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2018年,在目睹了一件件工控安全事件的频繁爆发后,某煤化工企业工控信息安全专职负责人深深皱起了眉头,随后召开了一次安全会议,会上他首次提出了针对自身企业工控系统进行安全建设的问题。
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下几个议题:
1、什么是工控系统安全,为什么要做工控系统安全建设?
2、我们当前需要做什么?
3、如何建设,什么时间建设?
4、建设后有什么用?
什么是工控系统安全?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通常可分为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三类:
物理安全是减少由于电击、着火、机械危险、辐射、化学危险等因素造成的危害;
功能安全是为了达到设备和工厂安全功能,受保护的相关部分和控制设备的安全相关部分必须正确执行其功能,而且当失效或故障发生时,设备或系统必须仍能保持安全条件或进入到安全状态;
信息安全是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对于工控系统而言更加注重可用性,其次是完整性和保密性。
综上所述,工控系统安全是针对工业领域物理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的一系列防护策略和措施的总称,通过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等手段来保证工控系统网络的合理运行,达到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为什么要做工控系统安全建设?
伴随国家两化融合的不断推进,煤化工企业提出管控一体化规划,基于TCP/IP以太网通讯的OPC技术将工控网络与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控制网络不再以一个独立的网络运行,随之而来的网络风险及病毒入侵等问题也开始突显,如何在应用信息化带来便利的前提下保障控制系统的安全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据权威机构ICS-CERT和OSVDB统计的数据表明,自2010年起,重大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事件呈指数增长,国家基础设施已成为重灾区,如煤化工、电力、石油、石化等均面临严峻的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威胁,急需加大在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建设的投入,防止企业受到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问题的攻击。
我们当前需要做什么?
经过专业的第三方咨询及严谨的现场调研,目前企业自身的系统架构如下:
结合目前的常见攻击手段,初步分析整个网络存在以下潜在的安全风险:
(1)生产网与办公管理网络连接后的开放性
病毒或黑客攻击以办公管理网为跳板,穿透中央控制网络,进而渗透到DCS网络。
典型案例:2005年8月,Zotob 蠕虫通过互联网进入企业办公网,进而进入生产控制网络,感染导致戴姆勒 - 克莱斯勒的美国汽车制造厂13台设备下线隔离将近一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40万美元。
(2)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接入安全性
病毒以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为载体,可随时进入中央控制网络、DCS网络、SIS网络中的任意一层控制网络。
典型案例:2010年,著名的Stuxnet病毒正是利用这一途径,进入了物理隔离的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工控网络,最后导致1000多台离心机损坏,核电站推迟发电近两年。
(3)便携式电脑等移动终端接入安全性
接入工控网络的移动终端如便携式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可能已经被病毒感染,或者移动终端非法连接互联网。
典型案例:2003年,国内某换流站计算机系统发现病毒,经调查确认是技术人员在系统调试中用笔记本电脑上网所致。
(4)内部人员安全管理风险
心怀不满或被利诱的内部人员,从工控网络内部直接发起网络攻击或植入病毒。
典型案例:2015年爆出,自12年8月开始国内某石化公司的石油管线SCADA系统经常崩溃,调查结果是内部员工徐某和外部人员王某内外勾结在SCADA服务器上植入病毒,企图骗取高额的维修费用。
(5)无线网络,如WLAN的安全风险
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网络的物理边界,攻击者可以通过这一途径直接进入控制网络核心层。
典型案例:2008年,一少年用一个电视遥控器改变轨道扳道器,攻击了波兰Lodz的城铁系统,导致4节车厢出轨,12名乘客受伤。
(6)第三方厂家远程维护连接的安全风险
第三方运维厂商运维终端无安全监测措施,误操作或违规开启互联网通道等将病毒带进生产系统,严重威胁生产系统安全性。
典型案例:2018年,国内某风电场第三方运维厂商通过风功率预测服务器绕过隔离装置直接将生产控制大区暴露到公网,为该站的电力监控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7)高危安全漏洞无专业人员监控及修复带来的风险
日常披露的高危安全漏洞及历史存在的高危安全漏洞极易使得非法分子以较低的攻击成本对企业的工业控制系统造成破坏,为企业带来高昂的损失,专岗专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缺失也为这一安全短板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经过大量的思考讨论以及严谨的市场调研,我们来探讨下一个议题:
如何建设,什么时间建设?
在这期间,威努特通过专业的技术实力成功获得客户信赖,一起参与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考虑到资金及人员配备情况,最终制定了企业3年安全规划,并立刻着手项目建设:
第一期建设内容(2018-2019):分区分域,缩小攻击影响面,将工控网络内部按照业务流进行分区分域防护;
第二期建设内容(2019-2020):聚焦终端及业务流量,发现并阻断内在威胁;
第三期建设内容(2020-2021):加强工控网和互联网数据交互审查,并实时监控已知及未知漏洞的发展。
至此,这家“试点示范企业”已经完成了他的规划。
按照之前的规划,经过多番论证,进行了如下的安全实践:
建设后有什么用?
-
实现安全能力自动化,运维效率提升
-
“被动+主动”的立体安全模式,避免大额勒索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威努特工控安全):工控系统安全如何实现前景规划和技术创新?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