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黑白电视上看过12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潜伏在纳粹德国帝国保安总局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苏联侦察员施季里茨,奉命调查清楚德国在西线与美英单独媾和的情报。大背景都是围绕这个来的。
与时代相关,那时没太多国产剧看,尽看些引起的译制片,比如《血疑》《阿信》《加里森敢死队》《女奴》,也包括《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小时候只看过那一次,后来一直没机会重看。当年还小,记不太清情节,只记得紧张、刺激、好看,对「盖世太保」「缪勒」这几个字眼印象非常深刻。前几年偶然从哪儿下载了12集,最近才把它重温了一遍。
仍然觉得不错,演员水平很高,主角、配角、正派、反派的演技都很高,配乐很好听。
整体节奏太慢,许多抒情的过门式场景,非常之长,若是压缩一下,能省出好几集。不知就是想凑时长,还是导演好这口文艺范儿。这种抒情的长过门,看一次两次还是很有感觉的,音乐我很喜欢,多了就审美疲劳。
施季里茨的第一任报务员夫妇,女方凯特怀孕并即将分娩。施季里茨敏锐地想到,生产时凯特会在疼痛中使用母语喊出来,那将是俄语。产房护士们全是盖世太保的眼线,她们能在此过程中凭借母亲的喊声准确地判断出是哪国人,而不受母亲正常情况下口音的蒙蔽,这是盖世太保行之有效的反间谍手段之一。施季里茨建议先送凯特离开德国,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暴露风险。凯特不欲生产时与丈夫分别,拒绝了施季里茨的合理建议,声称自己在生产时能控制自己的口音,不会暴露。但是,后来凯特在生产时果然喊出了俄语的妈妈,被纳粹护士识破身份并上报盖世太保。凯特因此落网,这严重影响到整个潜伏工作,施季里茨在主线任务之外被迫展开对凯特营救,而这本来是可以安全避免的。剧本计划中的主线任务是前面说的那个,但实际看下来,支撑此剧张力的恰是营救凯特,有种没有困难就制造困难的意思。这个安排若是更合理些,比如凯特同意转移,但因外部不可抗力而未成功,就没这么让人耿耿于怀。因主观选择自陷险境,实难意平。
凯特被盖世太保用孩子威胁,施季里茨差点彻底暴露。拯救全部潜伏工作的转机来自一名德国正规军士兵格里穆特,他与女党卫军巴尔巴拉一道奉命监管凯特。党卫军突击大队长罗里夫前来威胁凯特,格里穆特实在不忍心刚出生的孩子冻毙于寒风中,拔枪杀掉了两名党卫军,带着凯特暂时逃离。这个片段的偶然性强得无以复加,完全依赖于格里穆特的临时选择。
要说这种偶然性增加的另一处人性化亮点是,格里穆特最后为了掩护凯特死了,凯特肩负起养育两名婴儿的重任,逃出了生天。格里穆特的女儿本来在孤儿院中,若留在那里,应该不如被凯特带走抚养;这个安排,我很喜欢。
缪勒是保安总局四处的头,该处就是臭名远扬的盖世太保。缪勒是全剧的主要反派,狡猾、聪明、残忍、虚伪、能曲能伸。在缪勒的主持下,施季里茨始终处在全面暴露的悬崖边上。按照缪勒展现出来的能力,施季里茨不可能不暴露。
那么,施季里茨为什么没暴露呢?完全是靠强大的主角光环。每当到了悬崖边上,导演就临时安排对手降智。施季里茨表现出来的反常,一件两件可以是说巧合,三件四件就不能再用巧合解释,无论他自己解释得多么自洽。从反间谍的角度说,这种重点怀疑对象,还能从容地在盖世太保眼皮子底下做许多不可思议的动作,只能是导演安排降智,剧本打磨不够。
再说说凯特,施季里茨在导演安排下暂时安全了,但凯特觉得自己坑施季里茨一次不过瘾,又坑了施季里茨第二次。暂时逃过抓捕后,凯特主动向施季里茨的住宅打电话,基本听不懂施季里茨在电话里的反常暗示,还不如我们的110话务员机警。但是,导演贴心地安排盖世太保没有继续监听施季里茨的住宅电话,让观众虚惊一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青衣十三楼飞花堂):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点赞
https://cn-sec.com/archives/3919369.html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