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个人隐私
央视新闻频道日前报道部分浏览器读取用户剪切板信息,某浏览器甚至在未开启的情况下仍然后台读取数据。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称: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拒绝个人隐私在互联网上裸奔已经有法可依。但仍然有不少用户觉得自己处于 APP 的监视下,在网上看到某个物品或者搜索某个关键词,很快相关广告就会到来。
杀掉进程都还继续读取私密信息:
央视记者前往某网络安全公司与网络安全工程师进行测试,测试时选定两款浏览器测试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随后工程师复制模拟银行卡号和密码,尽管此时并未使用浏览器,但检测工具显示某浏览器已经读取记录该信息。同时这个浏览器还是以明文形式记录的并未进行加密,因此也存在读取上报等其他环节遭到窃取的安全风险。接着工程师又在手机上复制测试用的电话号码和短信,此时浏览器被转到后台运行的情况下仍然读取该信息。其中某浏览器在手动傻吊杀掉进程的情况下竟然还能读取,蓝点网仔细看视频发现该浏览器是 2345 浏览器安卓版。还有个被测试的浏览器是谁呢?UC 浏览器安卓版,不过可以想象多数国产浏览器情况应该都是类似的,肯定不只是 2345 浏览器和 UC 浏览器。
以下是央视新闻频道的报道视频:
END
阅读推荐
安全圈
←扫码关注我们
网罗圈内热点 专注网络安全
实时资讯一手掌握!
好看你就分享 有用就点个赞
支持「安全圈」就点个三连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安全圈):【安全圈】2345被锤: 杀掉进程依然读取密码等敏感信息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