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约70%电网瘫痪的集体群嗨尴尬了谁?

admin 2025年5月13日15:29:27评论0 views字数 1572阅读5分14秒阅读模式

5月10日以来,围绕官媒报道的“巴对印度发动网络攻击,致使印度约70%电网瘫痪”事件,国内舆论场出现几类非理性现象。伴随着对国产战机和导弹的实战效果的遥遥领先欢呼,几乎失去了对”电网瘫痪70%“意味着什么的基本判断。难怪有人说,坚守常识其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乱象一,自媒体滥用AI技术还原所谓攻击细节。有人利用AI生成巴方网络攻击深度解析类内容(甚至有“钓鱼邮件渗透SCADA系统”过程),但未标注技术推演与真实证据的界限,甚至编造印度社会混乱画面,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此类内容虽具传播力,却混淆技术推测与事实边界,加剧公众误判。

乱象二,有安全企业利用历史数据制造恐慌。部分企业为营销电力防护方案,将印度2012年、2021年大停电的损失数据嫁接至此次事件,渲染巨大损失等结论,却忽视印度官方对巴方消息的反驳。这种“张冠李戴”的作法透支专业信誉。

乱象三,民众情绪化站队压制客观讨论。部分网民以“支持巴铁”为由,对印方辟谣信息或技术分析选择性失明,甚至将印巴停火的复杂博弈简化为“印度认怂”的片面叙事。这种立场优先的倾向,既忽视“国际规则试探”“地缘博弈”等深层动因,也阻碍对事件真相的理性追问。

上述乱象本质是流量驱动与认知偏差对公共议题的侵蚀。技术造假消解事实根基,营销话术透支行业公信力,情绪化叙事遮蔽战略复杂性。平台应加强AI生成内容标注审核;安全机构需恪守数据真实性底线;公众应回归“证据优先”原则——真相不因立场而扭曲,理性才是应对国际冲突的基石。

实际上,探寻如此大面积电网瘫痪的真相困难吗?特别是官媒,应该很容易。本号人如下问题,让DeepSeek给出核实消息真假的方法和建议,结果从出所料。

5月10日,中国的央视新闻援引巴斯斯担军方的消息称,巴方对印度实施网络攻击,致瘫了印度70%的电网。此后,国内众多媒体转载或引用了这一爆炸性消息。当日,印度时报、印度新闻与广播局,称巴方释放了虚假消息。我的问题是:要想核实这一消息的真伪,即这么大规模、大面积的电网中断,你认为应当从哪里入手?分别给中国的官方媒体和自媒体给出核查方法和建议!表达相对精炼、易懂,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DeepSeek的答复如下:

印度约70%电网瘫痪的集体群嗨尴尬了谁?

可惜,在这个重大事件中,没有多少媒体采取了上述进一步核查的作法。官媒是引述消息来源,没有错。民众情感上支持巴铁,反对阿三,也没有错。阿三是我们的对手,没有歧义。

谁错了?

面对铺天盖地的消息,公众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虚假信息识别和判断能力。

虚假信息泛滥已成世界性难题,简体中文内容市场亦难置身事外。作为应对手段之一,事实核查在中国开始萌芽。“有据”在2024年出版过一个手册《事实核查手册》(https://chinafactcheck.com/wp-content/themes/youju/assets/fact-check-manual-mobile.pdf),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常用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核查工具,也涉及事实核查的工作流程、信源评估,并译介了国际事实核查机构惯用的职业准则与实践,希望能为中国的事实核查业者和观察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读者可以下载学习学习。

“有据”是中国首个独立的事实核查计划,专注于核查中文世界的国际资讯,它是一个基于志愿原则的网络协作计划,没有运作实体。

巴基斯坦媒体Geo也发布了如何识别虚假新闻的指南,在印巴冲突期间更加有针对性。读者不妨参考。

参考资源

1、https://zh.gijn.org/resource/fact-checking-guide/

2、https://www.geo.tv/latest/603798-how-to-spot-fake-news-amid-pakistan-india-tensions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空闲话plus):印度约70%电网瘫痪的集体群嗨尴尬了谁?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5月13日15:29:27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印度约70%电网瘫痪的集体群嗨尴尬了谁?http://cn-sec.com/archives/4058789.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