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网络诈骗案的风险揭示
本报记者 宜建军
近期,我市某银行支行接到一起客户报案,客户称卡上6万元存款不翼而飞。通过查询客户明细,发现客户存入6万元后,通过支付宝、网上购物等方式分两天转出6万元。
通过多次询问,客户始终没有承认开通网上银行和支付宝的功能。在公安机关人员离去后,银行工作人员又详细询问客户是否接到有关短信、提示办理信用卡或贷款事宜。客户说接到过办理信用卡的短信,并按照其提供的电话回拨了,按照对方的要求开立借记卡并存上了钱。
银行通过调取原始凭证,找到客户填写的手机号码,询问其知不知道这个手机号码。客户说是按照对方要求填写的手机号码,至此一切已经清楚:客户轻信了办理信 用卡的诈骗短信,提供了本人的身份证号、姓名、借记卡号,并按照对方要求在开户留存的手机号码栏中填写指定的手机号。诈骗分子利用掌握的信息,通过支付宝 购物的方式,利用预留的手机接收验证码,转出了款项。
因为快捷支付一天不能超过5万元,故用两天转出了6万元。
我市银行业专业人士郭栋梁对广大客户提出风险揭示:
1.不要轻信所谓的办理大额透支信用卡的短信,更不要回电话;
2.客户不要在他人的要求下开立借记卡时,千万不能留存他人手机号码,他人能够使用手机验证码以网络购物的方式盗取资金;
3.不要轻易告知他人自己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组合起来就构成了网络购物的三要素,能够通过手机验证码划出资金用于购物。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