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自动化信息收集、漏洞扫描

admin 2025年4月29日17:24:14评论1 views字数 1632阅读5分26秒阅读模式
兄弟们,之前hvv行动前资产梳理又让我头秃了。上周给客户做资产测绘时,发现他们云上资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测越多,光子域名列表就拖了三个小时——这时候突然想起上个月试用的scope-sentry工具,这玩意儿的资产图片流视图功能,把服务器快照、域名解析树这些可视化得跟CT扫描似的,直接甩给甲方就能让他们闭嘴。
说到这个,咱们蓝队做红蓝对抗时最头疼的就是靶场环境扫描。记得上次演练,甲方非要用阿里云WAF,结果传统端口扫描工具全被拦截。现在这个工具的SkipSameIP插件直接跳过同源IP段扫描,配合WafIpCheck插件识别阿里云防护节点,简直给渗透测试开了外挂。更绝的是后台能自定义重启docker节点,上次演练中途服务器崩了,我直接远程重启服务继续跑任务,甲方以为我们在搞什么黑科技。
分布式自动化信息收集、漏洞扫描
最近在帮金融客户做AI模型安全评估,他们AI训练平台的漏洞检测简直灾难。用这个工具的AI-Infra-Guard插件扫了一圈,直接揪出模型训练接口的越权漏洞,连数据标注系统的敏感信息泄露都抓到了。配合PDF敏感信息检测功能,把他们文档里的API密钥、测试账号全扒出来。
分布式自动化信息收集、漏洞扫描
最让我惊艳的是插件生态,现在已经有12个插件了。比如那个go-dork插件,用Google搜索引擎批量捞目标URL,配合xray被动扫描,上次扫出个政务系统的SSRF漏洞,直接让甲方连夜打补丁。还有那个SSRFScan插件,优化后的扫描速度比传统工具快了3倍,重保期间扫完目标资产就像吃泡面一样快。

想要获取工具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至文章末尾

我们来提取并讨论上述工具描述中涉及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点:

1、资产测绘里的 「可视化扫描引擎」
    • 护网前给某央企做资产梳理时,传统扫描工具扫出3000+IP直接卡死。这时候就得靠资产图片流视图这类技术3,把服务器快照、域名解析树用类似CT扫描的方式立体呈现。配合 「跳过相同IP端口扫描」 插件(比如护网期间碰到阿里云WAF集群),直接过滤重复资产,效率提升5倍不止。这玩意儿本质上融合了拓扑分析和协议解析技术,比传统Nmap这类工具多了层空间维度建模。
2、「被动式漏洞嗅探」 的攻防博弈
    • 红蓝对抗时最怕触发告警。像工具里集成xray被动扫描模块,本质是 「流量镜像+漏洞特征匹配」 的组合拳。上次用爬虫插件抓取政务系统URL时,通过代理把流量导到xray检测SSRF漏洞,全程零主动发包。这种技术规避了传统主动扫描的指纹特征,特别适合重保期间隐蔽作战。加上 「WAF指纹规避」 插件,连Cloudflare的拦截规则都能绕过。
3、「敏感数据流捕获」 的精准打击
    • 金融客户经常栽在PDF里的测试账号泄露。工具的 「非结构化数据解析」 技术,本质上是用OCR+正则表达式双引擎扫文档。更狠的是能关联上下文,比如从合同扫描件里自动标记「甲方联系人身份证号」这类字段。这背后是NLP语义分析和敏感词库动态加载的融合,比单纯的关键字检索强了不止一个维度。
4、「插件化武器库」 的战术价值
    • 护网时遇到AI训练平台的安全评估,传统工具根本无从下手。用 「AI-Infra-Guard」 插件扫出模型接口越权漏洞,靠的是对TensorFlow/PyTorch框架的API调用链追踪。这种垂直领域的检测技术,把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输出流当攻击面来分析,比泛泛的Web漏洞检测更有针对性。再加上go-dork插件直接调用Google搜索语法批量挖URL,相当于把OSINT玩出花。
5、「自适应防御重启」 的生存哲学
    • 上次演练遇到扫描节点被反制,直接通过docker热重启恢复任务。这技术底层是 「微服务熔断机制」 ,在遭遇CC攻击时能自动隔离受损模块并切换备用节点。更骚的是配合资产画像功能,重启后自动续接上次扫描进度——相当于给渗透测试加了存档点,甲方还以为我们开了物理外挂

下载链接

https://github.com/Autumn-27/ScopeSentry

分布式自动化信息收集、漏洞扫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白帽学子):分布式自动化信息收集、漏洞扫描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29日17:24:14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分布式自动化信息收集、漏洞扫描https://cn-sec.com/archives/4005665.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