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半夜两点还在护网指挥中心盯流量,你猜怎么着?就那种前后端分离的OA系统,Burp里堆了三千多条请求,找shiro反序列化特征找得我快把咖啡杯捏碎了...(突然坐直)诶对了,上个月搞到个叫HaE的插件有点东西,跟咱们这种常年泡在报文里的老狗特别对口。
你看啊,现在红蓝对抗不都讲究个"快准狠"么?(切到Burp界面开始演示)像上周打某电商靶场,他们登录响应头里居然藏了七种不同的token格式——这时候把HaE的规则面板调出来(鼠标快速滚动),直接套用内置的JWT识别规则,唰一下所有带Bearer的响应直接被标记成荧光绿,比手工翻报文快了十倍不止。
想要获取工具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至文章末尾
我们来提取并讨论上述工具描述中涉及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点:
-
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的基础,像金融交易和云端存储这类场景,必须靠它保护传输中的敏感数据。目前主流的对称加密(如AES)速度快,适合大规模数据加密;而非对称加密(如RSA)通过公钥/私钥机制,解决了密钥分发问题,在数字签名中应用广泛。哈希算法(如SHA-256)则用于验证数据是否被篡改,比如软件包发布时校验哈希值防止植入后门。
-
传统密码认证已经不够用了。现在金融系统普遍采用双因素认证(2FA),比如网银登录时需短信验证码+密码;生物识别(指纹、虹膜)在手机解锁和门禁系统中已成标配。更严格的场景(如政务系统)会结合数字证书和PKI体系,确保用户和设备身份的双重可信。
-
防火墙早已不是单纯的包过滤设备。现代方案如锐捷Z系列防火墙,内置威胁情报库,能实时阻断已知攻击流量;应用层防火墙可深度解析HTTP协议,阻止SQL注入等Web攻击。护网行动中,常通过状态检测技术追踪TCP会话状态,精准识别端口扫描等异常行为。
-
入侵检测系统(IDS)像网络里的摄像头,通过流量模式分析发现异常(如暴力破解)。某医院曾用基于行为的IDS检测到内部员工非法访问病历库,及时避免数据泄露。入侵防御系统(IPS)更主动,遇到DDoS攻击时能自动触发流量清洗。现在结合机器学习,这类系统甚至能预测0day攻击。
-
零信任的核心是“永不信任,持续验证”。比如远程办公场景,员工访问内部系统时需经过设备健康度检查、动态令牌认证,甚至根据当前网络环境调整权限等级。某云服务商通过微隔离技术,将核心数据库与其他业务隔离,即使某台服务器被攻破,攻击者也无法横向移动。
下载链接
https://github.com/gh0stkey/HaE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白帽学子):工具集:HaE4.0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