼及操纵多代理系统等。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具体的缓解措施和几款实用的检测工具,如Vigil、Lakera Guard和Rebuff等,为防范此类攻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总体而言,文章内容详实,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AI安全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 电信安全专家 李亚
国内外安全事件
突发!DeepSeek遭大规模恶意攻击
近期,DeepSeek其线上服务遭受大规模DDoS恶意攻击。此前,DeepSeek推出AI模型R1,该模型因性价比高、开源及推理能力提升等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可与ChatGPT媲美且开发成本低,在外网获 “神秘的东方力量” 之称,服务需求激增,期间还出现多次宕机。此次攻击或许与DeepSeek在海外的火爆有关。
参考来源:安全内参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5196
热评时刻:
DeepSeek近期遭受的大规模DDoS攻击事件,凸显了网络安全防护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价值。该事件本质是一次技术竞争与政治意图交织的复合型攻击事件,既是技术攻防的缩影,也是国际竞争格局的映射。对中国科技企业而言,防御DDoS攻击已从单一的技术问题上升为维护国家科技主权与产业安全的战略任务。作为运营商级安全服务提供者,云堤·抗D将持续优化“云网边端”协同能力,但更需行业凝聚共识:唯有构建技术自主、生态联防、全球协作的防御体系,方能抵御未来更隐蔽、更智能化的国家级网络威胁。
—— 电信安全专家 梁伟
前沿技术
行业首个针对AI大模型的自动化防护产品发布
1月15日,思科上线全新AI防御服务,集成到安全访问产品中,计划3月全面推广。该功能是行业首个针对AI大模型的自动化防护产品,能在30秒内完成一次检测,远超同类产品,达到大规模工业级水准。它主要面向企业应用安全运维团队,通过创新算法技术可持续对大模型进行自动化系统性安全测试,检测模型意外行为。分析人士认为,思科率先推出大规模自动化模型验证技术,随着大模型攻击事件增多,解决AI安全问题将成为今年焦点。
参考来源:安全内参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5049
热评时刻:
文章介绍了思科发布的业内首个针对AI大模型的自动化防护产品,其AI防御功能可以持续自动化测试大模型安全性。作为当前业内首个针对大模型的安全防护产品 ,思科的防护视角聚焦在AI能力部署涉及到的模型、代理、应用程序及云环境。产品结合了Scale AI的检测模型、威胁情报及资产测绘数据,实现持续验证与自动推荐保护措施,为AI大模型的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提供了思路和领先的产业实践方案。
—— 电信安全专家 王玮琪
版权声明:转载及点评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此篇采用的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风险。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武云龙
校对:李雪、陈师慧
执行主编:田金英
主编:冯晓冬
内容整理:市场经营部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电信安全):聊热点|看不见的AI安全威胁,揭秘隐形提示注入风险、突发!DeepSeek遭大规模恶意攻击……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