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admin 2021年6月4日07:20:39评论68 views字数 4647阅读15分29秒阅读模式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各国都加强了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与投入,尤其针对大学的公共卫生专业教育给予了更多重视。不论是专业排名还是课程设置,英美大学的公共卫生专业在世界始终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我国大学中公共卫生专业与英美大学的有何差别?新冠疫情背景给我们发展公共卫生怎样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在学科建设上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公共卫生风险和危机?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公共卫生:不容忽视的专业学科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社会有组织的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的艺术和科学”,其工作范围涵盖疾病防控、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安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等。


公共卫生的重要起源之一是传染病防控,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更是对“医疗是处理存量,疾控才是控制增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在疾病预警、确定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研发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科普传染病及预防相关知识等方面都发挥着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原则的指导下,交通管制、武汉封城、确定定点收治医院、建立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立方舱医院等疫情防控的关键举措得以及时开展。此外,大量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探明传染源和传播链条,及时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针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等制作了适宜的健康传播材料,借助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普及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知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与临床医学不同,公共卫生重视环境、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密切关系,在临床医学的基础上强调跨学科的思维,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紧密。此外,临床医学主要针对个体健康,注重疾病的发生、进展以及治疗,公共卫生则针对群体健康,侧重探究疾病的起因和预防,在重大传染病、流行病的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差距何在:中外公共卫生学科的比较分析


一个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而人才短缺正是制约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资料显示,我国公共卫生人员与执业(助理)医师、全科医生等其他各类卫生人员相比,在数量规模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如图1所示)。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图1  2014-2018年我国各类卫生人员数量比较

(图源:《我国公共卫生卓越人才培养的“痛点”思考与展望》)


除了数量短缺,高质量、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难以寻觅同样制约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根基在于专业学科的建设,因此,文章接下来重点考察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公共卫生学科之间的差距,从学科排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地位和医教联动几个方面,尝试为我国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些许借鉴。


1.学科排名差距显著


在软科发布的“2020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可以发现,公共卫生学科的世界领先地位完全由英美国家的顶尖大学牢牢掌控,中国内地公卫学科表现最好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仅位列排行榜中的51-75名。中国台湾的台湾大学和中国香港的香港大学也位列世界50名之后。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图2   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公共卫生专业

(图源:https://www.sohu.com/a/407474490_120631492)


需要注意的是,软科的学科排名主要围绕重要期刊论文数、论文标准化影响力、国际合作论文比例、顶尖期刊论文数和教师获权威奖项数进行打分。虽然软科学科排名的评价维度较为单一,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共卫生学科全球排名的现状。


2. 学科建设及考核标准不完备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学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国内的公共卫生学院设置了一系列的认证标准体系,从资源投入和培养内容等方面,全方位匹配不同类型学生培养的价值和目标,以此保证公共卫生教育的高水准。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公共卫生学院的牵头下,全美多所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组建了公共卫生学院协会(ASPH)并成立了公共卫生教育协会(CEPH)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开展美国公共卫生学院的评估与认证工作,高校公共卫生学院要获得资格认定也需要经历多项严格的审核和复核步骤。


相比之下,中国教育部虽然定期会开展高校学科评估,评价指标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对不同学科的评估采用相同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忽略了各学科个性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特点。


3. 人才培养体系和目标过于单一


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提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知识应该覆盖信息学、基因组学、交流、文化素质、基于社区的参与研究、全球健康、政策与法律、公共卫生伦理学等[9]。在人才能力培养方面,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分析性评价、政策制定和项目计划、财务计划和管理、领导和系统思维等核心能力。在培养目标方面,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公共卫生的应用技能与社区领导力能力,而不仅限于培养研究型人才。


我国的公共卫生专业的课程内容仍然围绕“五大卫生”(指食品、环境、劳动、放射和学校卫生)展开,缺少人文、社会、管理等通识教育和培训。在培养目标方面,我国的公共卫生学科人才培养理念没能顺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导致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人才结构仍然以发论文、做研究的学术学位研究生为主,应用实践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较少。


4. 学科边缘化现象严重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有资质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学生的高等院校仅有97所[12]。不论是在高校人才支持计划、学科支持项目中,公共卫生都是一门长期被边缘化的学科。此外,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并不受青睐,公卫专业的学生很多都是调剂而来,学生中途转专业、毕业后转行等现象非常普遍,最终导致真正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并不多。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选择也“情有可原”,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在工作中待遇较低,地位也不高,长期的边缘化使得公共卫生人才的队伍逐渐萎缩。


相比之下,英美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公卫学科的重要性体现在其优质教学资源的下沉,在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之一的Coursera上,密歇根大学提供了远程的MPH(Master of Public Health)学位课程,为公共卫生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在完成相应课程后,该平台和密歇根大学会给予同等学力的学位认证,助力学生求职。


5. 高校与疾控中心的联动性较差


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的三步走体系: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然而公共卫生专业的人才培养却缺乏类似的完整体系,院校与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的衔接出现了断层:学生培养重理论、职业发展重实践,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使得公共卫生学科毕业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本专业的职业发展道路。


与我国不同,美国疾控中心与各大高校的公共卫生学院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参与高校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研究中来,另一方面,疾控中心也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各种项目和实习的机会,创造了一种双赢的联动培养模式。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展望未来:我国公共卫生学科何去何从?


第一,重新定位,首先需要明确公共卫生的学科建设和培养在医学教育乃至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通常只有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后,人们才会想起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但默默无闻并不代表微不足道;相反,正是因为有了公卫系统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付出,人民健康才得以保障,社会得以正常运转。


第二,加强对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的资源支持,在课程设置、人才发展和培养、科研等多方面给予资金、项目等帮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我国“公共卫生卓越人才培养”的战略也并非一纸空谈,只有将学科基础打牢,公共卫生高质量人才队伍才能壮大。


第三,促进学科专业化与规范化发展。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注重高等院校与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的衔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Acheson, 1988, Public health in Englan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f inquiry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health function.

[2] [3] [12] 杨芊,徐小林,赵鸿辉,吴息凤.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J].治理研究,2020,36(02):75-80.

[4]《解密公共卫生学科》,详见http://gwxy.tjmu.edu.cn/info/1068/3349.htm

[5] 王朝昕,石建伟,徐刚,蔡泳,王慧.我国公共卫生卓越人才培养的“痛点”思考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3):297-305.

[6] 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公共卫生专业,详见:

https://www.sohu.com/a/407474490_120631492

[7]软科世界学科排名标准,详见https://www.shanghairanking.cn/methodology/gras/2020

[8]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Public Health. 2019 Annual Report. https://www.aspph.org/2019-annual-report/

[9] 肖海燕,李菲菲,向浩,龙璇,陈华,毛宗福.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02):98-101.

[10] 详见https://www.hsph.harvard.edu/admissions/degree-programs/master-of-public-health/

[11] 段志光,王彤,李晓松,胡永华,梁晓峰,曾诚,任涛,罗会明,张文平,徐建国.大健康背景下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02):61-68.

[12]《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海国图智研究院。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图图小课堂 | 核废水焦点问题

技经观察 | 美欧高度重视上游原材料供应安全问题,围绕战略性原材料展开新一轮布局

技经观察 | 拜登百日成绩单:外交篇

技经观察 | 拜登百日成绩单:气候篇

技经观察 | 拜登百日成绩单:中美关系篇


转自丨海国图智研究院

作者丨海国图智001

编辑丨刘瑾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全球技术地图):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4日07:20:39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后疫情时代的公卫反思:中外差距何在?https://cn-sec.com/archives/381100.html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