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GB/T 37027-2025《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攻击和网络攻击事件判定准则》国家标准文件,其核心内容如下:
本标准于2025年2月28日发布,替代2018版,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由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0)归口,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牵头,联合40余家机构共同编制。文件旨在解决行业对网络攻击判定标准不统一、统计差异大的痛点,为网络安全监测、态势感知和信息报送提供统一技术框架。
核心内容聚焦三大维度:
-
明确定义与区分
-
网络攻击:定义为利用安全漏洞,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实施干扰、控制、破坏或对数据实施窃取、篡改、损毁的行为。
-
网络攻击事件:强调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存在已确认的网络攻击,且该攻击造成或潜在造成业务损失或危害(如数据泄露、服务中断)。二者关系为:攻击是行为本身,事件是行为引发的危害结果。
-
判定条件与分类
-
拒绝服务攻击:流量超阈值或含攻击指令特征;
-
漏洞利用:流量含攻击包或工具特征字符串。
-
19类攻击技术手段:包括网络扫描探测、钓鱼攻击、拒绝服务(DoS/DDoS)、漏洞利用、后门植入、域名劫持等,每类均给出具体技术判定条件。例如:
-
事件判定逻辑:基于攻击类型叠加危害后果。特别定义供应链攻击(利用供应链脆弱性)和APT攻击(需满足组织关联性、针对性、持久性等高阶特征)。
-
统一描述要素与计数规则
-
多个攻击/事件若信息要素(如相同攻击源、技术手段)一致,则合并统计;要素不同则单独计数;
-
明确计数输出需注明时间段、方法描述及具体次数(见附录E示例)。
-
网络攻击需包含标识号、攻击源、技术手段、时间等基本信息,及漏洞类型、攻击阶段等扩展信息;
-
网络攻击事件需增加事件类型、影响范围、攻击动机等要素,并关联相关攻击标识号。
-
信息要素规范:
-
科学计数方法:
应用价值与实施要求
-
适用范围:指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安全服务机构开展攻击监测、态势感知及信息报送。
-
行业意义:
-
终结判定与统计碎片化,提升跨组织威胁情报共享效率;
-
为事件定责、分级响应(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提供技术依据;
-
推动安全产品设计标准化,强化整体防御能力。
-
过渡期准备:2025年9月1日前,各组织需调整监测策略、升级系统以确保合规。
本标准通过严格定义、分类和技术规范化,构建了网络攻击判定的统一话语体系,为我国建立协同联动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奠定技术基石。其落地将显著提升攻击识别精度、响应效率及治理效能。
— 欢迎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祺印说信安):网络攻击和网络攻击事件判定准则发布
— 欢迎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祺印说信安):网络攻击和网络攻击事件判定准则发布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