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谷歌收购Wiz:以色列情报网络渗透全球科技的警报

admin 2025年4月21日22:24:31评论9 views字数 4639阅读15分27秒阅读模式

2025年3月18日,谷歌宣布收购以色列裔创立的云安全公司Wiz,这一交易成为科技界年度最受争议的收购案。谷歌以320亿美元收购成立仅五年的云安全公司Wiz,表面看是AI时代强化云安全的战略布局,实则暗含多重商业与地缘博弈。高估值(65倍年收入)折射出Wiz的核心价值:其创始团队来自以色列军事情报王牌Unit 8200,技术基因直指“实战化”网络安全能力。 对谷歌而言,整合Wiz的跨云平台兼容性,可抢占多云安全市场先机,巩固其在云服务竞争中对抗亚马逊、微软的壁垒。然而,交易背后潜藏商业伦理危机。Wiz的技术积累源于Unit 8200在巴勒斯坦的大规模监控实践,其AI驱动的威胁检测模型本质是军事化数据的商业化变现。 谷歌借此强化“安全即服务”卖点的同时,可能将用户数据置于以色列情报网络的隐形控制下。此外,交易以全现金形式向以色列注入相当于其GDP 0.6%的资金,在经济衰退与战争消耗中直接输血该国财政,被质疑以商业并购掩护地缘政治投资。这一案例暴露出科技巨头在战略扩张中,正系统性模糊商业创新与军事技术的边界。 当国家安全需求裹挟资本力量,企业估值逻辑、技术伦理与数据主权的冲突,或将重塑全球科技产业的危险生态。

透视谷歌收购Wiz:以色列情报网络渗透全球科技的警报

一、谷歌与以色列情报的“共生关系”

谷歌与以色列情报系统的合作并非偶然。早在2013年,谷歌就以13亿美元收购了同样由Unit 8200退役军人创立的导航软件Waze;2022年调查显示,谷歌内部至少有99名前Unit 8200成员担任技术要职,包括AI研究部门负责人Gavriel Goidel。这种“硅谷—特拉维夫”人才输送管道,使得以色列情报机构得以间接影响全球科技巨头的技术路线与数据治理。

公司名称

姓名

职位/领域

8200部队服役时间

其他关键背景

政治倾向/争议行为

技术专长

谷歌

伊莱·索洛杜乔(Ilai Soloducho)

生成式AI项目负责人

未明确

曾任职Palantir、直接为内塔尼亚胡工作

支持以色列行动,被视作“间谍输送至科技巨头”典型案例

生成式AI、政府合作系统

尤西·马蒂亚斯(Yossi Matias)

全球研究主管

未明确

前以色列空军飞行员,其子迈克尔·马蒂亚斯为8200部队成员

未直接表态,但其子团队被指“为种族灭绝自动化提供助力”

机器学习、算法优化

迈克尔·马蒂亚斯(Michael Matias)

Clarity公司CEO

5年

尤西·马蒂亚斯之子,组建8200部队“机器学习整合团队”

未公开反对加沙行动

网络安全、AI整合

奥默·利维(Omer Levy)

DeepMind研究科学家

4年(21世纪初)

曾任职微软、Meta

未明确表态

自然语言处理

伊丹·申菲尔德·阿米特(Idan Shenfield Amit)

DeepMind研究员

4.5年

曾任职通用汽车、三星

未明确表态

机器学习系统开发

Lior Belenki

DeepMind研究工程师

6年(至2013年)

常驻西雅图

未明确表态

语言AI系统

Yoel Zeldes

DeepMind研究工程师

6年+

常驻耶路撒冷

未明确表态

自然语言处理

德罗尔·阿亚隆(Dror Ayalon)

集团产品经理

3年(21世纪初)

未明确

未明确表态

AI产品化

阿萨夫·纳默(Assaf Namer)

谷歌云AI安全主管

90年代服役

常驻山景城

未明确表态

AI安全系统

Karen Vilenko

DeepMind软件工程师

2年+(2012-2014)

常驻瑞士

未明确表态

算法开发

大卫·卡杜什(David Kadush)

以色列AI产品负责人

90年代服役

自称“为人类利益解决问题”

公开为以色列军事行动辩护,称“避免平民伤亡”

AI伦理与应用

Ben Limonchik

高级软件工程师(Gemini项目)

未明确(疑似关联)

曾任职Palantir

转发支持种族灭绝内容,与8200成员密切关联

ChatGPT竞品开发

Meta

Doron Vainrub

高级数据工程师(西班牙)

3年

设计“缩短人类决策流程”的大数据方案

被指技术逻辑与“薰衣草AI”(自动化屠杀系统)一致

大数据决策系统

Nadav Benedek

AI/ML研究员(美国)

4年(1999-2003)

未明确

未明确表态

机器学习算法

Oshri Halimi

Reality Labs算法与AI工程师

2年

曾任职谷歌、IBM

未明确表态

增强现实AI

Uriel Singer

AI研究科学家

7年+

未透露细节

被推测参与“大规模屠杀准备工作”

未明确

Shelly Sheynin

AI研究科学家

数年(2010年代中期)

未明确

未明确表态

未明确

Uri Patish

机器学习研究员

4年

曾任职五角大楼7年

未明确表态

军事AI应用

Efrat Ravid

机器学习工程师

3年

未明确

未明确表态

未明确

Maya Bechler-Speicher

AI研究科学家

2年+(2010年代初)

转发“战士贡献”相关内容

支持军事行动

未明确

苹果

乔纳森·拉瑟森(Jonathan Laserson)

深度学习研究员(以色列)

未明确

未明确

公开建议“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不应设限”

深度学习模型

Avital Kleiman

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以色列)

6年+(至2021年)

未明确

未明确表态

算法优化

Michael Sehaik

未明确

3年(2010年代末)

负责“自动化任务释放人力”

未明确表态

任务自动化AI

微软

Ben Sapirstein

机器学习专家

5年+

曾研究语言学,德国医疗公司背景

未明确表态

语言AI、医疗AI

伊拉德·多尔(Irad Dor)

M12风投合伙人

3年+(90年代)

专注AI初创投资

未明确表态

投资战略

英伟达

Dror Aharoni

芯片设计总监

5.5年(1999-2004)

未明确

未明确表态

AI芯片架构

Ronen Dar

系统软件主管

4年(1999-2003)

Omri Geller共同创立被英伟达收购的AI公司

公司为以色列国防军提供支持

系统软件集成

Omri Geller

未明确

7年+(2010-2017)

自称“精英技术单位技术专家”

隐瞒具体职责

未明确

Elad Gu

未明确

7年+(8200和81部队)

两个网络战部队经历

未明确表态

网络战技术

Najeeb Nabwani

高级深度学习研究员

2022年

阿拉伯语背景,专注语言AI

未明确表态

多语言AI模型

亚马逊

Ofir Zigelman

AI团队高级经理

4年(2006-2011)

以色列哈佛俱乐部副主席、剑桥访问学者、曾为内塔尼亚胡工作

未明确表态

AI战略管理

OpenAI

Raz Goan

研究员(波士顿)

3年

未明确

未明确表态

未明确

医疗初创公司

扎克·德维-阿哈龙(Zach Dvey-Aharon)

CEO

疑似8200或81部队

被《时代》评为AI百大人物

公开种族灭绝支持者,嘲讽加沙平民伤亡

医疗AI应用

英特尔

Gila Kamhi

首席AI官

未明确(疑似关联)

激进犹太复国主义者

赞扬以色列国防军,支持“大规模强奸骗局”

AI战略规划

LinkedIn

Ora Levit

核心增长主管

未明确

非技术岗,但体现8200渗透广度

未明确表态

平台增长策略

JFrog(初创)

梅尔·克莱因(Mel Klein)

首席数据架构师

20年

构建“PB级大数据基础设施”,与民用公司合作

未明确表态

大数据基础设施

更值得警惕的是,Unit 8200的运作模式高度依赖私营企业的掩护。据以色列媒体《国土报》披露,其退役军人创办的科技公司“名义上独立,实则与军方共享技术成果”,既为以色列政府提供“技术外包”,又为其军事行动保留“合理推诿”的空间。例如,Wiz创始人Assaf Rappaport在采访中直言,其军事经历“教会他将尖端技术转化为实际影响力”。这种“军民融合”模式,本质上是以商业创新之名,行军事监控之实。

二、Unit 8200的全球监控触角

Unit 8200的技术能力早已超越国界。其开发的Pegasus间谍软件被沙特、阿联酋等国用于跨国监控记者与异见人士,甚至法国总统马克龙、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等政要的手机亦遭入侵。更危险的是,该部队通过AI技术将监控“工业化”:在巴勒斯坦,其通过人脸识别、通信拦截和大数据分析,建立全民数字档案,利用医疗记录、性取向等隐私信息胁迫平民成为线人。

此次收购案中,Wiz宣称的“多云安全平台”恰恰可能成为Unit 8200监控网络的延伸。谷歌作为全球最大数据聚合体,掌握着搜索、邮件、地图等数十亿用户的实时信息。若这些数据通过Wiz的安全接口与以色列情报系统共享,或将形成“监控—算法—决策”的闭环,使谷歌从数据保管者沦为地缘政治工具。

三、隐患:从数据安全到AI军事化

首先,用户数据的军事化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全球性威胁。 Unit 8200成员深度参与Meta、微软、英伟达等企业的AI研发,例如Meta的AI研究员Uriel Singer曾为该部队工作七年,其算法可能直接继承自针对巴勒斯坦的监控模型。当这些技术被封装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其底层逻辑难免携带军事意图。

其次,AI伦理的边界正在被系统性侵蚀。 材料2披露,谷歌AI产品经理David Kadouch公开支持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并称其技术“为人类造福”。若AI系统的设计者本身认同暴力逻辑,算法偏见将不再是无心之失,而是有意为之。例如,ChatGPT与Gemini被曝对巴以问题呈现明显倾向性,恰是这种价值观嵌入技术的缩影。

最后,国际安全格局面临重构。 以色列通过科技收购与人才输出,正将自身打造成“数字军火商”。英伟达、亚马逊等企业雇佣大量Unit 8200成员,其芯片与云服务可能被用于优化监控算法。这种“技术—资本—军事”的三位一体,使得未来战争或将演变为“键盘上的种族清洗”。

四、警示:当科技巨头成为情报前线

谷歌收购Wiz事件暴露了全球科技治理的致命漏洞:跨国企业的技术决策可能成为国家情报行动的“特洛伊木马”。 当前监管框架严重滞后,例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仅审查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的并购,却未将数据主权与AI伦理纳入评估标准。

对此,国际社会亟需三方面行动:一是建立跨国科技收购的“人权审查”机制,要求企业披露核心技术团队的情报背景,并对涉及军事监控历史的交易实施一票否决;二是推动AI研发的透明度革命,强制公开训练数据来源与算法伦理评估报告,防止技术成为压迫工具;三是重构全球数据治理规则,限制主权国家通过私营企业获取境外用户数据,确立“数字日内瓦公约”以保护平民隐私。

结语

Unit 8200退役成员的LinkedIn页面上,许多人将服役经历标榜为“精英技术训练”,却对加沙的监控与杀戮只字不提。这种集体沉默背后,是以色列军方与科技资本的共谋:当技术精英的“创新”服务于军事机器,科技进步便成了人道危机的加速器。 谷歌收购Wiz不仅是一桩商业交易,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硅谷光环下的阴影——那个被算法美化、却以鲜血写就的未来,或许已近在咫尺。

参考资源

1、https://scheerpost.com/2025/04/18/wiz-acquisition-puts-israeli-intelligence-in-charge-of-your-google-data/

2、https://www.donotpanic.news/p/the-former-israeli-spies-building

3、https://blog.google/inside-google/company-announcements/google-agreement-acquire-wiz/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空闲话plus):透视谷歌收购Wiz:以色列情报网络渗透全球科技的警报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21日22:24:31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透视谷歌收购Wiz:以色列情报网络渗透全球科技的警报https://cn-sec.com/archives/3980805.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