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在线开庭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承办法官当庭对区块链存证证据进行核验,认可原告提交的证据,最终判决原告胜诉。这是内蒙古法院首次运用区块链技术审理案件,对于推动区块链存证证据实际运用、探索审判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法官当庭核验证据)
同时,鉴于呼和浩特市当前的疫情形势,该案从立案、审理、举证、质证、送达等全流程均在线办理,科技赋能助力金融案件高效解纷。
本案中,龚某某(化名)通过招商银行“闪电贷”平台申请借款,并签订电子借款合同,招商银行自动通过“至信链”存证平台将借款合同等关键电子证据的哈希值进行上链存证。放款数月后,龚某某连续逾期还款。招商银行催收无果后,通过内蒙法院诉讼服务网进行网上立案提起诉讼,同时在线提交了经区块链存证的电子证据。
根据《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第十六至十八条的相关规定,承办法官对银行提交的电子数据与其上传于区块链存证平台的数据进行核验比对,并将核验结果实时发送给双方当事人。经过在线举证、质证以及认证后,法院对原告提交的使用区块链存证的电子证据依法予以采信。案件仅历时1小时便顺利审结完毕并当庭宣判。
“这么快的效率,特别感谢法院对新技术的支持和应用!”原告诉讼代理人韩律师在庭审结束后对法院赞不绝口。“过去,为了提供足量的证据,即使标的几千块钱的案件都要打印一大堆文件,耗时耗力。现在,区块链技术和法院质证等于直接对接上了,不仅节约了诉讼成本,也对类似的案子更有信心了。资金回来了,银行就能为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支持,对银行和社会都是好事!”被告郭某某对这一诉讼方式也充分给予肯定,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够确保原始证据的真实性,对其权益提供了有力保护。
“2020年5月,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完善了电子数据范围,明确了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规则。本案对于‘区块链证据核验’的运用,不仅在全区法院是第一例,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也走在了前列。”本案主审法官齐云凤介绍到。
内蒙古法院于近日上线了“区块链证据核验中心”,由“至信链”提供技术支持。当事人可以在交易或纠纷发生时,及时使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固定电子证据,并在诉讼中通过网上立案等渠道提交法院。法官可在内网“区块链证据核验中心”随时核验证据有无篡改,且操作非常便捷。法官仅需将待核验证据文件拖动至核验中心网页,核验中心即可自动计算证据文件哈希值,并与原文件在链上的哈希值进行核验比对。如两次哈希值一致,则说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自上链以来未被篡改,可以推定其具有法律上的真实性。
此外,当事人存证和法院核验均不需要将电子证据原件提交给存证平台等第三方,可以良好地保护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和人民法院的数据安全。
“区块链证据核验中心”的快速建成和使用,解决了涉区块链存证的在线诉讼的关键性基础设施瓶颈,当事人不再需要提供电子证据的打印件,法官也可以快速审查认定电子证据。这将有助于减轻当事人讼累,提升法院审理效率。此外,通过区块链证据流转,法官无需大量翻阅纸质文档,也有助于推动人民法院全流程无纸化办案。
截至2022年2月28日,“至信链”累计存证量已逾1.88亿条。除内蒙外,“至信链”存证证据还在广东、四川、浙江、江西等多地法院的裁判中获得了广泛认可。下一步,“至信链”将不断优化区块链存证解决方案,助力金融审判机制创新,高效化解金融纠纷。
来源:腾讯智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子物证):【“至信链”助力金融解纷】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