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作为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工具,承载着大量工作信息和敏感数据。因此,一旦U盘遗失或被盗,就很容易给企业和个人带来财产损失等负面影响。此前,巴黎奥运会就发生了一起U盘被盗事件,给巴黎这座城市带来了一抹阴影。
一名为巴黎市政府工作的工程师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在一火车站准备换乘时,发现座位上方放着的包不翼而飞,里面有一部办公用笔记本电脑和两枚U盘。而这枚U盘中,就存放了关于巴黎警方的奥运安保方案。
此前,为了保障巴黎奥运会顺利举办,巴黎安保部队不仅大幅增加了人手,还针对潜在的恐怖主义、生化威胁以及“无人机袭击”拿出预案。法国各地也部署了1.5万名武装部队,其中有1万人在巴黎地区。因此,U盘被盗很有可能会使巴黎安保部队及警方的一系列举措落空。一旦恐怖分子获悉安保方案,并造成恐怖袭击等重大事故,巴黎奥运会很可能无法举办。
幸运的是,窃贼很快就被抓获,并判处监禁7个月。同时,巴黎奥运会也顺利举办,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但不可否认,U盘被盗的确让法国政府及巴黎安保部队吓出了一身“冷汗”。
因此,对存有敏感数据或机密信息的U盘需格外警惕,保障它们不能仅依托于个人的安全意识,最好是结合加密技术,为其实施最全面的防护。
在日常工作中,U盘遗失或被盗往往会造成各种严重后果,首当其冲的便是数据泄露和隐私曝光。对于个人而言,U 盘中若存有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医疗记录、照片、视频等隐私信息,一旦丢失,这些信息可能被他人获取,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进而可能遭受骚扰、诈骗,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对于企业来说,U 盘中可能包含商业计划书、产品研发资料、客户名单、营销策略等核心机密。这些信息若落入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手中,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遭受经济损失。而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存储在 U 盘中的敏感信息,如政策文件、国防数据、科研成果等,若因 U 盘丢失而泄露,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公共利益,或影响科研项目的正常推进。
此外,经济损失也是U盘遗失或被盗后的最直观后果。直接经济损失如企业因商业机密泄露,导致订单减少、市场份额下降,或因数据丢失需投入资金进行数据恢复、业务重建等。个人可能因银行卡信息泄露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或因身份信息被冒用产生经济纠纷和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则包括企业可能因声誉受损,导致合作伙伴信任度降低,后续合作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个人也可能因隐私泄露而面临精神压力和生活困扰,间接产生经济上的支出,如寻求法律帮助、更换相关证件等所需的费用。
因U盘遗失或被盗产生的法律责任和纠纷也不容小觑。若企业因 U 盘遗失导致客户信息泄露,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面临客户的起诉和监管部门的处罚。
个人信息被他人利用进行违法活动,如诈骗、非法集资等,可能会使受害者卷入法律纠纷,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澄清和维权。
最后也是和工作最为密切相关的,就是因此造成的工作与业务中断。公司员工丢失存有重要工作数据的 U 盘,可能导致项目停滞、业务流程中断,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交付能力。例如,设计师丢失设计稿 U 盘,可能导致产品无法按时上市;项目团队丢失项目文档 U 盘,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
个人在工作中丢失 U 盘,若其中包含未完成的工作文件、重要资料等,可能导致工作无法按时完成,影响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例如,销售人员丢失客户资料 U 盘,可能无法及时跟进客户,错过销售机会。
综上所述,U盘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那么,该怎么防止U盘遗失或被盗,又该怎么在事后挽回损失呢?
为了提高便携性以及临时存储和移动办公的效率,常见的U盘体积非常小,重量也只有几克到几十克。正因如此,U盘很有可能被遗漏在某个角落,或被别有用心之人窃取。因此,建立安全意识就至关重要。
通常来说,使用U盘的安全意识主要包括三点:数据保护、正确使用、风险防范。数据保护意识最为重要,使用者需要认识到 U 盘中的数据可能包含个人隐私、工作机密或重要的业务信息等,一旦泄露可能会给自己或所在组织带来严重的后果,如经济损失、声誉损害等。此外,使用者还要了解数据加密的重要性,通过加密可以将数据转化为密文形式,即使 U 盘丢失或被盗,没有正确的解密密钥,他人也无法获取其中的内容。
正确使用意识要求使用者养成在使用 U 盘前先进行病毒查杀的习惯,避免 U 盘中的病毒感染计算机系统,同时也防止计算机中的病毒传播到 U 盘中。此外,还要知晓在不同设备上使用 U 盘时可能存在的兼容性问题,以及如何正确插拔 U 盘以避免数据损坏,例如,不随意在来源不明的公共电脑上使用 U 盘,在拔出 U 盘前要确保数据已经保存且设备已完成读写操作,避免直接插拔。
风险防范意识要求使用者清楚 U 盘遗失或被盗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数据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个人信息被滥用等。还要意识到 U 盘也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例如通过植入恶意软件来窃取数据或控制设备,从而提高对 U 盘安全风险的警惕性。
即便如此,日常工作中也会难免有所疏忽,U盘遗失或被盗再常见不过。因此,除了个人要建立安全意识以外,还要采取必要的加密措施来确保安全。通常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借助专业加密软件对 U 盘中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如 VeraCrypt、AxCrypt 等。加密后,即便 U 盘丢失,没有解密密钥,他人也无法获取其中内容。
此外,还可以利用系统自带加密功能,如Windows 系统的BitLocker、macOS 系统的 FileVault等都可对 U 盘进行加密。以 Windows 系统为例,插入 U 盘后,右键点击 U 盘盘符,选择 “启用 BitLocker”,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加密。
然而,如果工作匆忙未能及时加密U盘里的重要信息,也可以使用自带密码加密的U盘,如指纹加密等等。对此,ThinkPlus联想FU100 U盘就具有指纹加密和密码加密功能,除了自带的密码加密功能,FU100 U盘还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并能有效区分塑料、硅胶、指模等作假手段,防止破解。为了方便使用,该U盘设置了最高10个指纹ID,即便是共用U盘也能确保加密。
此外,该U盘还拥有USB3.2 Gen1+Type-C双接口,实现了电脑、手机两用,极大满足了日常工作中,电脑、手机结合使用的需求。
U 盘虽小,却关联着个人、企业乃至机构的关键信息与核心利益,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从巴黎奥运会 U 盘被盗事件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潜在风险,我们已清晰地看到 U 盘遗失或被盗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而通过强化安全意识、运用加密技术以及选择可靠的加密存储设备等方式,能够为 U 盘数据安全构筑起一道道坚实防线。但安全防护之路没有终点,我们需时刻保持警惕,持续完善防护措施,在享受 U 盘便捷性的同时,确保数据安全无虞,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工作与生活,而不是成为潜在的风险隐患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安在):别让 U 盘成 “定时炸弹”:遗失被盗的危害与保障之道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