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B能否有效应对云模式下的攻击流量监测?

admin 2025年4月7日00:06:58评论0 views字数 3575阅读11分55秒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 关注君说安全!❤

分享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认知!让你看到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另一面!

CASB必须与SIEM、EDR、零信任架构等技术结合才能形成协同效应。

CASB能否有效应对云模式下的攻击流量监测?
大家好,我是JUN哥,一个普通的IT牛马,一直在深深思索,身边的人、事和物。

今天咱们聊的话题是,云服务模式下,CASB能否有效应对攻击流量监测?

在云计算时代,企业数据和应用逐渐从本地服务器迁移到云端,但随之而来的安全挑战也日益严峻。

攻击者利用云服务的开放性特点,不断调整攻击手段,例如针对云存储的恶意文件上传、针对SaaS应用的API接口攻击、针对用户账户的钓鱼行为等。

传统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往往难以适应云环境动态变化的流量特征,这时,‌云访问安全代理(CASB)‌作为一种新兴的云安全技术被广泛关注。

但一个核心问题摆在眼前:CASB真的能解决攻击流量监测的问题吗?作为有着六年云安全防护的一面管理者,下面咱们从技术原理、实际应用场景和局限性三个维度,为您揭开CASB在攻击流量监测中的真实能力。

一、什么是CASB?云安全的"看门人"如何工作

CASB(Cloud Access Security Broker)‌可以理解为部署在用户与云服务之间的"安全中介"。

它的核心作用是对所有进出云环境的流量进行监控、分析和控制,就像一个智能的"看门人",也就是通俗的话讲,就是赛博保安,但是CASB又不完全等同于保安。

与传统的防火墙不同,CASB专门针对云服务的特点设计,支持对SaaS(如Office 365、Salesforce)、PaaS(如AWS Lambda)、IaaS(如阿里云ECS)等多种云服务的安全管控。

CASB的有四种典型部署模式:

第一种是API集成模式‌:直接与云服务提供商的API对接,获取日志和配置信息,这种模式下,主要是适用于安全事件发生后的事后审计。
第二种正向代理模式‌:作为流量出口网关,所有访问云端的请求必须经过代理,并且具备控制进出数据的能力,实时控制能力强。
第三种是反向代理模式‌:部署在云服务前端,拦截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常用于保护SaaS应用免受异常流量的访问
第四种种是多模式混合部署模式‌:结合API与代理模式,兼顾实时防护和历史数据分析等功能、

以某企业使用Office 365的场景为例:当员工通过浏览器或移动APP访问企业邮箱时,CASB会实时检查该请求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如果检测到某账号在凌晨3点从陌生IP地址批量下载邮件附件,CASB会立即触发告警并阻止该操作。

二、CASB监测攻击流量的四大功能

第一个功能:深度流量解析——看透加密流量的"X光眼"

在TLS 1.3普及的今天,超过90%的云流量都是加密的。传统安全设备由于缺乏解密能力,往往沦为"睁眼瞎"。

但CASB通过‌SSL/TLS解密技术‌,能够对加密流量进行深度解析。例如,某攻击者利用加密通道向企业OneDrive上传恶意软件,CASB可以在解密后分析文件内容,识别出隐藏的勒索软件代码。

主要技术细节:CASB采用"中间人解密"技术,通过预置企业CA证书,对出站流量进行解密-检测-重新加密的流程。这一过程需要平衡安全性与性能损耗,通常采用硬件加速卡来处理加解密计算。

还有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就是Casb引流,通过复制流量,配合预置企业CA证书实现解密,从而不影响原有的业务流量。

第二个功能:行为分析引擎——识别"披着羊皮的狼"

攻击者往往伪装成正常用户进行渗透。CASB通过机器学习建立的‌用户行为基线(UEBA)‌,能够发现异常行为模式。例如:

  • 某销售人员在5分钟内访问了1000个客户合同文件(远超日常行为模式)
  • 从同一IP地址并发登录多个高管账号(可能发生凭证填充攻击)
  • 用户从美国登录后,30分钟后又从俄罗斯IP登录(地理跳跃异常)

某金融公司案例:CASB曾检测到某账户在非工作时间大量下载客户征信报告,进一步调查发现是离职员工试图窃取数据。系统自动触发账号冻结策略,阻止了数据泄露。

第三个功能:动态策略引擎——实时拦截的"智能盾牌"

与传统安全产品依赖固定规则不同,CASB的‌动态策略引擎‌支持上下文感知。例如:

  • 允许市场部员工在工作时间从公司网络访问Google Drive,但禁止在咖啡店WiFi上传财务文档
  • 当检测到某设备存在漏洞(如未修复的Log4j漏洞)时,自动降低其访问权限
  • 对来自Tor匿名网络的访问请求强制启用多因素认证(MFA)

某电商平台实践:通过设置"禁止从未登记国家访问支付API"的策略,成功阻断了针对支付系统的撞库攻击,攻击尝试从日均3000次降至趋近于零。

第四个功能:威胁情报联动——全球防御的"鹰眼系统"

顶级CASB产品整合了全球威胁情报网络。例如:

  • 实时比对已知恶意IP地址库(如FireEye、AlienVault的威胁源)
  • 识别使用中的泄露凭证(通过与Have I Been Pwned等数据库对接)
  • 检测云存储中的恶意文件哈希(联动VirusTotal等扫描服务)

2022年某次大规模钓鱼攻击中,CASB供应商通过情报共享,在攻击发生2小时内更新检测规则,帮助企业拦截了伪装成DocuSign的钓鱼邮件攻击链。

三、CASB的局限性:不是万能的"银弹"

尽管CASB在攻击监测方面表现出色,但在以下场景中仍需其他技术配合:

局限一:对内部加密流量的盲区

部分云服务(如使用QUIC协议的Google服务)采用新型加密技术,可能绕过CASB的解密检测。此时需要结合‌网络层DPI(深度包检测)‌技术进行补充。

局限二:API攻击的检测瓶颈

针对云服务API的复杂攻击(如GraphQL注入、OAuth令牌滥用),CASB需要与‌云原生应用保护平台(CNAPP)‌配合,通过分析API调用序列识别异常模式。

局限三:零日攻击的滞后性

面对从未见过的攻击手法(如新型无文件攻击),CASB的规则库可能存在数小时的更新延迟。此时需要结合‌EDR(端点检测与响应)‌的实时行为监控能力。

某医疗机构的教训:攻击者利用Zoom视频会议软件的零日漏洞发起钓鱼攻击,CASB因缺乏对应规则未能及时阻断,最终依靠EDR检测到异常的进程注入行为才终止攻击。

四、构建纵深防御:CASB与其他技术的协同作战

组合技一:CASB + SIEM = 全景威胁可视

将CASB日志接入‌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系统‌,可以关联网络防火墙、身份管理系统的数据。例如:

  • 发现某用户账号在CASB日志中存在异常下载,同时该账号在Okta日志中显示认证失败次数激增
  • 通过Splunk构建的攻击时间线,还原出攻击者从钓鱼邮件到数据外泄的全过程

组合技二:CASB + ZTNA = 动态访问控制

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与CASB结合,实现更细粒度的策略控制。例如:

  • 只有通过CASB设备健康检查(如补丁版本、杀毒软件状态)的终端,才能获得ZTNA的访问令牌
  • 根据CASB检测到的风险评分,动态调整ZTNA的访问权限层级

组合技三:CASB + DLP = 数据防泄露双保险

当CASB发现异常数据传输行为时,联动‌数据防泄露(DLP)‌系统执行内容扫描。例如:

  • 某员工试图通过企业微信发送包含"机密"字样的文档,CASB识别到接收方为个人账号后,DLP引擎立即进行内容指纹比对并阻断传输

五、未来展望:CASB的进化方向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发展,CASB正在向智能化、平台化方向演进:

  1. AI驱动的自适应检测‌:利用GPT-4等大模型分析流量上下文,识别社交工程攻击的语义特征
  2. 云工作负载保护(CWPP)集成‌:在监控流量的同时,直接检测云虚拟机中的异常进程行为
  3. 跨云统一管控‌:支持同时监控阿里云、AWS、Azure等混合云环境,生成统一的安全态势报告

某银行在2023年的测试显示,采用AI增强型CASB后,对新型API攻击的检出率从传统方案的72%提升至94%,误报率降低60%。

回到本文的标题问题:CASB能否解决攻击流量监测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辩证看待。

CASB在云环境流量可见性、加密数据解析、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在防范数据泄露、账户劫持、恶意上传等云场景攻击中效果显著,但它并非万能药,CASB必须与SIEM、EDR、零信任架构等技术形成协同效应。

对于企业而言,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身云化程度、合规要求和威胁模型,设计以CASB为核心的分层防御体系,让这个"云看门人"在正确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在云安全这场没有终点的攻防战中,CASB正日益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防御节点。

-End-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素材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注,在看,转发,设为星标

与你一起分享网络安全职场故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君说安全):CASB能否有效应对云模式下的攻击流量监测?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7日00:06:58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CASB能否有效应对云模式下的攻击流量监测?http://cn-sec.com/archives/3914786.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