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在哪些平台上传过简历?是否遭遇过信息泄露风险?
【事件曝光】数千万份简历数据公开泄露
网络安全团队 Cybernews 披露:
招聘平台 TalentHook 因 Azure 云存储容器配置不当,导致 2600 万个文件(多数为美国求职者简历)暴露在公共网络。该平台隶属于 Resource Edge 公司,是连接企业与求职者的招聘追踪系统。
【泄露信息清单】这些隐私已 “裸奔”
全名、电子邮箱、电话号码、教育背景详情、职业技能数据、工作年限信息
【风险预警】数据如何成为犯罪工具?
1、精准钓鱼攻击:利用获取的邮箱 / 手机号发送虚假招聘邀约,诱骗受害者提供证件扫描件、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2、人肉搜索(Doxing)风险:个人信息被恶意公开,可能导致骚扰、恐吓等二次伤害。
为降低事件影响,安全专家建议平台方:
-
关闭存储容器的公共访问权限,重新审查安全配置并更新访问权限,确保仅授权用户和服务可操作数据; -
对活动日志进行审计,排查未授权访问记录; -
启用服务器端数据加密,并使用 Azure Key Vault 安全管理加密密钥; -
落实安全最佳实践,包括定期安全检查、自动化防护流程及员工安全意识培训。
目前,TalentHook 及其母公司 Resource Edge 尚未对此事发表评论。专家正等待官方回应,以评估问题规模及用户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投简历避坑指南:警惕简历背后的信息陷阱与诈骗套路
-
虚假招聘:空壳公司的 “简历收割机”部分不法分子注册空壳公司,或直接 PS 营业执照、办公场景图,在招聘平台发布 “高薪双休”“零经验月入过万” 等诱惑性岗位。其真实目的并非招聘,而是通过求职者投递的简历,收集姓名、电话、家庭住址、教育经历等隐私信息。更有甚者无需注册公司,仅凭伪造材料即可在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套取信息。
-
简历信息的 “黑市交易链”
非法渠道对简历信息的买卖已形成明确 “价格体系”:一手简历(直接从求职者处获取)可卖 7 元左右,二手简历(转卖多次)2-3 元,N 手简历仍能卖 0.5 元。这些信息之所以值钱,是因为简历中藏着 “完整的个人画像”—— 小到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工作经历,大到性格特征、爱好特长,都可能被骗子用来精准实施诈骗。
三、必坑技巧:4 步筑牢简历投递安全线请输入标
-
核查公司资质,拒绝 “三无招聘” -
投递前通过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查询公司注册信息,确认是否存在工商登记; -
警惕无公司名称、无办公地址、无具体岗位描述的 “模糊招聘”,对 “高薪低要求” 岗位多留心眼。 -
选择正规平台,避免信息外流
-
优先使用教育部 “24365 校园招聘服务”、学校就业网或知名正规招聘平台,拒绝非官方渠道的招聘链接; -
注意平台隐私设置,非必要不开放 “简历公开” 功能,避免被非招聘方下载信息。 -
简历内容 “按需填写”,隐藏敏感信息
-
非必要不填写家庭详细住址(可只填所在城市或区域)、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
实习经历、教育背景等内容可模糊处理(如 “某互联网公司” 代替具体名称),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伪造身份。 -
遭遇异常及时止损,保留证据举报
-
若发现招聘方索要押金、培训费,或频繁询问与岗位无关的隐私问题(如家庭经济状况、银行卡信息),立即停止沟通; -
若发现岗位长期挂着,且显示招聘人员沟通记录少,跨度大的岗位不投递; -
保存聊天记录、招聘页面截图等证据,向招聘平台客服、学校就业办或公安机关举报(全国反诈热线:96110)。
E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安服驻场记):2600 万份简历裸奔!钓鱼、人肉搜索与诈骗将如何上演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