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取工具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至文章末尾
我们来提取并讨论上述工具描述中涉及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点:
-
网络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是安全基石。对称加密(如AES)适合快速处理大规模数据,非对称加密(如RSA)则用于密钥交换和数字签名,而哈希算法(如SHA-256)保障数据防篡改。例如,在无线网络中,WEP和WPA协议通过动态密钥管理防止中间人攻击。实践中,TLS/SSL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网页和API通信,避免敏感信息被窃听。
-
身份认证技术是防止未授权访问的核心。除了传统的用户名密码,双因素认证(2FA)结合动态验证码大幅提升安全性,生物识别(指纹、面部识别)则用于高敏感场景。在零信任架构中,所有访问请求需持续验证,即使内部用户也需动态授权,例如通过MAC地址过滤或网络切片技术隔离不同业务的安全域。企业内网常结合PKI体系实现设备与用户的证书认证。
-
基于主机的IDS监控系统日志和进程异常,而基于网络的IPS实时分析流量特征,可拦截DDoS攻击或SQL注入行为。例如,在护网行动中,通过Collectd采集进程资源占用数据,结合自定义脚本检测挖矿木马的隐蔽行为。现代IPS还融合威胁情报库,如锐捷防火墙内置的恶意IP库能快速阻断已知攻击源。
-
防火墙从基础包过滤演进到应用层深度检测,例如通过状态检测技术识别伪造的TCP握手包。在对抗薅羊毛攻击时,联动iptables统计短连接数,结合WAF规则精准拦截异常请求。5G场景中,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可动态调整防火墙策略,实现灵活隔离。
-
主动扫描技术用于暴露系统漏洞,例如利用Nmap探测开放端口,或通过薄弱点扫描工具(如Nessus)检测未打补丁的服务。基线管理则通过持续监控关键指标(如防火墙会话数、内存占用),建立正常行为模型。例如,在安全设备验收时,72小时性能监控数据可识别厂商标称值与实际表现的差异。
下载链接
https://github.com/collectd/collect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白帽学子):灵活且功能强大的系统信息收集守护进程:Collectd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