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方法在WAF面前就像用锤子敲防弹玻璃,而Chypass_pro的AI生成模块直接把效率提升了300%。我们团队把目标系统所有XSS测试点都喂给它,AI在后台疯狂生成payload,第二天就从登录页的搜索框里挖出个绕过Cloudflare的高危漏洞。
蓝队同事总抱怨靶场系统WAF更新太快,上周他们用Chypass_pro在Pikachu靶场上出了货:先用常规payload触发WAF拦截,再把拦截日志导入工具,AI在15分钟内生成了127个变种payload。最后从论坛发帖模块的XSS漏洞里,成功弹出靶机的内网管理后台——这要是换成人工测试,至少要折腾一天。
用这个工具有三个冷知识要提醒:第一,AI生成的payload成功率和你输入的拦截日志质量直接挂钩;第二,别被"自动化"迷惑,生成的payload还是要人工复测;第三,如果遇到API卡死,记得及时清除缓存记录——上周我就是因为没及时清理,导致AI生成了1000多个重复payload...
想要获取工具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至文章末尾
我们来提取并讨论上述工具描述中涉及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点:
-
数据加密是网络安全的基石,通过算法将明文转化为密文,确保传输和存储安全。主流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如AES):适合快速加密大规模数据;非对称加密(如RSA):用于密钥交换和数字签名;哈希算法(如SHA-256):保障数据完整性。
-
传统密码易被破解,现代身份认证强调多因素验证:双因素认证(2FA):结合密码与动态验证码;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虹膜扫描等生理特征认证;数字证书:基于PKI体系,验证用户或设备身份。
-
IDS(入侵检测系统):被动监测并报警,适用于金融、医疗等敏感场景;IPS(入侵防御系统):主动阻断攻击,结合威胁情报和机器学习提升响应速度。例如,锐捷防火墙内置腾讯威胁情报库,可快速识别并阻断恶意流量。
-
“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安全模型,适用于云和远程办公:微隔离:按需划分安全域,限制横向攻击;动态权限管理:基于上下文(设备、位置)调整访问权限;持续验证:通过行为分析实时评估用户风险。
-
针对无线网络的匿名性和易攻击性,关键技术包括:射频指纹识别:通过分析设备信号的硬件参数(如频率偏移、I/Q失衡)唯一标识设备,用于非法接入检测;VPN加密通道:建立安全隧道,隐藏真实IP并加密数据,结合DHCP自动分配私有地址,防止DNS泄露。
下载链接
https://github.com/wxwhhh/Chypass_pro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白帽学子):基于AI自动绕过WAF的burp插件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