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级隐形劫持:新型勒索病毒或可永久寄生芯片,系统重置亦难逃魔掌!

admin 2025年5月13日00:59:45评论0 views字数 2494阅读8分18秒阅读模式
TheRegister网站5月11日报道,Rapid7公司网络安全专家Christiaan Beek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CPU级勒索软件概念验证,通过AMD Zen芯片漏洞注入恶意微代码,实现硬件层面的加密劫持。这种突破性攻击手段能绕过所有传统安全防护,即便重装系统仍持续生效,标志着勒索软件威胁进入量子跃升阶段。研究显示,Conti勒索团伙早在2022年就着手开发UEFI固件攻击技术,网络黑市已出现可绕过安全启动的恶意工具包。专家警告,此类攻击可使黑客在操作系统加载前激活加密程序,现有杀毒软件完全失效。尽管目前尚未发现真实案例,但技术可行性已获证实。联想到此前已出现的OT网络中的PLC勒索、RTU勒索,勒索软件向硬件设备的发力,或成一个重大风险。行业亟需回归网络安全基础建设,强化固件验证、漏洞修补和多因素认证,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硬件级网络威胁新时代。
CPU级隐形劫持:新型勒索病毒或可永久寄生芯片,系统重置亦难逃魔掌!
一、勒索软件对抗形势

Rapid7专家Christiaan Beek在最近的RSA发表演讲时表示,尽管全球网络安全支出预计在2025年突破2120亿美元(Gartner数据),勒索软件威胁却持续升级。美国FBI报告显示,2024年网络犯罪损失达166亿美元,新增67种勒索变种,暴露攻防博弈的失衡。攻击者不断调整策略:当防御者加强端点防护时,勒索团伙转向边缘设备(如防火墙、云基础设施)漏洞;多因素认证(MFA)的普及催生了“MFA疲劳攻击”;AI检测技术倒逼勒索流量伪装成正常通信。经济驱动下,犯罪生态日趋专业化,RaaS(勒索软件即服务)模式使小型团伙可发动高成本攻击。例如,RansomHub通过联盟分成获利超1200万美元,Black Basta曾斥资20万美元购买Ivanti零日漏洞。防御投入的“军备竞赛”未能遏制威胁,根源在于基础防护的普遍缺失。

二、勒索软件的持续创新

高端勒索组织正通过技术迭代巩固优势。编程语言层面,Rust、Go和Nim的采用使恶意软件更难被传统规则引擎检测;加密算法的强化导致数据恢复近乎不可能。更具颠覆性的是固件层攻击的探索:Conti泄露的聊天记录显示,其团队曾研究将勒索代码植入UEFI/BIOS,在操作系统启动前激活加密。这种“硬件寄生”模式一旦普及,将彻底颠覆现有防御体系。尽管AI在勒索攻击中尚未普及,但犯罪集团已利用其优化钓鱼话术和深度伪造。值得警惕的是,攻击创新呈现两极分化:顶级团伙投资尖端技术,而多数组织仍依赖旧有漏洞利用和代码复用(如LockBit借用REvil源码)。这种“高效偷懒”策略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只要受害者存在弱密码、未修补漏洞等低级失误,攻击者便无需过度创新。

三、CPU勒索的概念验证

2025年RSA大会上,Rapid7专家Christiaan Beek首次披露CPU级勒索软件的概念验证(PoC),标志着威胁正式侵入硬件层。通过AMD Zen芯片的微代码漏洞,攻击者可绕过厂商签名验证,注入恶意指令篡改CPU行为。例如,谷歌曾演示强制AMD芯片在生成随机数时固定输出“4”,暴露出硬件可信基的脆弱性。Beek的PoC更进一步:勒索代码直接嵌入处理器微码,即使重装系统或更换硬盘,恶意逻辑仍通过CPU固件驻留,并在启动阶段触发加密。Conti团伙此前泄露的聊天记录显示,其开发者已设想“控制BIOS引导程序锁定硬盘”的攻击场景。尽管目前尚无真实案例,但技术可行性已被证实。此类攻击一旦实现,传统杀毒软件将完全失效,且修复需物理更换CPU或厂商发布微码补丁——这为勒索者提供了更长胁迫窗口。

四、打击勒索软件从基础做起

面对勒索软件的进化,回归基础防护仍是治本之策。Beek指出,80%的勒索事件源于可预防的漏洞:弱口令、未修复的高危漏洞、MFA配置失误(如未覆盖VPN和云服务)。企业亟需强化三大核心能力:攻击面可视化(识别所有暴露节点)、漏洞优先级管理(聚焦活跃利用的漏洞)、响应实战化(通过红队演练检验恢复流程)。例如,医疗机构因未修补面向公网的病历系统漏洞而遭入侵,暴露出风险评估的盲区。此外,企业需建立“不支付赎金”的底线思维,通过离线备份和容灾演练削弱攻击者筹码。政策层面,需推动硬件厂商建立更严格的微码签名机制,并强制关键行业进行固件完整性验证。历史证明,攻击者永远选择最小阻力路径——唯有筑牢基础防线,才能迫使其创新成本高于收益,终结勒索软件的“低成本暴利”时代。

结论

CPU勒索软件的出现,将网络安全战火烧向了最后一块净土——硬件层。这场危机既是技术革命的警钟,也是行业反思的契机:在追逐AI、零信任等热点的同时,是否忽视了那些“不够性感”的基础工作?答案或许藏在一组对比中:Conti团伙研究UEFI攻击耗时三年,而防御者修复一个已知漏洞的平均周期仍长达102天(Ponemon数据)。当攻击者用耐心打磨“末日武器”时,防御者唯有以更扎实的基本功,重建数字世界的“免疫系统”。

【闲话简评】
勒索软件正突破数字与物理的界限,演变为“万物皆可劫持”的终极威胁。早期针对PLC、RTU等工业控制设备的攻击已暴露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而CPU级勒索软件的出现标志着威胁侵入硬件核心。攻击者通过篡改处理器微码,将恶意逻辑植入芯片固件,即使重装系统或更换存储设备,勒索程序仍随CPU启动自动激活,彻底颠覆“软件层防御”的传统认知。Conti团伙泄露资料显示,犯罪集团早在2022年即探索固件寄生技术;Rapid7专家更验证了通过AMD Zen漏洞劫持CPU的可行性。硬件级攻击不仅使数据恢复近乎无解,更可能瘫痪医疗、能源等依赖专用芯片的领域。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参考资源
1、https://www.rapid7.com/blog/post/2025/05/01/why-is-ransomware-still-a-thing-in-2025/
2、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5/11/cpu_ransomware_rapid7/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空闲话plus):CPU级隐形劫持:新型勒索病毒或可永久寄生芯片,系统重置亦难逃魔掌!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5月13日00:59:45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CPU级隐形劫持:新型勒索病毒或可永久寄生芯片,系统重置亦难逃魔掌!https://cn-sec.com/archives/4053045.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