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容器和K8s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安全事件也日益增多。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以最短时间内恢复业务正常运行。
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从防守者的视角出发,深入了解云原生场景下的应急响应,熟悉常见的安全事件以及应急响应的最佳实践。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 云原生场景下的应急响应:容器和K8s安全事件的应急场景。
- 云原生应急响应最佳实践:云原生环境的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在云原生场景下,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事件,比如:Web应用入侵、供应链攻击、挖矿程序以及恶意后门等。其中,挖矿行为是比较常见的,攻击者利用容器资源进行挖矿,甚至利用整个集群资源进行挖矿。
根据应急场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容器安全事件,比如Docker或pod遭受入侵,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容器应用遭受入侵,也有可能是恶意镜像投毒导致的容器被入侵。第二类是K8s集群安全事件,如果大量容器或节点出现异常,那就意味着集群出现安全问题了,可能是集群组件遭受入侵或是管理凭证泄露导致集群被入侵。
一个完整的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在应急响应领域,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最佳实践,就是 PDCERF模型。这个模型将应急响应分为6个阶段: 准备(Preparation)、检测(Detection)、遏制(Containment)、消除(Eradication)、恢复(Recovery)、跟踪(Follow-up) 每个阶段对应一个英文的缩写,为应急响应提供了整体的框架。
通过将PDCERF模型映射到容器和K8s的应急场景中,我们就可以整理出适用于云原生环境的应急响应最佳实践。
更多云原生应急响应的内容,建议观看以下视频,预计时长6分钟,深入解析云原生场景下应急响应思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Bypass):《云原生安全攻防》-- 云原生场景下的应急响应思路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