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2020北京网络安全大会(BCS 2020)产业峰会正式召开。来自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机构、信息化企业、网络安全企业的嘉宾,共同探讨了产业趋势、协同合作、产业热点等多个网络安全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机遇挑战。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亚信创始人、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百度安全总经理马杰等莅临现场,网络威胁联盟CTA CEO Michael Daniel,思科安全副总裁Wendy Nather,ISACA组织CEO David Samuelson,Gartner知名分析师 Nat Smith等通过云端连线发表演讲。
全球嘉宾把脉网络安全产业未来
5G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在峰会上,亚信创始人、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发表了关于“5G时代的网络安全产业机会”的讲话。他表示,5G不是4G网络的升级,而是一个感知的网络。在5G这张感知网络下,安全技术会成为整个世界的基础技术。
田溯宁指出,5G时代的网络与其他时代相比,像一个不断进化的生命体,除了要实现连接之外,还要感知各种状态。在感知网络没有出现之前,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不直接;感知网络到来后,企业会有全新的方式获得新型数据,届时大部分的产品公司也会变成运营商公司,企业的形势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时候,网络安全就变得异常重要。
在今年RSA大会上,曾提出让网络安全界热议的“勺子理论”的思科安全副总裁Wendy Nather也持类似的观点。她指出,新时代的网络安全将出现更多的不可逆攻击,挑战着网络及业务系统恢复的能力,基于D.I.E弹性框架构建对应措施可有效应对新的威胁。
为此,百度安全总经理马杰分享了《迎接智能时代新挑战,构筑AI安全新防线》的话题。
马杰表示,从安全的角度上看,AI时代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软硬结合。大到智能汽车,小到智能设备,几乎已经涉及到了终端设备制造商、第三方应用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开发商、芯片等等,到云服务,整个链条,都会有相关的问题。
因此,马杰认为,“安全不是任何一家公司、一个社区、一个生态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一定是需要一个开放的态度,更广泛的合作来共同应对的,在一个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环境中寻求共赢。对于新兴的AI安全领域来说,我觉得这件事情尤为重要。”
ISACA组织的CEO David Samuelson先生分享了数据安全治理和人才培养的热点话题,他特别提出,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需重新思考业务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治理将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制定带来新的价值。
内生安全框架破解“小零同”困局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为608亿,在整个数字经济产业中占比只有1.7%,产业规模小,且与市场预期不匹配。网络安全行业普遍存在“四缺”,即缺规划、缺经费、缺人手、缺运行,“四缺”导致网络安全能力无法匹配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保障需求。
“网络安全行业要抓住新基建、数字化和十四五规划机会,面向甲方信息化发展保障需要,依托内生安全框架、围绕能力价值链条推动集成应用。”吴云坤呼吁,安全大厂商、大集成商发挥好牵引作用,小企业专精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通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实现整个网络安全生态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与产品厂商和技术创新厂商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扩大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为我国信息安全产业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