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站都很讨厌广告屏蔽软件,因为广告就是它们的收入来源。但受限于商业模式,这些网站只能在广告上动脑筋。
网站主们想了不少对抗手段,比如经常更换广告的域名和IP、把广告放在内容的域名上、使用不同的加载方式。稍有激进者,还会直接起诉屏蔽软件,并告诫用户:小心电脑中毒哦。
这些手段并没能杀死广告屏蔽软件,两边之间的攻防战争还在持续。但网站主们的最后一句话确是有一定道理:广告屏蔽软件控制着我们浏览的网页内容,这是一种非常高的权限,它们一旦出现问题可不止让电脑中病毒。
乌云白帽子@Drizzle.Risk 近日就提交了一个这样的漏洞。Ta发现某款国内广告屏蔽软件的云端可以写入任意脚本,这些脚本规则分发到用户的电脑后,即可以篡改任何想改动的网页。
(图/某个针对乌云网的规则被分发后,该软件所有用户访问乌云都是图中效果)
这个报告中,白帽子是怎样控制云端规则,最终下发给用户的,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始报告。
漏洞的严重性不用多说,你登录过绝大部分网站的账号密码、cookies、session、提交信息,通过植入规则都可以获取。记住,不是一个人,是这款软件的所有用户哦。
我们为了逃脱漫长无趣的广告而找到屏蔽软件,不过那款软件是否靠谱你知道吗?要知道在国内,有这么高权限的广告屏蔽软件可不止漏洞提到的这一款,在云端更新屏蔽规则的同类软件都有,只是刚好这款软件发现有漏洞,然后被提到明面上来。
国内的广告屏蔽软件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源、个人驱动;一种是闭源、个人驱动或公司驱动。
前一种很少,而且经常遭遇打包党改造,近年最著名的例子是博客主“鲁夫的爱”(她在博客专门开了一栏“耻辱柱”用以公布打包党名单),那些人拿着源码去掉作者信息加上商业广告和推广链接重新放出;后一种很多,并大多聚集在浏览器扩展中心、浏览器论坛、电脑讨论论坛几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类由商业公司驱动的软件,表现的却像一位神秘隐士,它们不需要用户捐赠、不在论坛说话、不和用户交流,网上没有任何信息,耗费大量精力提供服务不求回报。
广告屏蔽软件属于很难审计的产品,原因有二:一是屏蔽规则是动态更新的,没有用户能每次更新都看一遍;二是某些采用代理技术,规则并不分发到用户端,这类产品像一个黑箱,除非扒开服务器看看,否则谁也没法确认。
有些用户会把安全托付给论坛相熟的开发者,他们给开发者提意见的过程逐步了解人品,觉得可以信赖。大部分人其实茫然不知,只是碰到难以忍受的广告而找到一款软件,用起来觉得效果不错,但是否可以信任,谁care呢?
你在使用广告屏蔽软件的时候,会去了解对方的安全性吗?
后记
这篇没提国外产品,后记里可以说说。AdBlock、AdBlock Plus、NoScript是国外最著名的三个浏览器扩展,它们都是云端规则来屏蔽不合适内容,来看看四则消息。
谷歌微软亚马逊“贿赂”Adblock Plus:绕开广告屏蔽
http://tech.sina.com.cn/i/2015-02-02/doc-ichmifpx6504047.shtml
Adblock Plus创始人谈Adblock更新中隐藏的细节
http://abpchina.org/forum/portal.php?mod=view&aid=16
NoScript也有白名单,但有个域名输错了
http://www.solidot.org/story?sid=44600
商业侵入Firefox扩展:NoScript和Adblock Plus
http://software.solidot.org/article.pl?sid=09/05/02/0928205
提到这四则消息并非否认它们,而是说,如果你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应该去主动了解下其幕后的做法。特别是,当它们都拥有控制上网内容的权限。
参考漏洞:WooYun-2015-128592,目前厂商已修复,点击原文可查看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乌云漏洞报告平台):“广告屏蔽插件”,下一个黑客攻击的捷径?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